巧设主问题,让初中语文课堂更高效

2015-03-18 12:26广东省新兴县河头镇初级中学李小红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8期
关键词:文本课文探究

广东省新兴县河头镇初级中学 李小红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高效成为了每一位教师越来越强烈的愿望和追求。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课堂内高效完成预设的教育教学方案,实现教师教得舒心、学生学得开心的理想效果,也成了我不断探索和追寻的问题。经过不断地教学实践,我发现,巧设主问题不失为一种有效而且实际的方法,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主问题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必要性

所谓“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上随意的连问、简单的追问和习惯性的碎问而言的。它指的是课文研读教学中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提问或问题,是从课文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探究、欣赏的重要提问或问题。与课堂教学中的一般提问相比,“主问题”是经过概括、提炼的,是教师阅读与思考的思想结晶,是一种可以拉动整体阅读的问题。一节课可以有一个或多个“主问题”。其每一个问题都能结构起课堂的一个教学板块,具有“一问抵多问”的效果。

在课文研读教学中巧妙地提出主问题不仅有利于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有利于在教学中“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品析能力。对于在课堂教学上“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局面的形成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

二、设计主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一)从文中的关键词句中生发主问题

主问题有一个特点就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联系到文章中,这“一发”可以是文本中的一个关键句、一个中心句甚至是一个词眼。可以说,抓住了这些关键的段落、句子或者词语,也就找到了学习文章的切入口。例如,《济南的冬天》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句话不仅总写出了济南冬天的特点,而且开启了下文,余下全文都是在围绕“温晴”展开的。假若我们在教学中能先用“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呢?请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找出“温晴”二字,再组织学生合作探究主问题“文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济南冬天的温晴”?这样,简单的两个问题就能把整篇文章的内容覆盖,而且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基本上就能理解课文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及目的。

(二)从人物的情感线索中生发主问题

同一问题,由于提问的角度不同,效果就不一样。新颖的问题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就如事物的色和香引诱人们去品尝。例如,在教《故乡》一课时,传统的教学多是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抓住“变”字做文章,老师教起来索然无味,学生学起来也味同嚼蜡。我在教学时则有意避开这个老套路,从文中“我”的情感主线——“悲凉”入手,设计了主问题:“‘我’阔别故乡二十几年,再次回到故乡,内心的情感为什么是‘悲凉’的呢”?问题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好奇兴奋不已,等不及老师提示,学生已经主动开始在文中找了起来,很快学生就会归纳出“因为故乡景的变化和人的变化”。我顺势而问第三个问题:“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人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并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探究、讨论。这样,巧妙的从“悲凉”一词入手,设计的主问题牵动各个教学点的领悟,学生学得主动,老师教得开心,课堂效率自然高,何乐而不为呢?

(三)从课文的选材角度生发主问题

初中所选教材皆为经典篇目,尤其是一些选材独特的篇目更令人百读不厌,而且越品越有味。但在平时的备课中,我们老师往往过分依赖“教参”“资料”,结果思维受其控制和左右,没有自己的思考或思考不深入,自然对文本就没有独到的见解和认识,最终就成了教参的“奴隶”“仆从”,因此在课堂上对于教参没有点到的精彩之处也往往一带而过。相反,如果我们细心去玩味、去咀嚼,一些看似简单但意味深长的主问题就自然诞生了。

我在教《背影》一课时,就提出了这样的主问题:文章写的是“那年冬天”,虽然作者对寒冷不着一字,但读完全篇,内心却有寒冷之感,这“冷”来自何处呢?学生经过深入的阅读后,开始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对知识进行表述、解释并加以整合。在引导学生分析完关键词“冬”后,可以再提出主问题: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思路和理解方式去理解课文中的另外两个词”迂”和“泪”呢?学生的发言就会精彩不断。

(四)从课本的矛盾冲击点中生发主问题

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语言风格,我们可以通过抓住文本的语言特点,挖掘文本自身语言矛盾点来设计“主问题”,进而深入把握文本。例如,小说《孔乙己》结尾写道:“我到现在终于没有看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既然用“大约”表示猜测,又为什么用“的确”来加强肯定语气呢?这不是明显的“自相矛盾”吗?鲁迅作为文学大师,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呢?面对此处的矛盾点,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孔乙己最终是死了还是活着?根据你对小说的理解,说出自己的理由。”问题一出,学生讨论热情高涨。有的在仔细阅读文本,有的在查阅资料,有的在相互交流。此时,我感觉到我设计的“主问题”激起了学生想迫切知晓孔乙己悲惨命运的强烈欲望和极大热情。两个词语,一对矛盾,通过一个“问题”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引向深入。

课文研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理念,是建立在整体阅读基础之上的。它“可以带动学生对课文的整体阅读,彻底改变以往那种肢解课文、一讲到底,‘碎问碎答’的弊端,将课堂教学引向以学生思维为主体的整体性阅读教学”。因此我们在设计课堂问题时,一定要关注课堂“主问题”的“生成与发掘”,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堂讨论的热情、激情,时刻为引燃课堂学生讨论着火点而“煽风点火”。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池水,那么教师富有艺术性的课堂主问题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粒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迪学生的心扉,开拓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教师成功的课堂主问题设计,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高课堂效率的一条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文本课文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背课文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