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酉阳县实验中学 董 敏
《历史课程标准解读》针对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升华提出了如下的要求:“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等。十八大报告中说: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是古往今来千千万万中国人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
可见,历史教育在培养学生文化素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方面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要完成这一教育任务和目标,尤其是教师需要进一步挖掘蕴藏在历史过程和历史知识中的巨大精神财富,采取一切有效手段,使其变成有效的教育资源。
在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民族精神时,要注意师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并不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交流与相互启发的关系,要避免生硬的说教和武断的灌输,坚持贯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原则。在实际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教师首先要认真解读《历史课程标准解读》中关于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各大板块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总体目标。比如,在中国近代史学习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要求是:“认识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知道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弄清了整个板块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总体目标,根据自己实际教育教学的需要和如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有效的教育教学资源,并把这些资源有效地运用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材包括教材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注释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资源在当前的历史教材中,有许多增强爱国主义的内容,需要教师去深入挖掘教材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结合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课堂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神奇的青铜文化,美丽的丝绸之路、气势恢弘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与万里长城,四大发明……这些都能够激起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这段近代中国的屈辱史和抗争史,能激起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利用重大的历史事件纪念日、历史人物的诞辰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历史教学本身就是富有情感的教学,并不是空洞的说教,讲课时要声情并用去感染学生,达到良好的教学的目的。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假如在言语旁边没有艺术的话,无论什么样的道德训诫也不能够在年轻人的心灵培养出高尚的情感来。”那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就要注意利用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巧妙地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中自己去升华爱国主义情感。
传统的教学方式陈旧、单调,过重向学生讲述历史基本知识,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难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历史课讲述的是遥远的过去,学生对过去的历史知识很难产生共鸣,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借助现代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爱国主义教育。
利用录音、录相、投影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知识,更直接地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一学期适当的安排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圣地和历史文物遗址,搞一些社会实践调查、缅怀民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学习他们的高尚的品德和光辉事迹。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生动的有效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并让学生参观后写出心得体会,在班上进行交流学习。
乡土教材和校本教材中有许多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认识的历史知识,这需要教师去筛选其精华,讲述一些典型的人物和事例,这样让学生从中领会到崇高的品德和精神,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民族精神教育。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中华民族是各族人民团结统一的象征,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各族人民为了祖国的团结统一做出了不懈努力,中华民族以勤劳的双手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精神,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国魂。我们中学历史教师更应该发挥好历史课的育人功能,运用有关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教育教学的理论结合中学生的实际特点,有效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把中华民族的美德一代一代传下去,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