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曹丕公文中见其多维形象

2015-03-18 09:18:33朱家慧
关键词:曹丕

从曹丕公文中见其多维形象

朱家慧

(安徽大学文学院,安徽合肥230009)

摘要:魏文帝遗留下来的作品繁多,仅次于曹植,其中他的公文占了大多数。这些不同时期的公文反映了曹丕在面对复杂局面时所采取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曹丕的性格特征及其为政思想。通过对其公文进行细致的分析,以期总结出曹丕的多维形象。

关键词:曹丕;公文;多维形象

作者简介:朱家慧,在读硕士,安徽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

文章编号:1672-6758(2015)07-0115-4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The works left over by Emperor Weiwend is various ,which is next to CaoZhi. Among those works, official documents accounted for the majority of them. The official documents written in different periods reflected the policies taken by CaoPi in the face of the complex situation, and CaoPi's character and his political ideology in a certain degree. Through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those official documents, the paper explained the multi-dimensional image of CaoPi.

在曹丕的《典论自序》中曾这样说道“余时年五岁,上以世方扰乱,教余学射。六岁而知射;又教余骑马,八岁而知骑射矣。以时之多故,每征,余尝从。建安初,上南征荆州,至宛,张绣降。旬日而反。亡兄孝廉子修、从兄安民遇害。时余年十岁,乘马得脱。夫文武之道,各随时而用。生于中平之季,长于戎旅之间,是以少好弓马,于今不衰。”[1]这些幼年学习的技能,辅助他一步步登上皇位,在建安文学中占有一己之地。在政治上,他积极听取意见,稳定江山,一生都在为实现国家统一而奋斗;作为一个文学家,著作颇丰,更创作了现存最早的乐府诗《燕歌行》、与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题论文《典论·论文》,在文学史上永垂不朽。可仅仅研究他的诗文是不够的,在他的遗留之作中公文数量可观,只有联合他的公文,仔细分析、研究方能总结出曹丕的多维形象。

一阴郁多疑,勤政爱民的帝王

1.善用计谋,力压兄弟。

曹操的儿子众多,曹丕排行第二,在长子曹昂去世以后,曹丕理应成为继承人。可是曹操对曹丕较为冷淡,在聪慧谋略方面,曹丕不及曹冲;在文学成就方面,他又不及曹植,曹操几番欲立曹冲、曹植。在这样的家庭里,曹丕心理自卑又苦涩,在他的《感离赋》中说道“建安十六年,上西征,余居守,老母兄弟皆从,不胜思慕。”[2]曹操西征,交代了曹植很多事情,对曹丕却无言,这样差别待遇,让原本性格就阴郁的曹丕更加阴狠,以至于在他登上皇位后,对待诸兄弟进行打压,尤其是曹植。

以前曹操每逢出征,家人都会出门相送。那时曹植深受曹操喜爱,朝中大臣也都看好他,而曹丕却无人问津。在送父离去时,曹植必会“称颂歌德,发言有章”,更加得到曹操欣赏,而曹丕没有曹植那样出众的文才,惟有默默地行礼叩拜。后来曹丕和吴质商量,订了一个计谋,就是在曹操出征时曹丕匍匐跪地哭泣。之后但凡曹操出征,曹丕跪地哭泣,哽咽不能自已,旁边的人都为之欷歔。跪地哭泣,可以看做曹丕为了讨好父亲而使用的权谋之术,同时也表现了曹丕身上的隐忍与阴郁。[3]在《报崔琰书》里“昨奉嘉命,惠示雅数,欲使燔翳捐褶。翳亦坏矣,褶亦去焉。后有此此,蒙复诲诸。”曹丕自幼便喜欢打猎、骑马,不喜欢读书。崔琰,是曹操派遣给他的老师,为了让父亲对自己另眼相看,留下好的印象,曹丕毅然决然地放弃自己最喜欢的戎马铠甲,低头认错并保证今后不会再犯戒。为了表达自己的决心,他还希冀崔琰以后发现问题时当面提出,他立即改正。曹丕此时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太子之位作铺垫,一方面透露了曹丕心机之深,对待父亲派遣的人,他不反抗不作声,听取他们的意见,以期得到他们在父亲面前的美言;另一方面可以看出曹丕能以帝王之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有错就改,这一方面符合帝王的基本条件。

王位之争,他费尽心机,绞尽脑汁;争得王位,他施压兄弟,有仇必报。在《曹植贬封安乡候诏》中“植,朕之同母弟。朕于天下无所不容,而况植乎?骨肉之亲,舍而不诛,其改封植。”曹植一直被曹丕视为竞争对手,即使他已经登上皇位,也不放松对曹植的打压,一再贬谪他,不让他有任何可以喘息的机会。《答临淄侯植诏》“得月二十八日表,知侯推情,欲祭先王于河上。览省上下,悲伤感切将欲遣礼,以纾候敬恭之意,会博士鹿优等奏礼如此,故写以示。开国承家,顾迫礼制。惟侯有心,与吾同之。”彼时恰逢曹操祭日,曹植向上请求在北河为父亲祭祀,这本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可是曹丕却以不合礼制拒绝请求,与其说这是祭祀问题不如说是兄弟之间的权利竞争在曹操死后白热化,而曹丕占据了最佳攻击点,向着曹植大肆开展碾压攻击。

2.宽厚仁慈,政治有为。

虽说曹丕打压兄弟手段极其残忍,但在一定程度上不得不说他是一位好帝王,关心百姓生活,条条政策都与他们息息相关,在他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版图不断扩大,国家逐渐繁荣。《平准诏》“今与孙骠骑和通,商旅当日月而至。而百贾偷利喜贱,其物平价,又与其绢。故官逆为平准耳,官岂少此物辈耶?”黄初二年,东吴的孙权向曹丕俯首称臣,曹丕封他为吴王,此后两年内没有发生战争。商业贸易没有了战争的威胁而交往的更加密切,有些官员伺机从中牟取暴利,收受贿赂。曹丕看到了这个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保障百姓的利益,同时又给官员们敲响警钟。接着连续两道减少税收的的令文于延康元年颁发,《薄税令》“关、津所以通商旅,池、苑所以御灾荒,设禁重税,非所以便民。其除池籞之禁,轻关津之税,皆复什一。”《复谯租税令》“先王皆乐其所生,《礼》不忘其本。谯,霸王之邦,真人本出。其复谯租税二年。”时值魏初,社会赋税繁重,经济与农业发展缓慢,民不聊生。曹丕刚登上帝位就实行减税政策,一方面减轻百姓负担,使社会安定平稳;另一方面,提高自己在朝中的威望,显示自己的治国才能,以此减少那些反对自己的人。

曹丕的政治成就不仅仅是他对魏国农业与经济的促进,改善了百姓的生活,还体现在他对人才的吸收、重用。《取士不限年诏》“今之计考,古之贡士也。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若限年然后取士,是吕尚、周晋不显于前世也。其令郡国所选,勿拘老幼。儒通经术,吏达文法,到皆试用。有司纠故不以实者。”政权初建,百废俱兴,曹丕急需人才参与国家建设。借鉴曹操颁布的《求贤令》,为得到忠信有识之士的加入,他发布了《取士不限年诏》,对当时社会发展、政权巩固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除此之外,还实行广开言路的策略,“轩辕有明台之议,放勋有衢室之问,皆所以广询于下也。百官有司,其务以职尽规劝,将率陈军法,朝士明制度,牧守申政事,缙绅考六艺,吾将兼览焉。”(《广询令》)甫登皇位,自然怀有雄心壮志,而曹丕则渴望统一天下,坐拥江山,为此他时刻努力着,治理国家细之又细,面面俱到。同时愿意听取别人的建议,聆听民间的声音,力图做到最佳。

二重情重义,幽默开怀的君子

1.情深意长,温良含蓄。[4]

曹丕生活在帝王之家,注定得不到人间的温暖。父亲的冷漠,长兄的惨死都让他的心灵受到冲击,虽后为长子却从未得到长子应有的尊重与疼爱,时常面临父亲拿之与植文比较,借此挫败他。甚至在曹操死后,曹彰进京祭拜,竟然到曹植府中说“先王召我者,欲立汝也。”[5]亲情淡漠至此,他已心灰意冷。可是他并没有因为家庭变故而迁怒于他人,相反他真心真意地对待自己的朋友,和他们共商国事,吟诗喝酒。时常寄书一封通通情感,表达思念与感慨。“每念昔日南皮之游,诚不可忘。既妙思六经,逍遥百氏;弹棋间设,终以博弈。高谈娱心,哀筝顺耳;驰骛北場,旅食南馆。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冰。白日既匿,继以朗月。同乘并载,以游后园。舆轮徐动,宾从无声。清风夜起,悲笳微吟。乐往哀来,怆然伤怀。余顾而言,斯乐难常。足下之徒,咸以为然。今果分别,各在一方。元瑜长逝,化为异物。每一念至,何时可言?方今蕤宾纪时,景风扇物,从者鸣笳以启路,文学托乘于后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与吴质书》)至此才真正明白曹丕心中的寂寞与孤苦,最欢乐的时光不是与家人团聚一起,而是以前和朋友南皮之游,现在途经此地,纵使身后同样鸣笳,却再也找不回当年的欢声笑语,只能靠着书信来与吴质回忆。时光荏苒,留不住曾经的美好;节同时异,终究逃不过物是人非。“后生可畏,来者难诬,然吾与足下不及见也。行年已长大,所怀万端,时有所虑,至乃通夕不暝。何时复类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头耳。”(《又与吴质书》)曹丕感慨他们年岁已老,看不到那些后生的将来了。经历了皇位争夺,曹丕内心趋于平静,可是思考的事情太多,以至于让他感到自己已经老了很多岁,只不过白发还没来得及显现。“南皮之游,存者三人。烈、丹龙飞,或将或侯。今惟吾子,栖迟下仕。从我游处,独不及门。瓶罄罍耻,能无怀愧?路不云远,今复相闻。”(《又与吴质书》)这里曹丕问候安慰吴质,不要因为曹休、曹丹的升迁而焦急。当年一起游玩的情景还记忆犹新,虽然你不在我身边得到重用,可是我并没有因此而忘却你,以后相距不远了,你也要时常来陪陪我。曹丕孤独寂寞至此,身边却无一可以说话的人,只能回忆以往的快乐。三封《与吴质书》表现了曹丕与吴质感情的深厚,他时时关怀吴质,追忆曾经的美好时光,最后回到现实嘱咐吴质注意身体。作为一个君王,少见能与自己的臣子来往频繁,而曹丕不仅与臣子交流密切,还把他们当做朋友来看待,关怀无微不至。

用温柔驯良形容曹丕也不为过,主要体现在他对弱者的同情,[6]对逝者的缅怀。“诸将征伐,士卒死亡者或未收敛,吾甚哀之。其告郡国给槥、椟殡敛,送致其家,官为设祭。”(《收敛战亡士卒令》)曹丕的眼光并没有放在战争的胜利上,而是关心在战争中牺牲的将士及他们的家人,也正是因为这点让曹操觉得他过于仁慈,不适合作一国之君。曹丕善于从弱者的视角出发,能够看到他们的苦楚,甚哀之,竭尽全力减少他们的痛苦,让死去将士的尸体得以收敛,送回家乡,落叶归根。“惟黄初二年八月丙午,皇帝曰:咨尔邓哀侯冲,昔皇天钟美于尔躬,俾聪哲之才,成于弱年。当永享显祚,克成厥终,如何不禄,早世夭昬!朕承天序,享有四海,并建亲亲,以藩王氏。惟尔不逮斯荣,且葬礼未备,追悼之怀,怆然攸伤。今迁葬于高陵,使使节兼谒者仆射郎中陈承,追赐号曰邓公,祠以大牢。魂而有灵,休兹宠荣。[呜呼哀哉]!”(《追封邓公策》)邓公即曹冲,自幼便机敏过人,曹操甚爱之,可惜英年早逝,在其死后,曹操曾经对曹丕说:“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矣。”(《三国志·魏志·邓哀王冲传》)曹丕对他的早逝也哀叹不已,揣着怆然凄苦的心情追悼他,心里又因为他葬礼的简单而耿耿于怀。这即反映了曹丕与曹冲之间的手足情深,又从侧面反映出曹丕的温驯善良。

2.平易近人,旷达趣味。

曹丕作为魏王的长子,所爱之物但凡说一声立马就有人送至面前。得知钟繇有一块美玉,“近日南阳宗惠叔称君侯昔有美珏,闻之惊喜,笑与抃会。当自白书,恐传言未审,是以令舍弟子建,因荀仲茂时从容喻鄙旨。乃不忽遗,厚见周称。邺骑既到,宝珏初至。捧匣跪发,五内震骇。绳穷匣开,烂然满目。猥以蒙鄙之姿,得睹希世之宝;不烦一介之使,不损连城之价。既有秦昭章台之观,而无蔺生诡夺之诳。”(《与钟繇谢玉珏书》)他没有利用身份强行夺取,而是自觉钟繇比自己尊贵,他却向钟繇索取宝玉,难以启齿,索性托人求玉,得到希世之宝后再三表示感激之情。随后为了答谢钟繇赠玉的美意,便赠与他“五熟釜”,赞美道“今之嘉釜,有逾兹美。夫周之尸臣,宋之考父,卫之孔悝,晋之魏颗,彼四臣者,并以功德勒铭钟鼎。今执事寅亮大魏,以隆圣化。堂堂之德,于斯为盛。诚太常之所宜铭,彝器之所宜勒。故作斯铭,勒之釜口,庶可赞扬洪美,垂之不朽。”釜、鼎虽说是食器,却是一个国家政权和兴盛的象征。曹丕用他们来赞美钟繇在魏国建立时的功勋,同时也加强了两人之间的友谊,体现了曹丕的平易近人。

同时他没有帝王的那种高高在上,与朋友相处自然和谐,经常与他们开玩笑。性格中有阴谋黑暗的一面,自然也有幽默旷达的一面。“夫物因人而贵,故在贱者之手,不御至尊之侧。今虽取之,勿嫌其不反也。”(《啁刘祯书》)这里的曹丕充满趣味,廓落带,亦名钩落带,是一种宽松简易的带子,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可是曹丕赐予刘祯廓落带,随后又把它收回,嬉笑说道器物都是因人而显示出它的价值,所以贫贱之人用过的东西,高贵之人就不会再用。所以今天把带子收回,你也别担心,总有一天会回到你手里的。借廓落带调侃刘祯,说明了曹丕与朋友间的亲密无间,融洽相处。“刘生帽裁两段,制微不长,有似里父之服。今帽所当著。”(《与刘晔书》)里父即乡下人,刘晔的帽子剪裁为两段,形制尺寸较之以前稍短几许,曹丕便嘲笑他的服装像个乡下人服装,还告诉他现今最流行的服装应该是什么样的。从中可以看出曹丕的平易近人,与刘晔感情的深厚,同时也反映出在曹丕眼里,君臣之礼比不上朋友之间的情谊。他与钟繇感情一向深厚,对钟繇也是调侃嬉笑,“袁、王国土,更为唇齿。荀闳劲悍,往来锐师。真君侯之勍敌,左右之深忧也!”(《与钟繇书》)当时盛行甲乙论,也就是一种清论,论者假设甲乙两方进行问答,借以辩驳对方。[7]因对方过于强大,曹丕担心钟繇输,便写信给钟繇。从信中不难看出他们感情之深,以及曹丕的幽默趣味。

三哀时易逝,渴望不朽的文人骚客

曹丕是一位权倾天下的帝王,同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袁行霈在《中国文学史》中这样评价曹丕文学成就:“新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二是“文人化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与艺术风格的形成,这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工丽和艺术形式的创造上。”[8]由此可见他文学成就,他认为只有著书才能达到不朽,这一思想在他的公文中也得到体现。

“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皆能以名节自立。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矣。著《中论》二十余篇,成一家之业。辞文典雅,足传于后,此子为不朽矣。”(《又与吴质书》)正因为时光易逝,而人的生命太短,所以人们才需要做些事情留名于世。在他的眼中,真正名垂千古的不是政治上的作为,而是文学上的著作,文辞典雅,足以留传后世,永垂不朽。在重阳节这天更是赠钟繇菊花,“岁往月来,忽逢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是月律中无射,言群木庶草,无有射地而生。惟芳菊纷然独荣,非夫含乾坤之纯和,体芬芳之淑气,孰能如此?故屈平悲冉冉之将老,思餐秋菊之落英。辅体延年,莫斯之贵。谨奉一束,以助彭祖之术。”时值曹丕留守孟津,在重阳这天思念钟繇,就修书一封送菊问候,两人的关系从赠玉之后愈加深交,所以当曹丕逢佳节却独自一人时,自然而然忆起钟繇,登高远望,茱萸菊花,想到屈原食菊英,以得长寿,而彭祖也是长寿的象征,想到自己,生命短暂,越发渴望寿命可以长久。

文学史上有“三不朽”源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即“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三不朽。”后经孔子阐发而成为儒家价值观的核心。在汉代,这也是士大夫中的主流意识。班固《答宾戏》论日:“盖闻圣人有一定之论,烈士有不易之分,亦云名而已矣。故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夫德不得后身而特盛,功不得背时而独彰。是以圣哲之治,栖栖遑遑。孔席不暖,墨突不龄。由此言之,取舍者,昔人之上务;著作者,前列之余事耳。”[9]“不朽”是曹丕诗文中的主题,生在无情帝王家,亲情淡薄冷漠,眼看着身边朋友一个个离去,唯恐自己会无声无息地消失在人间,就想做点什么让别人记住自己。“生有七尺之形,死惟一棺之土。惟立德扬名,可以不朽,其次莫若著篇籍。疫疠数起,士人凋落。余独何人,能全其寿?[故论撰所著《典论》、诗赋,盖百余篇。集诸儒于肃成门,讲论大义,侃侃无倦]。(《与王朗书》)在建安二十二年,曹丕被立为太子,同年冬天,疫病盛行,而他的好友建安七子基本上都丧命于这场瘟疫之中,这一事故使曹丕的生活更加寂寞。渴望的是流芳百世,而不是在历史上匆匆走过。信中他说道人生在世有七尺长的形体,死后还是要变成一棺材的黄土。只有树立德行,扬名于世,方可以永垂不朽,其次没有什么比得上著书立说了。但是今年疫病几次来袭,许多名人之士都死了。我不比别人特殊,能逃得过死亡。正是因为他理性看待时间与生命的关系,才论说编撰《典论》、诗赋,为文学史留下了宝贵的篇章。

曹丕的身份决定了他复杂多变的性格,时而阴郁多疑,时而优柔寡断,时而旷达趣味,时而平易近人,这些性格体现在公文里,塑造了曹丕多维的形象。从他的公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孤零零坐在皇位上的文人,哀叹唏嘘时光的短浅,自己生命的短暂。以往对曹丕的批判是有失公正的,任谁放在那个历史环境与家庭斗争中,都不可避免地采取与曹丕相似的手段保全自己。即使如此,作为一个文人与帝王结合一身的曹丕,他的多维形象与不凡的文学成就始终闪烁在历史的长河中,永不消亡。[10]

参考文献

[1]易健贤.魏文帝集全译[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234.

[2]魏宏灿.曹丕集校注[M].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105-106.

[3][4]郭威.曹丕人格与其文学创作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3.

[5][晋]陈寿,撰.《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M].[宋]裴松之,注.中华书局,1982 ,7 .

[6]任秀馨.从曹丕诗人看其丰富的情感世界[D].东北师范大学,2005.

[7]易健贤.魏文帝集全译[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196.

[8]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册)[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4-25.

[9]张待,辑.白静生注-班兰台集[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82.

[10]王晓慧.曹丕曹植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

Diversified Image Reflected in Official Documents Written by CaoPi

Zhu Jiahui

(School of Liberal Art, Anhui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09, China)

Key words:Caopi; documents; diversified image

Class No.:I206.2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猜你喜欢
曹丕
七步成诗
幼儿100(2020年31期)2020-11-18 03:44:48
曹丕组织“驴叫葬礼”
曹洪真的吝啬 ?
百家讲坛(2019年10期)2019-07-13 13:26:44
曹丕做好本分当皇帝
给曹丕的建议
爱你(2017年10期)2017-11-14 19:36:01
这场著名的兄弟残杀是个谣传
曹丕:武功比文采更好
倾情倾度 倾色倾声——曹丕《燕歌行》解读
唐山文学(2016年11期)2016-03-20 15:26:03
曹丕的击剑比赛记载
晚报文萃(2015年8期)2015-11-11 16:22:59
我非常讨厌心胸狭窄的曹丕
领导文萃(2014年23期)2014-12-17 12:5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