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亚芳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系,湖北 咸宁 437100)
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严亚芳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系,湖北 咸宁 437100)
听说能力是人际交往最基本的技能,是应用语言技能的体现。社会和《教学要求》不断地提高对英语学习者英语听说能力的要求,本文试图在英语听说教学引入图式理论,以促进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大学英语; 图式理论;听说教学
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09年1月颁发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讨论稿)》中明确规定: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能力。”[1]而听说能力是人际交往最基本的技能之一,是语言应用技能的体现。本文试图将图式理论运用到英语听说教学中,以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提升。
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是20世纪30年代初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F.C.Barlett在其著作《记忆》(Remembering)中提出的。图式理论中的 “图式”概念是指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积极组织,是被学习者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对新信息起作用的过程以及把这些新信息增加到学习者知识库中的过程。[2]
在听力理解中,图式可分为语言图式和内容图式两种。语言图式是指听者先前通过学习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如语音、词汇及语法等方面的知识。听力过程中,听者掌握一定的词汇是必须的,如果听力材料中生词过多,必然会对听者造成理解困难。谚语以及习惯性等表达在听力材料中也很常见, 听者如果积累大量的常用语言表达,有助于又快又准地理解听力材料。内容图式是指与听力材料主题或有关社会文化知识的背景知识。英语听力教学材料常常很多就选自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典型的对话情景,例如车站、校园内、图书馆、餐厅、医院、打电话、日常问题讨论等。在这些典型的场景中,对话双方所用词汇和句型相对固定。这种储存在人的大脑中的日常生活常识即为图式模型。
在听力理解过程中,这两种图式理论表现为:“自下而上”(bottom-up)和“自上而下”(top-down)两种信息加工模式。“自下而上”信息加工模式是指听者从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入手,从单词、短语到语句段落、再到语篇逐步理解的模式,这是一个从低层到高层的过程。听者运用已有的语音知识,解码材料中出现的单词,将这些单词组成短语和句子,再逐步理解听力材料。“自上而下” 信息加工模式是指听者利用大脑中已储存的信息对输入的听力材料进行预测、推断和吸收,这是一个从高层到低层的过程。这种方式有助于听者理解和吸收信息,还能培养听者对语境和语调进行推测判断的能力。这两种图示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对于听者来说,在听力过程中,这两种图示的运用,对听力材料的理解都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听力教学模式可分为听前导入阶段、听力理解阶段和听后巩固阶段三个阶段。[3]笔者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将“三阶段” 听力教学模式和图式理论相结合,具体实施如下:
1.听前导入阶段
(1)激活听者已有图式
激活学生已有图式就是指学习者在听力过程中,从大脑中提取所存储的与材料相关的背景知识,以便更有效地理解听力材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相关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以及文化背景知识,这样做一方面能帮助学生复习以前所学的语言知识,又可以缓解他们在遇到困难时所产生的紧张情绪。为了激活听者图式,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如罗列与听力材料主题相关的关键词;提出与听力材料的主题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关键词和相关主题进行讨论相关问题,将其思路引导到听力材料主题上来。然后,为了进一步激活听者图示,教师可以要求听者预测听力材料中的内容。
(2)帮助听者建立新图式
图式理论证明,听者具备的背景知识越丰富,就越容易听懂听力材料。听者所掌握的知识是有限的,想要有效地理解听力材料,听者还需要建立新的图式。学生在上课之前应该多收集与听力材料主题相关的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为听者提供背景知识,以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图式。
2.听力理解阶段
听力理解阶段决定听力效果,应该予以高度重视。听力理解阶段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泛听练习
泛听练习要求听者会记笔记、抓关键词和语篇大意。教师事先应训练学生利用缩写、符号、图示等速记形式记下人名、地名、时间、数字等信息的能力。听者在听力理解过程中,运用这种能力找关键词,记录语篇大意,这样才能有效地掌握材料所给信息。
(2)精听练习
除了大意之外,有关细节理解的练习也不少,要求听者进行精听练习,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自下而上”的策略辨听材料,识别重要细节的信息,以便检验和修正自己的预测。教师可以将关键语句和关键词以及细节反复播放以监控和调整听者对材料的理解。同时,听者应边听边记,将关键词句以及细节记下以便利用这些信息,提高理解程度。
(3)预测、联想和推理方法的运用
预测、联想和推理方法都有助于理解听力材料。
在听前阶段,听者可以通过阅读题目和选项来预测听力材料大致语境和可能出现的细节。在听力理解阶段,听者在此前预测的基础上,运用已掌握的语言知识,如语音、词汇、句型,对听力材料内容进行更具体预测。
联想是指将听者已储存文化背景、生活习性等知识和材料中的语境相联系来理解听力材料。课堂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导听者通过背景知识、语义连贯、上下文对比、情境等多种方式来引起联想。
推理是利用听者运用已有的语言、生活和文化背景等知识对语义进行推理,通过交际过程中的相关要素和情景,如对话人物、对话话题、发生场所等,来对词义、语境进行合理的判断和猜测。
在这个阶段中,学生只有学会记笔记、充分利用预测、推断和联想的方法,才能够有效地理解听力材料。
3.听后巩固阶段
听后巩固阶段是综合性练习阶段,包括口语输出。从记忆的结构特点中可以看出,要想将那些新建立的图式转入到长时记忆中储存,成为听者知识系统的组成部分,只有对那些经过短时记忆处理的信息进行及时的重组、编码,才能帮助听者巩固新建的图式,在听力理解阶段之后,教师可采取以下方法帮助学生巩固听力。
(1)总结:将与材料主题相关的知识内容和在练习过程中所用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2)复述:教师可以让听者将所到的内容进行复述或角色扮演。
(3)讨论:教师可以要求听者围绕听力材料问题进行延伸讨论,给出对问题不同角度的看法。
听力理解既是一个提取旧知识,又是一个摄入新知识的过程。在听力教学过程中,激活听者原有图式,创设真实的语境,建立新图式,积极营造轻松英语听力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听说水平,是教师们努力的方向。
[1]刘黛琳.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改革思路[J].中国语,2009, (6).
[2] Barlet, F. C. Remembering: 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32.
[3] Underwood, M. Teaching Listening [M]. New York: Longman, 1990.
2095-4654(2015)05-0066-02
2015-01-28
H319.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