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华,刘 艳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看《一代宗师》的字幕英译
刘春华,刘 艳
(中国地质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对华语电影《一代宗师》的字幕英译进行探析。通过对《一代宗师》中英字幕版本的对比,验证生态翻译学作为一种新的视角和途径能有效指导字幕翻译活动。此外,本文意在表明,在翻译活动当中,译者要权衡把握翻译生态环境因素,在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上做出与之对应的选择转换。
翻译生态学;电影字幕翻译;一代宗师
一、引言
伴随着大批国外影视作品不断涌入中国市场,电影已经成为了国家间民俗文化交流沟通的重要渠道之一, 而电影的字幕翻译在其中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由著名导演王家卫执导的影片《一代宗师》正起到了这一作用。该片讲述的是永春掌门人叶问的传奇人生,自2013年1月8日上映起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和业界口碑。随后在多国分别上映,并先后获得多项国内外奖项。影片的成功除了有梁朝伟,章子怡等演员的精彩演绎外,其字幕翻译也为这部国产片的成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近些年来,中外学者在字幕翻译领域做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涉及的理论领域有功能对等理论,关联理论,归化异化等,但是这些研究大多都是停留在微观的层面上,简单地分析一些电影语言特点进行。本文把生态翻译理论应用到电影字幕翻译研究中,通过对《一代宗师》中英字幕版本的对比,指出,在字幕翻译过程中,译者要适应字幕翻译的翻译生态环境特点,在语言、文化、交际这三个维度上做出相对应的选择转换。
二、生态翻译学
自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逐步在思想与哲学领域由主客二分向主体间性、由人类中心向生态整体转变。这一转变不仅拓展了翻译研究者们从“翻译生态”视角综观翻译活动的思路,更进一步推动了生态翻译学的诞生。2001年12月,在国际译联第三节亚洲翻译家论坛上,胡教授宣读论文“翻译适应选择论初探”,自此,“翻译生态学”以全新的姿态登上国际译坛。
生态翻译学(Eco-translatology)的产生,一是基于西方生态整体主义的基本原则,其二也源于中国传统的生态智慧,融合了古今,中西文化精华,是一项跨越翻译学和生态学的学科。生态翻译学立足于译者和翻译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强调翻译活动中译者中心地位,突显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及选择。其对译者地位、翻译方法、原则和过程也都作了全新的诠释。
(一)翻译生态环境
胡庚申教授认为译者的适应是选择性的适应同时做出的选择也是适应性的选择,即,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兼顾适应与选择。在翻译的第一个阶段,由翻译生态环境选择译者,第二阶段,由作为转换成翻译生态环境的译者选择或者决定译语文本的最终形式。
这里的翻译生态环境,指的是原文、原语、和译语互相作用的集合,具体包括文本功能、翻译策略、翻译规约等客体环境,译者、作者、读者、出版商、审稿人等主体环境,又包括物质与精神环境等。由此可见,翻译生态环境是牵制着译者做出最佳适应和优化选择的重点。
(二)适应选择论
翻译适应选择论借用达尔文的“适应选择”学说的理论,通过转意与隐喻,并在具体的对翻译问题的探讨中形成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进行多维度地适应不同层次的翻译生态环境,随之进行适应性的选择转换,构成了适应选择论的“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翻译原则。而适应选择论的翻译方法,则可以简明概括为“三维”转换,即在“多维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原则指导下,主要从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上做出适应性选择转换。
三、字幕翻译的特点
电影的字幕翻译属于非文学翻译,也可称为应用翻译或实用翻译。另外,字幕作为文化交流的载体,语言和和剧情上都带有各国文化烙印,比如俚语、谚语、双关语等等。字幕翻译具有翻译和字幕的双重特质,可总结出以下两大特点。
(一)空间、时间的限制性
首先,电影字幕在屏幕上是有空间限制的。对字幕的长短和字体的大小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屏幕的大小以及演员的对话台词,由此可见,字幕翻译需做到简洁明了。另外,字幕文字转瞬即逝,这一点与文学作品上的文字差别很大,一般字幕的出现时间是 2-7 秒,所以一行字幕字符数不能超过33-42。这种实现信息功能的方式,导致了字幕翻译的时间制约。译者需确保这种递进式的信息的衔接和连贯,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能较为容易的获取最清晰的信息。在字幕翻译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使用简短的常见词汇。
(二)文化差异性
影视作品作为人们生活娱乐,与世界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同时也体现了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核心文化,人民生活的艺术化升级。在字幕的帮助下,观众通过观看影片能够了解其他国家人们的不同生活文化、民风民俗、思想意识形态等。但因为世界各地民俗风情各有不同,影片中经常会出现让观众可能无法准确理解的对白或剧情,从而影响观众对剧集的整体欣赏。字幕翻译不仅在于娱乐大众,也旨在传播文化。因此字幕翻译者必须通过对译语观众所处的文化环境的分析,处理文化差异问题。
四、《一代宗师》的翻译生态学解读
香港著名导演王家卫执导的功夫巨片《一代宗师》讲述的是民国期间一代武学宗师“叶问”先生的传奇一生。电影大获成功,离不开导演与一众演员辛勤付出外,其电影字幕翻译更是功不可没。该片的字幕翻译作者是著名的澳大利亚作家贾佩琳女士(Linda Jaivin)。贾佩琳女士多年来一直潜心从事研究中文电影的英文字幕翻译工作,中文流利。她翻译过的电影包括侯孝贤的《悲情城市》(City of Sadness);张艺谋的《英雄》(Hero)、《活着》(To Live);陈凯歌的《霸王别姬》(Farewell My Concubine)等。
(一)译者贾佩琳对《一代宗师》翻译生态环境的多维适应
翻译生态环境,是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译者在翻译过程当中搭建成的两种语言文化相关的主观与客观因素互联互动的结果。以下简取原语文本、导演及原语文化三方面来解析贾佩琳对《一代宗师》翻译生态环境的多维适应。
(1)对原语文本的适应
电影字幕翻译的特点构成了原语文本生态环境,同时也决定了译者在翻译活动中必须适应文本特点。贾佩琳在2013年接受学者金海娜的访问,其中就有谈到对于字幕这一文本进行翻译的特殊之处,进一步说明她是如何适应原语文本的。她认为电影字幕翻译需由口语形式向书面语转化,将离散的语言片段转化为逻辑连贯的整句,以此便于国际观众更好的理解影片。有时只依靠分镜头剧本还不够,还要综合考虑视频和画面的配合,将自己涉入其中。由于字幕文字稍纵即逝,一行字幕不能超过 33-42 个字符,否则一边看电影一边看字幕就难以跟上。译者在字幕翻译时,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使用简短的常用词汇,确保观众能较容易的获取信息。
(2)对导演需求的适应
字幕翻译做成中导演的意愿也是构成翻译生态环境的要素之一。谈到刚与王家卫导演合作完成的《一代宗师》,贾佩琳表示“这是全新的挑战,从未有过的经历”。贾佩琳在访谈录中说道“《一代宗师》中几句经典的台词,翻译起来格外讲究”。
例1 我心里有过你(1:30:08.78,1:30:10.69)
I cared about you.
贾佩琳原来的翻译是“I’ve loved you.”(我曾爱过你)。但王导认为 love 一词欠妥,随后译成为“You’ve been in my heart”(你曾在我心中)。王家卫导演仍然没有表明态度,最后翻译成了“I cared about you.”
例2 喜欢人不犯法(1:30:23.29,1:30:24.96)
It’s not a crime to love.
在此句中出现的“love”一词,贾佩琳按照王家卫导演对例1的要求,译为“To care about somebody is not crime”(关心一个人不是罪过),可是王导说此处可以用 love。王导对字幕翻译还做出了自己的理解,他认为英文字幕要能起到补充汉语字幕所给的信息的作用,对汉语字幕没能表现出的信息,要进行适当补充说明,使观众更容易理解。贾佩琳在采访中说道,“作为翻译可以与导演进行辩论,但是最终还是要听导演的。”
(3)对原文文化的适应
贾佩琳表示,翻译中存在的文化差异使得一些电影翻译后无法在海外达到与国内一样的效果。例如《让子弹飞》中的一些片段由于外国人无法理解特定的文化而失去了喜剧效果。也有时,一些含蓄的台词会被翻译得更加直白。虽然它们失去隐喻和比喻的修辞韵味,但这都是译者是出于简明的目的,附加于原作者的信息。
(二)译者贾佩琳在翻译过程中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适应选择论的翻译方法,即“三维”转换,指的是在“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原则指导下,相对地集中于语言、文化和交际的三个维度上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语言维侧重于翻译的文本语言表达,文化维则侧重翻译的语境效果,交际维关注的是翻译的人际意图。
(1)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进行的适应性选择转换称之为语言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一适应性选择转换是在语言的不同方面与层次上进行。
例3 单换掌是单刀,双换掌是双刀(0:20:35.94,0:20:41.11)
Single reverse palm is a single blade, double reverse palm is a double blade.
例4 太子进太监出(00:10:53- 00:10:54)
Enter a prince, exit a pauper.
例5 过了山,眼界就开阔了(0:17:10.28,0:17:14.66)
Past the mountains, the world opens up.
在这三个例子中,贾佩琳都选择保持于原字幕语言形式上的一致。第一句中无论是从词汇,还是句式,都与原文对应,而例4中也采用了跟原文一样的对仗形式,但是在词汇的选择上稍作了调整,因为在西方没有太子和太监两个意象,但译者选取的prince和pauper仍然保持了原文的押头韵的修辞风格,可见译者优先选择本句的语言形式上的转换,弱化了语义上的对等,恰到好处。例5同样是保留了过山,开阔这些能在英语中找到对等意象的用词,句式上也是动宾介结构,这样保持的语言的简洁性,也清楚的传达了句意。
(2)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侧重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诠释,称之为文化维适应性选择转换。原语和译语两种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常存在巨大差异,译者不但需要关注原语的语言转换,同时需要适应该语言所属的整个文化系统,从而避免从译语文化观点出发曲解原文,并且翻译过程中注重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
例6 不过你当师傅的,得货真价实,绝不能卖假药(01:15:24- 01:15:25)
But call yourself a master, you'd better deliver the goods. No snake oil.
例7 要知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0:30:46.80,0:30:50.26)
Never give up the faith.
例8 有的成了面子,有的成了里子(0:18:33.90, 0:18:37.70)
Some thrive in light, Others in shadows.
例9 咱们宫家的门槛高(0:17:25.92,0:17:28.63)
Our high standards in Martial Arts.
英语文化中骗人的万灵油被称为“snake oil”,即“假药”的意思,译者在例6中进行了文化维的转换,而不是将“假药”直译为fake drugs等,使得译文更亲近观众。对于译语文化中不存在的意象,如例7中的“念念不忘”、“回响”这些具有佛教色彩的词语,译者则转换到英语中常用的短语表达,或者选择舍弃句子的文化内涵,简明翻译,让观众不会产生误解。例8、9中的“面子”、“里子”、“门槛”是典型的带有中国文化色彩的事物,通过还原它的内涵意义,译者恰到好处的表明了原语的意思。
(3)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指的是译者除了对语言形式和文化内涵进行转换和转递之外,更侧重于交际层面上的选择转换,注重原文中的交际意图能否在充分地体现于译文中。
例10 一九三六年佛山是陈济棠时代(0:09:42.45, 0:09: 45.50)
In 1936, Foshan was a prosperous city.
例11 民十八年,两广国术馆成立 五虎下江南,就是我和李任潮先生在这座金楼谈定的。(0:11:12.34,0:11:24.31)
In 1929, I supervised the founding of the Southern Martial Arts Academy, after talks here in the Gold Pavilion.
例12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00:44:08- 00:44:10)
The world is a big place.
例13 十年之后再成名吧(0:15:01.44,0:15:03.52)
You’re too anxious to make your mark.
例14 上门都是客,主随客便(0:26:40.43,0:26:43.47)
As our guest, it’s up to you.
例10中的陈济棠时代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时期,在陈济棠主政广东后,大力发展经济、文化、教育事业,使广东一带繁盛一时。但由于西方观众并不需要了解这段历史,译者将其译为“Foshan was a prosperous city”使观众更直观的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用,传达了信息。同样对于例11中的“明十八年”、“两广”、“五虎下江南”, “李任潮”这些历史背景浓厚的信息,译者都以交际维度为先,简化信息量,目的在于帮助观众理清人物关系和背景,利于观众对影片情节的把握。而像例12、13、14这些不含有复杂历史文化背景的语句,如果选择对其进行语言维转换,则会使句子冗长、费解,因而译者以让观众把握情节为依据,对原文进行“改头换面”,使译文达到交际目的。
五、结语
通过生态翻译学视角对影片《一代宗师》字幕英译的解析,旨在说明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多层面的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并做出相应的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选择转换。任何译本的解读和探析都应不局限于语言分析等微观层面,还要从交际、文化、社会等宏观层面综合起来分析。从而验证了生态翻译学指导字幕翻译的可行性和有效应,也为字幕翻译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途径。
[1] Hu Gengshen. Translation as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J]. Perspectives: Studies in Translatology,2003,(4).
[2] 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哲学理据[J].上海科技翻译,2004,(4).
[3] 胡庚申.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4] 胡庚申.例示“适应选择论”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
[5] 金海娜.从《霸王别姬》到《一代宗师》——电影译者Linda Jaivin访谈录[J].中国翻译,2013,(4).
[6] 李运兴.字幕翻译的策略[J].中国翻译,2001,(7).
A Study on Subtitle Translation in The Grandmaster——from the Eco-Translatological Perspective
LIU Chun-hua, LIU Yan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Hubei 430074, China)
This thesis, focusing on the study of subtitle translation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 attempts to make an eco-translatology analysis on subtitle translation. Through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versions of The Grand Mast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olog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demonstrate that eco-translatology is a relatively new and efficient way to direct subtitle translation. It also illustrates that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the translator should adapt to the translation environment and make the adaptive selection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al transformations: linguistic, cultural and communicative dimension.
eco-translatology; film subtitle translation; the grandmaster
H315.9
A
2095-414X(2015)05-0079-04
刘春华(1973-),女,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与文化对比.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优秀青年教师基金项目(CUGW12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