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可悦(四川现代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207)
引言:时代的不断发展必然会推动我国教育事业进行课程改革,我国教育部门颁布了大学体育教育课程的改革纲领,并对体育改革的有关问题做出了明确的指导和规定,这使得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进程也因此提升。教育一体化作为当前我国各大高校主要的改革方向,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将体育课程的课内外锻炼活动有机的结合到一起,并定期的组织学生参与到校内外的教学活动和训练总,从而使得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进而增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和兴趣,使得不同学生的锻炼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
所谓的体育课程内外教学模式一体化,其主要指的是以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为教育理念,将体育这门大学选修课作为核心内容,并结合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手段与课外活动模式来促进大学体育教学的科学合理化。之所以要在采用一体化模式来进行大学体育教学,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当代大学生可以能够因此而树立起主动锻炼的思想意识、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从而达到大学体育教学以增强学生体制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目的。与此同时,由于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更加重视对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和意识的培养,这使得其在教学过程中会更加的重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情感体验情况以及其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此外,作为当前我国各大高校广泛推广并实施的一项体育教学形式,其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就当前体育一体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来看,使用该类教学模式来进行大学体育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达到有效促进当代大学生心理、身体与社会适应性协调发展的主要目的。通过对该项模式在体育教学中长期应用研究发现,其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技能、全面发展以及社会适应性这四大目标。其中,知识目标指的是: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需要让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方式,让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接触一些同体育锻炼相关的文化,培养学生形成体育锻炼和保健的良好思想意识。技能目标指的是:让学生可以在通过体育教学掌握更多的健身运动方法,从而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并在以后的体育学习中加强此方面的锻炼,进而使得学生能够拥有自己的体育特长。例如,男生可以选择太极拳、篮球等体育运动项目,女生可以选择健美操和舞蹈能锻炼项目。社会适应性目标指的是:要以培养学生合理的运动适当的体育锻炼方式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况,克服自身存在的心里障碍,以便可以以正确的心态来对待其在竞争与合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而使得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的提升。全面发展目标指的是:让学生可以通过体育教学对自身的健康水平和变化情况有全面的了解,从而可以制定出可以有效提升自身健康水平的锻炼计划。此外,通过体育一体化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自我控制和监督的思想,树立起自主和终身锻炼的行为习惯,并提升学生体育竞赛的能力,从而让学生拥有欣赏与评论体育类竞赛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传统类型的体育教学模式不同,一体化的体育教学模式不仅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更加的丰富,以往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地位和角色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学生是体育运动锻炼的主体,其在体育锻炼活动中拥有着绝对的自主权利。与此同时,由于该项教学模式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自主和终身体育锻炼习惯为主要目标的。所以,我国高校可以以本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并根据各阶段体育教学内容的不同将学生在校的体育学习实践分为不同的阶段,并根据各阶段教学内容的不同来设定教学模式,从而使得体育教学内容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高校的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之前,应该以课前安排设置好的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作为制定教学模式的依据,而学生可以根据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来获得同体育健康相关的知识。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锻炼知识和方法,可以通过设置不同教学内容的方式,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爱好的不同,分年级的选择不同的体育选修课程。这一以来,学生自主和创新能力就可以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得到明前的提升,而体育教学的目标也可以被有效实现。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评价体系对于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体育学习的教学评价体系来看,其需要从学习的效果与过程着两个方面入手。就目前来看,体育教学的评价方式主要有: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间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这三种。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评价时,教师应将学生每一阶段的进步情况和其自身的潜在能力都纳入到评价之中,以期能够建立起完善的体育一体化评价体系。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将政府的相关政策规定落实到评价体系的建立中,将学生自身体育能力的综合体现同学生学习过程相结合,从而形成最终效果评价体系,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对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的效果进行有效的考评,还能够推动学生自身的发展,帮助其锻炼体育能力。
对于一体化教学模式来说,以社团为主要形式的体育俱乐部活动不仅是现代体育教学模式的一种表现,还是我国各个高校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过程中取得的一个阶段性的改革成果。并且,由于体育选修课的设定同体育类社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将体育选修课同社团结合到一起可以为推动体育教学建立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要想有效的提升体育社团在体育教学发展中的社会地位,一定要讲现有的教育经费与教育资源进行进一步的整合,从而使得体育社会团缺乏发展资金的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由于一体化课程的展开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为保证,所以,高校的管理者一定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重视对体育场馆的维修和建设,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此同时,我国相关的教育部门还需要以现有的体育资源作为基础,结合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充分的利用社会上的资源,使得体育活动可以得到广泛的推广,从而增加体育锻炼形式,进而优化体育课程教育资源。
就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的高校都面临着要对体育课程进行教育改革的问题,但由于不同学生存在者一定的差异性,并且由于部分高校还拥有着自身的特殊限制,从而导致部分高校无法有效进行体育改革。因此,由于课内外的体育教学存在者较大的差异,其中,课外体育相对较为轻松,而课内体育教学由于学生的人数多且需要进行锻炼的体育项目也很多,所以,教师要想完成体育教学目标就会有一定的压力。因此,为了能够有效的促进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我国高校需要建立科学管理的体育制度来对课内外的体育锻炼活动进行有效的规范。
总而言之,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进行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自觉性,还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健康素质的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生整体的素质水平比较低,而体育这门课程作为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手段,推动体育课程教育的一体化发展,可以有效的完善体育教学体系,从而对不同的身体素质与体育兴趣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体育教育。
[1]张颖.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2]陈珂.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当代体育科技,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