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咏梅 林敏
全面深化改革形势下财政审计面临的新要求
●涂咏梅 林敏
今年召开的“两会”上,关系国计民生的财政问题一直都是公众关注的热点。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审计署原副审计长董大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过去财政收入增长很高有经济好的因素,也有不真实的因素”。据笔者了解,一些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虚假程度达到20%至30%,最高的还有50%。在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倾向于多报地方存量债务。而十八届三中全会列出深化改革的九大措施中,其中一条是查核:就是要查银行、查粮站、查国有资产,摸清中国社会主义家底,做到心中有数,政策有的放矢。无论是虚报财政收入、多报地方存量债务还是查核各种国有资产和关系国计民生的数据,都直接突出了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财政审计的重要性,同时也对财政审计工作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全面认识、正确把握我国财政审计未来的变化方向、真正实现财政审计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新的形势下,财政审计工作也遇到了新的挑战,严重影响了财政审计工作的发展。笔者认为,面对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新形势,针对当前财政审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未来财政审计工作面临五项新的要求。
当前财政审计站位不高,目标太低,未能对宏观政策的执行效果做出有效评价。目前,财政部门的功能虽然已从之前的“聚财、理财、用财”转向了较成熟地实现宏观政策、运用财政杠杆,但是财政审计工作的关注点仍然是资金的收支、管理、使用等情况,而财政资金所承担的政策目标实现情况未进行分析和审查,同时财政资金、数字背后所体现的政策执行效果也未被反映。也就是说,目前的财政审计工作仍停留在单纯的“预算执行”上,未能有效揭示其对政策目标的促进作用和财政效益问题。
因此,在新形势下,财政审计需要提升审计的层次,确定促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维护国家财政安全、推动完善公共财政和政府预算体系、增强财政政策有效性、提高预算执行效果的目标,进而强化财政管理审计,深化预算执行审计,探索从财政科目入手审计重点专项资金,推进政府性债务审计,跟踪分析财政体制运行情况,增强财政审计的宏观性、政策性、综合性和建设性。
当前的财政审计工作,审计的内容和覆盖范围不够全面。在审计制度上,我国现行的审计制度仅对预算执行审计作了规定,对预算编制的审计未作出相应规定。因此,财政审计工作应当把预算编制纳入现行的预算执行审计体系中,促进建立全面的政府预算审计制度,实现财政审计的一体化。在审计覆盖范围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审计署原副审计长董大胜指出,对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的审计工作,目前仍未实现全覆盖,其中对国有企业境外机构和投资,近年来基本未审计。国企审计尚未全面覆盖也导致了一系列问题。董大胜认为,如果想更好地监督国企,更好地进行国企反腐和改革,则需要对国有企业实行国家审计全覆盖。因此,需要确立全面审计的观念,切实落实“揭露问题,评价整体,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提高绩效,维护安全”的财政审计思路,努力围绕当年财政预算的编制、分配和执行来实施审计、报告审计结果。实行当年预算、当年审计、当年报告,增强审计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以及审计建议的有效性。
首先,要从内容上建立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围绕这一体系不仅需要关注财政一般预算,也需要关注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以及社会保障预算,进而扩大审计覆盖范围,掌握政府债务的规模和结构以及国家重大投融资项目中财政性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其次,要扩大审计范围,重点关注之前基本尚未被审计的国有企业,进而做到对国有企业实行国家审计全覆盖,更好地进行国企反腐和改革。
当前的财政审计工作,无论在审计方法探索和经验总结上,还是在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力度上,都存在着“吃老本”和创新性不够的现象。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各财政审计对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也在提升,这也要求财政审计部门要在相关的财政审计领域开发通用的审计软件。否则,落后和一成不变的现有审计系统会严重阻碍财政联网审计、被审计单位数据库和审计数据库建设等工作的有效开展。
面对迅速发展的信息化建设和大数据技术带来的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实施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尤其是大数据的发展,不仅是信息技术的重大进步,更是发展理念和传统模式的重大创新,其迅速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特别是对审计这类与数据密切相关的工作必将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审计工作中数据库的建设应当受到足够的重视。通过对审计数据库中心的建设,最终达到事先对数据规范管理和高效利用的目的,通过对数据的查询和分析,做到发现问题、揭露问题,避免问题的再次发生,这恰好与财政审计的“免疫系统”预防、揭露、抵御的三大功能也相一致。新形势下,建设数据库中心成为创新审计模式下“免疫系统”功能发挥的有效途径。
财政审计发展面临最大的瓶颈是人才队伍的建设,尤其随着信息化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审计队伍建设不足会严重制约财政审计信息化的发展。当前财政审计人员的素质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理论水平上,有些财政审计人员对马列主义的经济理论水平认识不高,对国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有关方针、政策、财经法规等理解不透,导致在开展审计工作过程中不能认真履行职责,不能严格监督。二是在业务水平上,有些财政审计人员没有经过认真系统的专业学习和技术培训,普遍存在着业务水平偏低,工作经验不足的现象。三是在坚决履行审计监督的意识上,有些人为了自身或小团体的利益,在执行审计监督时,不惜拿国家的财产物质作交易,不能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履行自己的职责,而是有意偏袒被审计单位,这都对财政审计工作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障碍。
因此,提升新形势下财政审计人员的素质,一方面在财政审计专业知识领域,审计人员应该学习马列主义的经济理论,只有透彻理解国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有关方针、政策、财经法规等,才能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责,进行严格监督。另一方面,在财政审计技能上,不仅要总结创新之前的审计经验和不足,还要积极提升计算机业务能力,这也是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对财政审计工作人员的必然要求。加强培养和培训力度,推进审计转型升级,才能更好地全面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此外,也要培养和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作为国家公务员,要认真履行自身职责,不能利用职责之便损害国家利益。
财政透明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下对公共财政的必然要求,财政审计信息公开、透明是促进审计整改、提高审计成效的重要手段。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公众监督意识的日益增强,财政审计不仅需要进一步加大审计结果的公开程度和力度,不断推进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还必须充分关注民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关注社会矛盾的集聚点,比如反腐问题。因此,财政审计报告既要反映政府的一般财务状况目标和资金使用情况,也要反映政府的整体运营状况和政策目标,从而扩大民众对财政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促进财政工作后续整改,推动体制变迁和政治体制改革。■
(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经济学院、深圳市东方合信金融服务集团)
(本栏目责任编辑:周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