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星明,农慧霞
(贵港市卫生学校,广西贵港 537100)
中职卫校校院融合办学模式的实践和思考
覃星明,农慧霞
(贵港市卫生学校,广西贵港 537100)
校院融合是一种较深层次的校院合作办学模式,可为中职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在校院融合过程中,需要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加强内涵和课程体系建设,才能保证校院合作健康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技能型合格人才。
中职教育;校院融合;办学模式;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发展,社会对技能型护理人才的需求也日趋增多,对卫生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近年来的卫生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实践证明,校院合作有利于技能型护理人才的培养[1]。2005年开始,我校进行了校院融合办学模式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所谓校院融合,就是学校与医院融为一体,实现资源共享、医教共育、医教互长,以培养技能实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一种较深层次的校院合作办学模式。我校创办于1958年,由于多种原因的制约,直至21世纪初期仍是一所规模较小的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占地面积不足10亩,在校生一两百人。为了顺应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谋求学校的生存和发展,2005年,学校适时地进行了转型,与国家三级甲等医院、A级教学医院——贵港市人民医院合并,推行校院融合办学模式。目前,开设有护理、农村医学和药剂3个专业,在校生五百余人,发展前景良好。
1.1 优化教学资源
学校原有的教学资源相对比较匮乏。一是教学设施简陋,实验室配备不完善,教学用房紧张,标本、模型数量少,仪器设备陈旧,实验开出率比较低,难以满足实验课的需要,没有附属医院,学生的见习和实习比较难安排;二是师资缺乏,包括公共课教师在内共有十余名专任教师,主要担任基础课教学,临床专业课和部分公共课主要靠外聘教师,师资梯队断层严重,教师资历以中级职称以上为主,其中高级职称只有1名,年龄偏大,而作为重点学科的护理专业,也只有2名专任教师,难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校院融合后,依托医院雄厚的实力,学校可与医院共享资源,医教共育,共谋发展。一是共享临床技能培训中心,该中心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和护理等多间实验室,仪器设备齐全,且比较现代化,还配备了模拟病房,完全能够满足教学需要;二是为学生提供了临床见习和实习基地,目前,医院有开放病床1 400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临床见习和实习机会;三是师资队伍共建,医院现有中级职称以上人员五百多人,其中高级职称一百多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6人,为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证;四是共谋学校发展,近年来,医院斥巨资为学校征地一百多亩,以解决学校的教学用地问题,为提高学校的办学实力、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打下了基础。
1.2 强化教学管理
校院融合后,医院十分重视学校的教学管理。一是完善校院合作管理机构,医院院长亲自担任学校法人代表兼校长,由分管副院长负责学校的全面管理工作,在校本部设教学科和学生科等职能部门,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成立了基础、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护理、医技和临床实验中心8个教研室,每个教研室设主任和教学秘书各一人,负责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二是重视临床教学,由高年资高职称医师或护理人员承担临床课教学任务,每年选派年轻教师到高等医学院校参加为期3~6个月的全程教学培训,回院后负责理论课教学和临床见习、实习带教。三是加强学校实验室建设,完善临床实验中心和基础实验室管理,配置实验仪器,提高基础课和临床课的实验开出率。
1.3 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长期以来,学校沿袭了传统的“2+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第一、第二学年在校进行理论学习,第三学年进入医院进行临床实习,这种模式易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不利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为了适应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校院融合后,学校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一是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感受职业氛围。从第二个学期开始,护理专业开设护理学基础,农村医学专业开设临床医学概要,学生即开始分阶段、分批到病房进行见习,由专任教师全程带教,让学生亲身体验职业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学校秉承“掌握专业、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的职业教育理念,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临床实验中心在课余时间亦面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有组织地到实验室进行操作训练,并经常组织学生到病房进行见习,做到“床边教、床旁学”,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病人,“手把手”地教会学生对病人进行体格检查,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进行强化操作训练。同时,护理专业和农村医学专业的授课尽可能与国家资格准入考试对接,提高学生考试通过率。据统计,近年来,我校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均在40%以上,比贵港地区总通过率稍高。此外,积极组织在校学生参加校内外护理操作技能比赛,曾多次荣获全区护理操作技能比赛二、三等奖和组织奖。
1.4 加快“双师型”师资培养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有特色的“双师型”专职和兼职师资团队。校院融合后,依托贵港市人民医院雄厚的人才库,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到临床参加工作实践,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或授课闲暇时间到临床科室轮转,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并要求教师积极参加临床科室的各种学术讲座。到目前为止,所有专职教师和大部分兼职教师均已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或执业护士资格证和教师资格证双重证书,并取得卫生专业技术中级以上职称,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的教师均获广西医科大学授予“兼职教授或副教授”职称,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学人才。此外,医院十分重视临床教学,要求临床各教研室每周开展“小讲课”、每月开展“大讲课”,并且制订考核细则,让临床医师或护理人员分担学校部分学科的理论授课,促进医师或护理人员与教师进行角色互换,真正做到“坐诊室能治病救人,上讲台可教书育人”,营造“双师型”人才培养环境,加快“双师型”师资培养。
2.1 完善校院合作机制,共谋可持续发展
回顾我校的发展历史,学校与医院之间曾出现过3次分分合合,往往在学校发展困难时期合并,当形成一定规模后与医院脱离,究其原因,主要与缺乏长期的校院合作机制有关。所以,要使校院合作长期健康发展,需形成一套相对独立而又密切配合的组织管理机制。首先,以医院院长为学校领导核心不能动摇,各职能部门要通力配合,既要重视学校日常管理,又要兼顾医疗、护理和科研,把教学管理完全融入医院的整体管理之中。其次,医教互长,医教双赢。作为医院主导下的校院融合管理模式,在融合之初,会出现一些不和谐因素,如由于临床工作比较繁忙,有个别医生或护理人员对教学产生抵触情绪,教学不认真,教学质量低,但经过多年来的不断磨合,目前已经基本走上了正轨,兼职教师的教学热情有了明显提高,这都是校院强化合作的结果。在医院管理方面,强调临床教学的重要性,把教学与医疗、护理、科研等放在同等的位置,每年召开1~2次全院性教学工作会议,落实教学目标并细化教学任务,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和学术氛围。近十年的校院融合实践证明,依托医院办学,可使学校获得更多的经济支撑、技术支持,提高办学实力;与学校合作,可以促进医院学术的进步、技术的提高,丰富医院的内涵,提高医院品位。因此,校院融合有利于医疗和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2.2 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学校品位
2.2.1 加强文化建设,促进校院文化融合良好的文化氛围对人才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校院融合首先是校园文化与医院文化的融合,与高等职业教育相比,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突出表现为职业态度不够严谨,职业素养低下,缺乏职业责任感和存在职业价值观偏差。如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尊师重教思想、缺乏爱岗敬业精神等。所以,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一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营造尊师重教的文化氛围;二要在教学过程中融知识、技能和态度于一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三要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诚信品质,使校园文化与医院文化相互融合。
2.2.2 形成专业特色,打造中职教育品牌中职生源决定其人才培养层次,我校中职医学类专业目前虽然仍开设农村医学专业,但规模相对较小,每一届不足50人,而且就业率低,基本上没有市场竞争力,而护理和医学技术类专业略显优势,所以,培养技能型护理人才应该成为中职卫校的专业特色。一方面,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社会对护理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将会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校院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更利于技能型护理人才的成长。所以,打造自己的专业品牌,可以提高中职学校的社会竞争力。
2.2.3 创新师资培养途径,创造名师效应师资培养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中职学校对人才的吸引力是相当有限的,不少高校毕业生不愿意到中职学校就业。所以,中职学校除了要学会“筑巢引凤”外,更重要的是创新师资培养途径,要以校院合作(或融合)为平台,一方面发挥专家人才库的作用,以名师带动低年资、低职称教师或医护人员参与教学和科学研究,提升学校学术水平;另一方面,以校院合作(或融合)为契机,促进临床医师和专任教师的角色互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创造名师效应,提高学校的社会知名度,提高学校对人才的吸引力。
2.3 配套课程体系建设,促进专业与职业对接
课程体系建设与人才培养是密切相关的,培养技能型人才,需要配套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如护理专业要在明确其就业岗位及岗位能力、知识和素质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和护理行业标准与规范,明确护理专业核心能力,确定核心课程设置,建设“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2],选用或编写相关教材,甘肃省卫生学校编写《我要做最好的护士》和《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指南》等教材的做法值得借鉴[3]。由于条件所限,近十年来,我校的课程体系建设还是比较落后,如理论教学还是沿用传统的“2+1”配套教材,也曾进行课程和教材改革,但未能取得理想效果,这些方面仍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完善。
依托医院办学,实现校院融合、资源共享,对中职卫生学校来说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办学模式,为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校院融合过程中,需要加强校院之间的通力合作,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不断加强校院内涵和课程体系建设,这样才能促进校院合作健康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能型合格人才。
[1]王冬梅.校院共育护生早期进入临床的设计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9):73-75.
[2]秦雯,臧伟红.高职护理专业“校院循环实境育人”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7):94-96.
[3]李志成,黄刚.校企合作资源共享促进我省卫生职业教育发展[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9):24-25.
G630
A
1671-1246(2015)24-00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