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博,张 冬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漯河 462002)
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林小博,张 冬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漯河 462002)
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
人体解剖学作为医学生的先修课、必修课,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起着不可或缺的基础作用,它对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结构特征,以及学习后续相关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目前使用的护理学教材中,70%的内容与解剖学相关,其中抢救技术操作100%与解剖学有关[1]。为打牢护理专业学生基础,笔者就多年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1.1 学生综合素质不高
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素质、自学能力、学习动力、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和积极性均较本科生偏低,这是不可否认也是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
1.2 学时严重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均将人体解剖学这门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开课,而本科院校则是在修完一学年的基础课后,在第二学年开课,同时两者在学时上也存在很大差距(高职护理专业基本安排64学时,其中实验16学时;本科护理专业基本安排90~128学时,其中实验50~60学时),但是高职与本科护理专业,对于解剖学知识掌握的要求基本一致,这就导致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在基本素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学时设置又是“雪上加霜”。
1.3 教材专业性不强
自高等护理教育发展以来,人体解剖学一直使用临床医学专业教材,可以说,护理专业教材基本上就是临床专业教材的缩编版。这种缩编教材,以系统解剖为主,内容泛而全,虽然可以为临床护理打下一定的知识基础,但针对性不强,专业性不突出,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不少知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用得极少或根本用不上,不能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特点。
1.4 教师队伍专业性不强
目前,医学院校人体解剖学教师大多毕业于临床医学专业,对护理专业技能操作及护理专业知识了解甚少,不清楚护理专业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也不了解护理专业学生真正需要掌握哪些内容,不能突出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特点,结果导致师生“两迷茫”。教师迷茫教学内容的取舍,学生迷茫学这么多知识今后在护理工作中能用上多少。
1.5 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受临床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严重影响,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几乎照搬临床医学专业评价模式,即平时成绩、实验考核、理论考核。此种考核模式是当前被广泛使用的模式,本无可厚非,但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应区别于临床医学专业,要有更强的针对性。如临床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考核,神经系统是绝对的重点,分值必定偏高,但对于护理专业而言,其在今后实际工作中不如运动系统运用广泛,沿用以往的分值设置方案,必定避重就轻。
2.1 适当增加学时,尤其是实验课学时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例如第四军医大学的人体解剖学实验课学时占了总学时的60%[2],人体标本作为实验课主要的教学工具可巩固和加深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因此更应增加实验课学时。实验课上学生除了直观地观察解剖结构外,还可以动手操作,培养不怕苦、不怕脏的品质。
2.2 更新教材
好的教材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前提。目前高职护理专业使用的教材是临床医学专业的缩编版,其内容不能很好地体现护理专业特点,因此要进行教材改革。首先,教材内容应体现专业特色,在保证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突出高职“必需、够用、实用”原则,将一些对护理工作不重要的知识进行适当删减和压缩[3],同时增加与护理操作技术相关的解剖学知识,使之与将来的岗位技术接轨。此外,借鉴国外优秀的解剖学教材,因为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科,所以精美的插图及实物照片都是教材中的重要内容。这些精心设计和编排的彩图最能反映出形态学的特点,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记忆[4]。
2.3 教师精心备课,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由于人体解剖学教师大都不是护理专业出身,所以教学中很难突出护理专业特色。因此针对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师要多付出一些时间和精力备课,多与护理教师沟通交流,了解护理专业对人体解剖学知识的需求,从而合理调整教学内容,适当增加与临床护理有关的解剖学知识,如穿刺技术、注射技术、插管技术解剖学知识应用等。此外,由于护理专业学生将来要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因此还必须熟悉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使授课内容与考试大纲接轨。
2.4 改革评价体系
(1)依旧沿用平时成绩、实验考核、理论考核这种模式,满分100分。
(2)平时成绩10分。必要的课堂考勤是督促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提问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复习及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考勤、提问占5分)。对于与临床护理密切相关的解剖结构,预留课后作业,让学生绘图、复习,一方面加深印象,另一方面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后作业占5分)。
(3)实验成绩20分。将以往的“看图填名”改为应用实物标本、现场选取重点结构问答的方式,避免学生出现眼高手低现象。
(4)理论成绩70分。①阶段摸底考核20分。按照人体解剖学课程授课计划,每一章节授课结束后,开展针对阶段性学习内容的摸底考试,主要考核与临床护理密切相关的解剖学知识,并对人体解剖学九大系统设定不同的分值,且有所侧重,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对“有用”知识的掌握程度。
②期末考试50分。单独出试卷,进行系统的综合考核,侧重与临床护理密切相关的内容,其实质是对阶段性考核内容的再复习,促进牢固掌握。
[1]应志国.高职护理人体解剖学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28(2):130-131.
[2]冯宇鹏,张富兴,李辉,等.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2):158-160.
[3]吕文龙,高晓燕.浅谈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9):60-61.
[4]丁自海.护理专业解剖学教材建设的现状与思考[J].解剖学杂志,2006,29 (4):523-524.
G420
A
1671-1246(2015)11-006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