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典型分析化学教材比较研究

2015-03-18 03:58黄文瑜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11期
关键词:分析化学武汉大学章节

黄文瑜

(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中美典型分析化学教材比较研究

黄文瑜

(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选取两套中美典型的分析化学教材,从组织结构、内容、培养学生能力等角度比较其差异,以期对分析化学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帮助。

分析化学;教材;差异

分析化学对于药学专业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笔者将美国和中国两套典型的分析化学教材进行了对比,从中得到很多启示,现报告如下,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我国分析化学课程改革添砖加瓦。

美国的迪堡大学戴维·哈维教授编写的《Modern Analytical Chemistry》是一本非常经典的分析化学教材,同样,武汉大学主编的《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五版)也是国内认可度相当高的一本教材。因此,选择这两套非常优秀的教材进行对比,希望可以找出中美教育理念、教育主体方面的差异,以借鉴和吸取美国教材的一些先进经验,提高我国分析化学教学水平。

1 教材组织结构差异很大

武汉大学主编的《分析化学》教材和我国大多数教材的编写思路相似,上册除了“绪论”和定量分析化学概论外,第二至五章介绍了四大滴定分析法及重量分析法,第六章介绍了仪器分析中的吸光光度法,最后介绍数据处理(第七章)、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第八章)、复杂物质的分析示例(第九章)。显然,该教材的重点在于数据处理方法、滴定分析法及重量分析法。下册以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色谱法与毛细管电泳法、质谱、核磁共振波谱法为主,对其他仪器分析方法,包括表面分析、热分析、各种联用技术、流动注射分析、微流控技术等也做了适当介绍。重点放在仪器分析方法、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全书共26章,各章顺序依次为谱学、电化学分析、分离分析方法。而美国的教材则不太拘泥于分析方法的差异,将相关分析方法放入同一章,强调方法之间的相似点,鼓励学生从联系的角度看问题。章节内容平衡覆盖各种分析技术,如将四大滴定全部放在第九章“滴定分析法”中讲授;而且将最常用的方法放在每章的最前面进行介绍,如第九章就是先介绍酸碱滴定的。至于仪器分析,则是按照大类分为光谱法、电化学、色谱、动力学4章进行介绍。全书共15章,包括化学分析及仪器分析。此教材的重点不是全面介绍各种分析技术,而是向学生介绍分析化学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其目的在于“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

2 教材内容编排有很大不同

《Modern Analytical Chemistry》中将典型方法单独列出,把前面所讲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分析过程相结合,还配有注解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这一分析过程是如何设计的,并进一步考虑如何实施。书中的重要原理都给出各种应用途径。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定量测定,书中不厌其烦地列出了其在环境检测、临床、工业分析、法医鉴定等领域如何应用,还给出了如何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水和废水中的铁含量,并将其列为典型方法。又如介绍酸碱滴定法时,为了说明有机物含氮量的测定,将面包中蛋白质含量测定作为实例列出,非常贴近生活。当然这个实验也作为典型方法列出。教材正文旁边留出一块空白,用于给出“边缘注解”,即对于正文中的重要概念进行解释。关键概念如滴定分析、滴定标准液等在正文中以粗体字出现,其定义在“边缘注解”中列出,既方便学生学习时查阅,也方便复习时快速回顾。书中还有代表性例题,每道例题有详细的解题过程,帮助学生将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这些例题非常贴近生活,有具体的题设情景,很多是由文献中的数据改编而来,而不是为了说明某个公式或原理编出来的。英国皇家化学会倡导将分析化学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进行教授[1],该教材确实做到了这一点。每章后有一章内容的小结,对于学生复习和回顾非常有帮助。在章节末尾,将本章节中的关键术语列表,并标出其所在页码。章节末还有“建议实验”,这些代表性实验由《the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提供,比较新颖。这些实验可能仅仅是一些学生实验,也可能是开启个人或团队科研计划的起点。如“酸碱滴定法”一章后列出这样的实验:测定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药片中的碳酸氢钠还有二氧化碳的分子量。书中只简单描述了这个实验,具体步骤则需要学生自行查阅。“建议阅读”中有著作,也有期刊论文,对于章节中介绍的主题,给学生提供平台进行广泛阅读,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参考文献”也是一样,不仅有著作也有期刊论文,让学生知道当年的研究者对于这些方法曾经进行过哪些探讨。最后列出问题,这些多样化的问题多是基于文献中的数据,作为实例提供给学生进行研究。

而这些很有特色的内容在武汉大学主编的《分析化学》教材中几乎没有,也没有典型方法、边缘注解和章节小结。书后的确有常用术语索引,但是每章后面是没有的。虽然有例题,但是比例很小。例题和习题都不太贴近科研工作与生活,参考文献都是以前的教材,几乎没有期刊论文。整体感觉,武汉大学主编的《分析仪学》教材没有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编写,更没有引导学生去结合科研实践学习。教材中不涉及实验部分,而是单独有实验指导。这当然也无妨,但是这些实验比较陈旧,与科研工作差异很大。因此尽管很多学生本科阶段都做过相关实验,在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时,科研经验却非常欠缺。

3 从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比较两套教材的差异

《Modern Analytical Chemistry》教材更注重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书中会提问为何要在分析过程中包含某些步骤,所谓“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思考问题。如配位滴定法中讲到如何测定水和废水的硬度,书中在测定方法之后列出几个问题,包括:(1)为何要将样品pH值调节至10?更高或更低的pH值会导致什么问题?(2)为什么要将少量的镁与EDTA的配合物加到缓冲溶液中?(3)为何特别强调实验过程不能超过5分钟?所有问题都有非常详细的解释,而不仅仅是提问。这样的问题显然可以启发学生动脑思考,从而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书中会从多角度阐述如何应用于实际。该书是站在读者的角度编写的,非常有亲和力。而武汉大学主编的《分析化学》教材似乎更显得高高在上,更注重传授,不注重互动。徐光宪院士在《大学化学》发表的《对分析化学教学的两点初浅看法》一文中提到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并认为学数理化的最好方法是多做习题[2]。《Modern Analytical Chemistry》教材例题和习题的数量、质量明显优于武汉大学主编的教材。也许学生可以找来习题集做,但是教材习题更有针对性,对学生更有裨益。徐光宪院士所说的“培养学生做科学研究的能力”这一点在《Modern Analytical Chemistry》教材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前面也说到,美国教材的例题、习题、实验、参考资料多是从期刊中来、从实践中来,这也就是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习怎样解决科研实践问题,对于学生思维的锻炼也是显而易见的。不能不说,这就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差距所在。为什么会出现“高分低能”的学生?这不是学生的错,而是教育者的教育理念没有贴近生产生活实际,而科研工作又必须贴近生产生活实际导致的。但这不是某一个或某一群教育者的问题,而是整个教育体系的观念问题。所以改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笔者认为本科教育的基础作用不可忽视。因为硕士生也好,博士生也好,教授专家也好,都是从本科生培养出来的。如果在学习分析化学之初,在本科教育阶段就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不是更利于学生的深造,更利于我国科研人才的培养呢[3]?

本文的初衷并非批评国内教材不好,武汉大学主编的《分析化学》显然是一本经典教材,内容翔实,通俗易懂,覆盖面很广,编者也都是各个领域的专家教授。只是本文的宗旨在于找出两本教材的差异,并进行一些思考,希望能为国内教材建设提供一些建议,促进中外分析化学教学交流。

[1]俞汝勤.漫谈分析化学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J].大学化学,2008,23(5):1-6.

[2]徐光宪.对分析化学教学的两点初浅看法[J].大学化学,2008,23(2):1-10.

[3]许迈进,杜利平.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变革与创新[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4(4):29-35.

G423.3

A

1671-1246(2015)11-0023-02

猜你喜欢
分析化学武汉大学章节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系
校训展示墙
在武汉大学拜谒李达塑像
基于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素养之下,美在引言——《“推理与证明”章节引言》一节比赛课的实录
高职分析化学模块化创新教学开发与应用
黄廖本《现代汉语》词汇章节中的几个问题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