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习文
信宜玉雕工艺起源于信宜金垌镇,距今至少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据《信宜县志》记载:“清咸丰六年(1856年)六月,暴雨,德亮围(今金垌)山崩,出玉石,色青绿,少润泽,土人以之制器。金垌镇六胜大坑村瓦罩屋的甘美兴(绰号‘玉石客’)的祖辈生产玉镯、玉香盆,销往茂名、电白等地。”
1971年,广东省工艺美术公司根据轻工部关于发展我国工艺美术事业的指示,贷款6万元给信宜县开办“信宜玉雕厂”。1972年,国家投资成立信宜县玉石矿开采南玉,信宜玉雕厂正式投入生产。1981年,信宜玉雕厂并入信宜工艺厂,1989年变更为广东南玉工艺总公司。主要生产人物、兽口、炉瓶、花鸟、杯碗、餐具、茶酒具、玉器首饰、项链和玉石盆景等16类产品,其中有10多个产品分别获得全国和省市级奖励。20世纪90年代是信宜玉雕的高速发展时期,产品远销日本、美国、加拿大、港澳以及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在国内的华侨商店、友谊商店、涉外宾馆等设有200多个代销点,南玉工艺品成了一块“疯狂的石头”,一些不法商人被利益所诱惑,开始制假售假,南玉的声誉受损。1998年,信宜金垌泗流玉石矿停产,两年后正式关闭,为信宜玉雕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2007年,信宜玉雕被列入信宜(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信宜市玉器协会和信宜市美术工艺协会对全市的玉器企业和从业人员进行规范管理,提升形象,信宜玉雕开始慢慢复苏。到目前为止,信宜从事玉器产业的厂、店约600家,从业人员约10,000人,年产值超10亿元,年税收3,000多万元。
(一)无序的资源开采和利用令信宜玉雕的发展陷入困境。信宜县玉石矿正式投产后,产品只供信宜县玉雕厂使用。由于当年产能较低,基本上可以满足需要。随着私人玉雕加工企业逐渐增多,对玉石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玉石矿附近的村民便偷采矿石换取利益,导致偷采滥采现象严重,过度的开采大大缩短了玉石矿的寿命;在矿石的利用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导致利用率偏低。一些玉雕技师只取质量上乘的矿石进行加工,质量普通的矿石被抛弃,造成极大的浪费和不可弥补的损失;企业热衷于生产龙船、盆景等大型摆件,致使玉石的消耗量大增;一些矿石甚至被村民用来铺路、垒地基、垒猪圈。2000年信宜县玉矿关闭后,玉雕企业只能靠库存维持生产,导致库存南玉的价格从1997年的每吨约6,000元,飙升到现在的每吨约60,000元以上,令信宜玉雕的发展雪上加霜。或从外地购进原料进行生产,使信宜玉雕名不符实。
(二)制假售假现像泛滥使信宜玉雕声誉受损。20世纪90年代,是信宜玉雕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市场需求量大,只要是南玉制品,就不愁没有销路。一些不法商人利用顾客对南玉的追捧,以次充好,甚至制假售假。类似的制假现象持续了多年,严重打击了消费者的信心,使信宜玉雕的声誉受到极大损害。
(三)人才匮乏让信宜玉雕举步维艰。玉雕是一门辛苦的手艺,工作环境差,粉尘大,噪音大,工作的时候手不能离水,任何一个工序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而且玉雕行业的学徒工资极低,一个月仅1,000多元,远低于工厂打工的收入,难以吸引年轻人从业,一些大型的玉雕企业更是出现人才青黄不接的现像。据广东南玉工艺总公司的吕雪亮总经理介绍,现时广东南玉工艺总公司的30多名玉雕技师,平均年龄超过45岁,而近年新上岗的年轻技师却是寥寥无几,能担纲的年轻技师更是凤毛麟角。人才的匮乏,已经极大地制约了信宜玉雕的发展。
(一)合理开采和利用资源。玉石矿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合理的控制开采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它的开采寿命。对于在信宜市水口镇发现的新玉石矿,一方面要限量开采,尽量延长其寿命;另一方面要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提高玉石的产量。在玉石的利用方面,尽可能避免生产龙船、盆景等大型的产品,要改变生产策略,实行精品战略,生产用料少、附加值高的产品。
(二)提高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建设。品牌是高质量、高信誉度、高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的集中体现。信宜玉雕要紧抓住“信宜是南玉产地”这一有利条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无牌——有牌——创牌——名牌”的步骤,打造出行业品牌,以品牌优势提升行业竞争力。
1.要加强产品质量管理。质量是品牌的基础,上乘的产品质量是名牌产品的保证。玉器协会和美术工艺协会等行业协会要抓好产品的规范化管理,制订行业认证标准和产品质量认证标准,确保信宜玉雕产品在市场上较其它同类产品有较强的竞争力。
2.加大宣传力度。一是重视对品牌的宣传推介,利用信宜玉雕被列入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契机,组织产品参加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和广东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大展等大型文化交流活动,提高品牌形象和影响力,进而推动品牌的外延扩张;二是与文化部门和旅游部门合作,搜集资料出版与信宜玉雕有关的书籍,制作相关的宣传视频,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介对外宣传,提高自己的软实力。
3.推进产品科技创新。技术创新是品牌战略的核心,推广新技术,开发新工具,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新产品的研发,才能让产品始终处于市场的前沿。
4.营造品牌成长的优良环境。品牌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政府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创造良好的品牌成长环境。一是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台资金奖励办法,激发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要建立完善的品牌保护机制,做好品牌培育、辅导、认定、申报和维护等一系列工作;三是加大对品牌企业的保护力度,加强对产品的质量监督检查整治工作,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
(三)加强技术人员的培养。人才是制约信宜玉雕发展的最大因素。玉雕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要担起培训人才的重担,通过开办技术提高班、与学校联办玉雕技艺培训班等形式,尽可能多培养年轻的玉雕从业人员;非物质文化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担任培训班的老师,站在人才培训的第一线;行业内部要经常性组织玉雕技能比赛,激发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近年来,新南玉矿的发现和开采为信宜玉雕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新产品的涌现和知名度的提高使玉雕产品的价值得以提升,人才培训计划卓见成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这一行业。相信信宜玉雕这门古老的手艺定会焕发出新的活力,稳步向前发展。
[1]黄晓.产业化视角下的贵州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保护[J].贵州社会科学,2006,2
[2]谭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的几点理解[J].江汉论坛,2010,3
[3]徐艺乙.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中的作用[J].贵州社会科学,2012,12
[4]徐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J].才智,2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