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的研判与引导

2015-03-18 03:01严翠玲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13期
关键词:舆情网民监测

□ 严翠玲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在其数据体量,数据的复杂性以及数据的产生速度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舆情的监测、分析方法也已超出现有常用的框架。网络舆情正在成为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基础和晴雨表,以大数据观念变革网络舆论引导思维,准确把握网络舆情的内在特征及其在演化过程中的潜在规律,便于政府职能部门及早发现危机的苗头,及早对可能产生的现实危机的走向、规模进行判断,对新形势下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维护网络社会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的特点

大数据(Big Data)是指无法用现有的软件工具提取、存储、搜索、共享、分析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具有数据体量大,数据类型繁多,价值密度低和处理速度快4个特征,而网络舆情信息正是一种大数据,其数据体量达到甚至超过PB级(1024TB)规模。

网络舆情是以网络为载体,以事件为核心,广大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以及后续影响力的集合,是社会舆情在互联网空间的映射。网络舆情的主要特征包括自由性与可控性、交互性与即时性、隐匿性与外显性、情绪化与非理性、个性化与群体性、丰富性与多元性等。网络舆情形成迅速,对社会影响巨大。

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舆情的主要来源有:各传统媒体的网络版,新闻点评、各种社交网站、QQ、博客、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等。面对如此体量庞大,类型复杂的海量信息,传统的舆情监测、分析和研叛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需要。如何及时准确地预测出网络舆情发展走势,提高大数据时代舆情信息的分析、研叛能力,从而施以积极引导是新形势下各级政府面临的新课题和挑战。

二、大数据在网络舆情分析中的价值

大数据技术是指深度挖掘与目标舆情相关联的海量舆情信息,但大数据技术的价值不在于舆情信息本身,而在于通过计算、分析数据信息关联性预测网络舆情的未来走向。网络舆论引导的前提是网络舆情预测,大数据技术为网络舆情预测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保证。

(一)大数据的核心价值:舆情预测。传统的舆论引导工作的起点,是对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网络舆情开始进行监测,这种方法明显具有滞后性。一些热点或敏感议题,因社交网络裂变式传播方式,使其迅速被围观、热议和聚焦,短时间内就会成为一件公共焦点事件。此时如果政府引导、沟通不利或引导滞后,就极易导致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比如湖北的石首事件、广东茂名市民反对PX项目上街游行,最后导致一场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挖掘、分析网络舆情相关联的数据信息,将监测的时间点提前到敏感消息进行网络传播的初期,通过建立的模型、模拟仿真实际网络舆情的演变过程,实现对网络突发舆情的预测。精细、即时地测量网民个人行为和情绪,在对网民所留下的电子痕迹分析的基础上大致刻画出社会行为,展现出个体的情绪、心理变化,实现了从定性到定量,把握潜伏期舆论,从而进行积极引导和沟通,使事情向着积极方向发展。

(二)大数据价值实现的条件:舆情全面。大数据技术预测舆情,就是对挖掘出的全面的海量舆情信息进行分析。一是在内容上,大数据时代,在分析网民观点和舆情趋势时,不仅要关注网民态度和情绪变化等文字内容,还要关注图像、视频、语音、其他群体的舆论变化,以及复杂多变的社会关系网络。二是在数据来源上,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数据来源为例,监测范围包括传统媒体、海外媒体网络版,各网站新闻跟帖,网络社区/论坛、BBS、搜索引擎、微博、博客、微信公众号、个人意见领袖的微博、博客等通道的信息,抽取舆情要素,发现舆情焦点和敏感话题。只有对全面、详实的舆情信息进行分析,才能实现大数据的价值。

(三)大数据价值实现的基础:舆情量化。大数据预测舆情,必须建立在对已挖掘出的海量信息,通过标准的指标体系,将海量信息转化为标准化数据,也就是可量化、可计算化的数据。然后对标准化数据进行建模分析,模拟仿真实际舆情发展情况,预测舆情未来发展趋势。也就是要在关注网民言论的同时,统计持此意见的人群数量;在解读网民言论文字内容的同时,计算网民互动的社会关系网络数量;对于网民情绪的变化,可通过量化的指标进行标识等。

三、大数据时代政府网络舆情监测的需求和目标

互联网已越来越成为了解民意、评价政府工作成效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然而,由于互联的虚拟、开放、匿名等特性,网民在网上发言几乎不受法律和道德的约束,缺乏对互联网空间发贴、跟帖和评论等行为的有效监管。当舆情危机事件发生时,不能及时有效获取深层次、高质量的网络舆情信息,所以在处置舆情危机事件中,使政府处于被动状态,所以,大数据时代对网络舆情的监测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舆情监测、分析是政府舆情引导工作的基础,指在对民众社会态度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报送,利用和反馈信息的运动过程中,客观反映出的舆情状态及其运动情况的资讯、消息、音信、情报和信号。政府监测、分析工作:一是要全面,对网络信息的获取要全面,不漏掉任何有价值的舆情信息。二是要准确,对已获取到的网络信息做进一步的筛选,将最焦点的、最常用的、最需要的、最关注的舆情信息做相应的分类展示,以方便下一步工作。三是要有时效性,舆情信息需要第一时间获取,第一时间分析,第一时间展示,第一时间预警。从而使政府透过互联网了解民情,获取最真实的民众诉求,准确地收集“政府各部门最需要的”舆情信息,有效防止有害舆情信息的泛滥传播和舆情失控,帮助政府及时消弥负面情绪,扩大正面声音,引导舆论内容,并为政府下一步决策提供事实的数据依据。

四、完善网络舆情监管体系,助推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研判和引导科学化进程

当前,网络舆情的分析、治理,重点要完善大数据监管体系,构筑大数据研判体系,利用大数据实现对纷繁复杂的网络舆情的准确分析和挖掘,不断提高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和水平,推动网络舆情治理科学化进程。一是重视大数据监管的手段和措施。大数据技术在碎片化信息中建构主动搜索引擎,实现网络用户个人信息、痕迹数据的全景式汇聚,从而可以准确地刻画出每个网民的网络特征,实现对网络的精准化管理。另一方面,通过深度挖掘网络全面数据,构建网络舆情的过程化研判方法,使网络舆情真正实现“分析过去,研判现在,预测未来”的思维转型和技术变革。二是提高辅助决策的能力和水平。利用大数据辅助决策的能力和水平已成为衡量各级政府水平和执政水平的不可或缺的内在要素和重要尺度。舆情主管部门运用大数据管理思维、工作模式、技术方法引导公众树立理性思维,在网络舆情引导过程中既要能恪守法治底线,又要能融法、理、情于一体,将公众的利益诉求和各类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引导到法治轨道上,倡导公众依法维权、理性维权。

[1]徐子沛.数据之巅:大数据革命、历史,现实与未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2]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大变革作者[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3]伊恩·艾瑞斯.大数据思维与决策[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舆情网民监测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消费舆情
舆情
舆情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舆情
不穿戴也能监测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