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灸治疗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的护理

2015-03-18 03:10:28钟霞萍张新玉
护理与康复 2015年1期
关键词:调护阻型强直性

钟霞萍,张新玉

(桐乡市中医医院,浙江桐乡 314500)

铺灸治疗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的护理

钟霞萍,张新玉

(桐乡市中医医院,浙江桐乡314500)

摘要:总结28例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督脉穴(大椎至腰俞)采用铺灸治疗的护理。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辨证施护的重点是做好治疗前各项检查及评估;治疗中加强病情观察,重视疼痛护理;治疗后加强创面护理及预防全身感染,做好饮食调护和中药调护,重视情志护理、康复锻炼及健康宣教。 28例患者临床缓解4例、显效6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9.3%。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铺灸;护理doi:10.3969/j.issn.1671-9875.2015.01.025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ing spondylitis,AS)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也可累及内脏及其他组织的慢性进行性风湿性疾病,典型病例X线表现骶髋关节明显破坏,后期脊柱呈“竹节样”变化[1]。本病多发于青壮年,引起的功能障碍对其社会生活-职业-经济等方面带来很多困难,甚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铺灸是指在督脉穴的大椎至腰俞上施以艾灸的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此疗法是以《素问·骨空论》“督脉生病治督脉,治在骨上”和《素问·调经论》“病在骨,焠针药熨”[2]为理论基础,集通督、艾灸、蒜泥多重治疗于一体,发挥温肾壮骨、补精益髓、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等功效。2009年7月至2013年8月,本院针灸科对28例寒湿痹阻型AS患者施行铺灸治疗,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24~41岁,平均32.8岁;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的诊断标准[3]中寒湿痹阻型AS,病程1~5年;临床表现:患者均感腰骶疼痛,脊背疼痛,腰脊活动受限,晨僵遇寒加重,遇热减轻,四肢各界冷痛,肢体困重,舌淡,苔白或水滑,脉弦滑;既往均体健,无其他伴有疾病。

1.2治疗方法药物准备:斑麝粉(麝香粉50%、斑蟊粉20%、丁香粉和肉桂粉各15%混匀);新鲜大蒜去皮捣烂成泥;优质纯艾绒。取穴:督脉穴(大椎~腰俞)。患者俯卧,裸露背部,常规消毒脊柱及两侧皮肤,涂蒜汁,在脊柱正中线上撒上斑麝粉,再铺上8 cm×1.5 cm厚的蒜泥,蒜泥上铺长蛇形艾绒1条,点燃艾绒头、身、尾3点,让其自然烧灼,燃尽后再铺艾绒在督脉穴施灸,每次铺灸40 min,灸毕移去蒜泥,用纱布轻轻揩干皮肤。治疗时间:三伏天,每年1次,3次为1个疗程。本组患者首次治疗时间为2009年7月至2011年8月。

1.3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标准进行评价,临床缓解:主要症状基本消失,主要检验指标恢复正常;显效:主要症状好转,主要检验指标趋于正常;有效:主要症状有所改善,主要检验指标数值有所下降;无效:未达到上述有效标准或加重者。

1.4治疗结果临床缓解4例,显效6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9.3%。

2辨证施护

2.1治疗前护理耐心向患者讲解铺灸的方法、作用及注意事项,使患者对铺灸疗法有全面的认识,消除恐惧心理;完善三大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白细胞抗原B27、免疫球蛋白、蛋白电泳、碱性磷酸酶、骨盆正位平片、骶髂关节斜位片、脊柱X线等相关检查;治疗前2 d指导患者行俯卧位的训练;前1 d温水沐浴;评估患者情况,如为心脏病、高热、局部水肿、感染及危重患者不宜用铺灸疗法。经检查及评估后,本组患者均宜用铺灸疗法。

2.2治疗中护理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重视主诉,如出现头晕、心慌、面色苍白、汗出等不适时,立即停止操作,扶患者仰卧,加盖被保暖,并给予温开水或糖水,休息片刻即可恢复,重者可按压人中;注意勿使艾火直接接触周围皮肤,以免烫伤;治疗过程中患者常感脊柱上有烧灼感或刺痛感,对此,耐心听取患者倾诉,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嘱患者疼痛时尽量深呼吸,保持情绪稳定,或转移注意力,可听音乐,同时按压合谷穴以缓解疼痛。本组因治疗前予充分的健康教育,故疼痛均在承受范围内,生命体征平稳。

2.3治疗后护理

2.3.1创面护理及全身感染预防保持创面清洁干燥;嘱患者上衣前后倒穿,暴露铺灸部位皮肤,避免衣服摩擦发泡创面引起感染;灸后皮肤自然出水泡,不可自行弄破,次日用无菌注射器抽干水泡液,局部用5%碘伏溶液消毒,每日抽液1次,直至结痂脱落愈合,如创面有渗液可行红外线照射,红外线照射创面可抑制细菌生长繁殖,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加速创面的干燥,促进渗出液的吸收[4];监测生命体征及血常规、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变化,注意全身淋巴结有无肿大,如有异常,遵医嘱予对症治疗,并加强对症护理。本组患者给予妥善护理后均未出现感染症状。

2.3.2饮食调护“热者寒之,寒者热之”。食物的性味与体质的寒热有着密切的关系,食物的性味须与体质属性相适应,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寒湿痹阻型患者素体寒湿,饮食宜温热之品,如扁豆、洋葱、山药、羊肉、大枣、薏米等。药膳疗法:草豆蔻10 g、扁豆30 g、玉米100 g、茯苓50 g、高良姜15 g煲猪瘦肉或猪骨汤,以起到温阳化湿之功效。本组患者经铺灸与长期饮食调护后,腰背部疼痛较前明显减轻。

2.3.3中药调护治宜散寒除湿,温经通络。方剂为附子细辛汤加减:附子、细辛、桂枝、独活、杜仲、当归、川穹、海风藤、透骨草、青木香、赤芍、白芍、干姜、六方藤、老鹤草、甘草。日服2次,水煎服,每日1剂。但由于附子用量过大容易产生毒副作用,用药期间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口腔灼热、发麻、流涎、恶心、疲倦、呼吸困难、脉搏不规则等。本组患者用中药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

2.4情志护理寒湿痹阻型患者情绪多低沉、焦虑。《灵枢·师传》云:“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予患者开导疗法,解除患者不良的情绪,从而使患者心境坦然,精神愉快,心情舒畅、气机条达,气血调和,脏腑气血功能旺盛,促使疾病早愈。在实施开导疗法时,医护人员态度要诚恳、热情,语言要慎重,鼓励、引导患者吐出真情,因为患者的倾诉不仅可以帮助判断病情,本身也是一种宣泄,可以缓解其低沉、焦虑的情绪。本组患者经开导疗法后均能坦然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促进了疾病的早日康复。

2.5康复锻炼AS受损关节功能的恢复主要依靠的是正确的锻炼方法。通过锻炼可以加大脊柱及四肢关节的活动度和灵活性,预防或延缓畸形的发生。疾病急性期让受累关节轻柔地被动活动,以刚出现疼痛为度,每天1~2次,不运动时关节予功能位摆放;亚急性期坚持脊柱四肢的伸展运动,渐增加次数、持续时间及频率;慢性期采用转颈运动、仰卧抱膝法、扶物下蹲法、4字下压法、飞燕点水式等进行训练,以运动后疼痛持续时间<2 h为度。运动时,应穿有缓冲作用鞋垫的训练鞋,髋关节病变者,坚持功能锻炼,减少致残。

2.6健康宣教寒湿痹阻型患者避免久处湿地,感受寒湿,注意保持室内干燥,温度适宜,阳光充足;生活起居注意保暖,生活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尽可能保持正确的站立、行走、睡姿以保持正常的脊柱曲度;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调护正气,减少感邪机会;对于水下作业或接触水湿患者,严守防护制度;平时可用手掌根推阴陵泉、三阴交穴位从下往上推以散寒祛湿。本组患者均能按要求安排生活起居。

3小结

AS属中医学“痹证”范畴。病机主要为风寒湿热外邪侵袭肢节、肌肉、经络之间,以致气血运行失畅,而为痹证。做好辅灸治疗的护理,实行辩证施护,根据寒湿痹阻型寒湿偏胜的证型特点,从饮食调护、中药调护、情志护理、康复锻炼等方面给予对症护理,加强健康知识宣教,注重人、病、证三者之间的关系,采取证同护亦同的护理策略,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866-870.

[2] 田代华.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2-12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9-120.

[4] 陈飞.贝复济和康复新液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深度压疮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9,8(11):945-946.

·中医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9875(2015)01-0068-02

收稿日期:2014-08-04

作者简介:钟霞萍(1975-),女,本科,主管护师.

猜你喜欢
调护阻型强直性
银屑病的饮食调护
中老年保健(2022年7期)2022-09-20 01:04:22
蝎芷膏治疗湿热瘀阻型臁疮的临床观察
“甲减”虽扰,调护有法
三伏贴贴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推拿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2例经验体会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的中医调护
终身疾病糖尿病中医调护不可少
基层中医药(2018年1期)2018-03-01 07:36:14
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28例
中医研究(2014年2期)2014-03-11 20:28:18
中医外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