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乌江镇管寨小学 王小石
小学科学教学中大部分内容是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发现规律、理解和运用知识,实验教学环节在整个科学课堂当中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现行的科学教材对实验的目的、设计、操作等充分给与了学生自由探讨的空间,而且也没有给出任何现成的结论,而是通过学生的实验得出结论。这对于实验器材设施缺乏的农村小学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在现实的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实验教学一直是个薄弱环节,导致许多学生动手能力极差。根据目前的状况,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改进实验教学,提高农村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
实验前学生应对本次实验的目的了然于胸,对实验所需器材合理选择,对实验方法应清楚明确,对实验结论做出大胆猜想。如在教学《空气的热胀冷缩》时,首先可让学生根据水和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学生推测空气是否也具有这种性质,学生推测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我们怎样证明这个推测呢?让学生明白只有通过实验来证明。其次,我们怎样通过实验证明我们的推测呢?自然引起学生的思考:把空气(像水)那样装在瓶子里,使瓶内的空气受热或受冷。只要我们观察瓶内空气体积的变化,我们就知道空气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了。可是空气是看不见的,我们怎么知道它的体积有没有变化呢?将学生的未知欲激发起来,充分调动其思维积极性,想出各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再次,在学生知道了用什么方法做这个实验之后,可让其思考需要哪些器材,如烧瓶、气球、冷热水等。最后,让学生猜想会看到什么现象。学生一般都会认为气球在受热时会膨胀、受冷时会瘪下去。通过这样的猜想和思考,充分调动了学生对实验的探究兴趣,既有利于接下来的探究和实验,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中有些内容不便于学生开展实验,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面对抽象的或是比较陌生的知识,就需要老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运用直观教具和实验器材,给全体学生进行演示实验,提醒学生应该注意的地方和要领。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可以很快地掌握实验方法,进而进行仿照和知识迁移。对一些操作简单,耗时短的演示实验也可以让学生上台演示。
学生课堂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重要环节。通过分组实验,学生能更细致地观察和研究一些自然现象,亲身体验和验证一些规律,熟悉一些简单仪器的使用和性能。在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时,要提出明确的要求,讲清楚实验仪器的名称以及使用方法,提供材料超市供学生自由选材,为学生分组实验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实验,并进行适度指导。如在教学《磁铁》一课时,可以把事先准备好的磁铁和各种材料,放到材料超市,并告诉学生们尽可能的多去设计试验方法,来探究磁铁的性质。学生开始设计实验,选取材料,开始实验。经过实验,各小组推选代表汇报实验结果,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完成实验报告。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两点:第一,不怕出错。第二,强调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大限度地动手,动口和动脑,主动地参与到实验探究活动中去,通过做实验让学生掌握操作要领及原理,学会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与思考。
课堂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将学生的学习置于广阔的生活背景,可以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根据教学内容,我们可以带学生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习科学,在这一方面农村小学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应积极展开因地制宜的课外实验。例如,在教学《种子的一生》一单元时,让学生在家里自己种一些植物的种子,让他们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由种子到一株幼苗,再到一棵成苗,直到开花结果,并收获种子,每一点的变化都让学生细致地观察并作详细地记录。最后,将所有学生的实验成果都拿到课堂上来进行评比。这样更能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继而将其培养成一种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善于研究的科学习惯。
结合教学内容,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实验题目,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及生活经验,大胆设计方案,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再亲自动手实验验证方案是否合理。无论方案是否合理,学生亲自做了,自然会发现各种方案是否合理,同时也会不断思考方案不合理的原因。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方案。对于耗时比较长,现象不明显的实验可以对其进行改进,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必须让学生明白改进的优点是什么,还可以怎样改进,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及学习的热情。特别是在完成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之后,不要以为就到此结束了,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并不只是为了学前人的现成方法,而是要有新的启示,预测实验可能发生的延续,建立假说,提出新的问题,创作新方法、新设计。如在做完《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后,向学生提出除了通过气球的直接变化观察空气之外,是否还有其它方法?(将知识技能延伸拓展)最终想出还可以通过观察细玻璃管里的一滴红水的变化,观察到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设计能力能充分体现学生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改变以往将纸和笔作为唯一或主要评价现象的手段,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如采取学生个人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更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实验技能。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经”。无论怎样,农村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教学的出发点都应是围绕学生的发展而设计,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