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西南工程学校 王莉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培养各行各业一线工作人员的主要单位,它的重要性显得日益突出。中等职业教育现阶段客观原因造成的学生普遍存在理论基础不扎实,实际操作技能缺乏的特点,这与中等职业学校关起门来培养学生,忽视社会变化引起的教育目标的变化,从而导致学校培养与市场上的巨大需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因此,笔者认为就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模式有必要进行一定的改革与探索,争取能够使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能就业、能上岗,从而真正满足社会需求。
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已初步显现出百家争鸣的喜人局面。双元制的探索、各类实训中心的不断建立、订单式培养的模式探索与实践等都成为了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热门话题。然而,由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就这些新兴领域起步较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照搬国外模式、不符合当前社会真正需求的现象存在。由此,对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模式作一定程度的了解,并分析其特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中等职业教育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笔者就自已在国内的教学经验与在德国的交流体会,发现中德两国职业学校同样的专业,课程却有很大差别,主要表现在课程编排和培养目标两个方面。
第一,课程编排及主体特征的不同。
德国改革后以学习领域为单元的课程,是一种行动体系课程的内容编排,它是针对行动顺序的每一个过程环节来传授相关的课程内容。这一行动体系课程对每一门学科可能是不完整的,但对每一个职业行为来说却是完整的,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实用性,突出了职业教育的技能性。
而我国同专业学生学习的内容,显然是按学科体系课程的内容编排的,尽管这一体系考虑了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认知的心理顺序,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情况,但课程内容却是根据结构庞大而逻辑严密的学科顺序编排的。这样,对学生来说,学到的知识体系虽然是完整的,但对所要从事的职业行为来说,却是不完整的。这就导致我们很多职校生毕业到企业岗位后,虽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职业行为能力却较差,企业不得不重新进行上岗培训,使职业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第二,培养目标不同。
德国的学习领域课程设置,培养的目标显然定位于技术工人,每一个领域都是一项具体的工作,学生学完这些课程,就能直接在岗位上操作。而我们的定位就显得有些模棱两可,似乎是技术工人,又似乎是技师,还好像是管理者。因为我们的课程既有操作性的专业课程,还有管理者所需的理论知识等。这些课程的设置,初衷是拓宽学生的视野,夯实学生的基础,为学生多渠道就业创造条件,使学生成为多面手。但实际却可能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失去方向,不知到底该干什么,甚至使学生什么也没学精,什么也没学专,反而什么也干不好。这点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借鉴德国学习领域改革的做法。
第三,印度在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中的成功经验。
众所周知,近几年来,印度作为一个与我国类似的人口大国,其软件人才培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它的模式就类似“双元制”模式。印度这种模式学制三年,其中在职业学校或培训中心学习两年,学校教育以实践实训为主,最后一年全部在公司实习,这给学生提供了积累实践工作经验的机会。
第四,我国如何合理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
要借鉴德国“双元制”经验,不但要开展“双元制”试验,还必须仔细研究、把握“双元制”经验的实质。因此,我们在确定课程编排、培养目标、教学大纲时,应充分考虑到我国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切不可照搬。各级政府也应利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杠杆为“双元制”试验创造条件,不能生搬硬套“双元制”,而是应当走适合我国国情的产教结合之路,建立有符合我国国情、具有我国特色的双元制体系。
1.校企合作模式国内目前对“校企合作”的基本界定是:基于企业用人需求,校、企双方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同担,利益共享”的原则下,共同承担培养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实践技能人才。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校企合作模式既是一种教学模式,又是一种教学思想,它可以把教学工作和企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把学校按企业模式办,把企业按学校模式办,给学生一个工厂的生产环境,让学生参与生产与产品的研发,使学生学到实际知识和技能,提高培训质量,掌握真正的动手能力。2.订单式培养订单式培养是校企合作模式的一个重要的具体表现模式。订单式培养一方面可以让中等职业学校明确认识到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方向,为教材的选择、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手段的开展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学校与企业签署相应的协议,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先进的设备和管理经验,来弥补教学资源中设备的不足和短缺,同时缩短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距离。3.实训中心建设刻不容缓建立实训中心,完善软硬件配套要求,让学生能尽快的适应社会需要,踏上工作岗位,中等职业学校可以建立相应的实训中心,以满足学生日常实际操作于见习的需要。
综合分析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模式与特征,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的实际状况,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启迪,我国的职业教育要在新时代实现新的发展新的突破要着力于几个要点:我们在对职业教育进行探索与研究时不能急于求成,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完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其次,要坚定不移的走产学结合的道路,国家和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都要增加;另外,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需要改变,全社会要理解职业教育是社会实现现代化、生产社会化和工业化的重要支柱。因此,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虽然已经踏上了快车道,但依然任重而道远。衷心希望我们的职业教育能在全社会的支持下,在从事职业教育的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翻开我国职业教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