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去”结构的语义与歧义分析

2015-03-18 02:32:25孙平
关键词:歧义助词礼服

孙平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VP+去”结构的语义与歧义分析

孙平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VP+去”结构语义复杂且存在歧义结构,研究价值甚重。语义关系方面,从“去”的词性和由此所组成的两种类型的短语结构入手。歧义结构方面,从“去”的词性、VP与“去”语义关系及VP的不同语义特征三个方面分析该歧义结构中VP和“去”之间同时包含两种语义关系的原因,并通过变换分析法和配价分析法寻找消除歧义的方法。

VP+去;V+去;语义关系;歧义消解

“VP+去”结构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结构,用于该结构中的“去”有两个,一个是表示位移运动趋向的实意动词“去”,另一个是词义虚化失去独立性的“去”;VP则是动词性词语和动宾短语以及简缩而成的单音节动词V。目前对该结构语义关系的分析较多,但不够全面系统,并且对歧义结构产生歧义的原因及歧义关系的消解方法的研究很少。

一 “VP+去”的语义关系

1.连动短语“VP+去”。

(1)“去”表示施事或者受事的位移的趋向,只有一个成分发生位移,VP可以表示包含着事物位移的终点NP,也可以只表示位移这种运动状态,不确定或没有终点。

例1:这证明形而上学的观点是可以通向庸俗唯物主义[去]的。

例2:早市的路边小吃摊行列在行驶的车的两旁缩短[去]。

(2)“去”指向施事,受事与施事有存在关系,随同施事两个成分同时位移。

①VP可以表示事物位移的终点,也可以只表示位移这种运动状态。

例3:《西厢记》的“赖婚”一场,莺莺在母亲命令之下给张生递过一杯酒[去]。

例4:满仓兄弟,你两口子一块追他[去]!

②“去”指向施事,VP描述施事发生位移所使用方式。

例5:假定实际上,我是坐汽车[去]的。

例6:我到清华园上课,我可以坐汽车[去],也可以走路[去]。

③“去”指向施事,VP描述施事在位移过程中所持有的状态。

例7:同住的舍友对他说:“现在要小心倒春寒,穿上棉袄[去]吧!”

例8:昨天突降大雨,前方路况尚不明确,同志你还是带着工具[去]吧!

④“去”可以指向施事或受事或两者同指,VP显示位移发生时的时间。

例9:吃过晚饭以后[去],要深夜十二点多才回来。

例10:我追的电视剧终于要收官了,等我看完大结局再把你送他那[去]!

有一些“VP+去”结构出现的形式是固定的,在这些固定格式形式里,“VP+去”的语义关系也总是固定的,其中VP和“去”的语义关系都为位移。

⑤“V+单音趋向动词+处所名词+去”。

该结构来自于“V+复合趋向动词”,在由方位词和“去”构成的复合趋向动词中插入处所名词,构成只表示位移关系的“VP+去”结构。

例11:只有让人物就范于约定俗成的旧习,转回既定的生活轨道[去],才是道德的。

例12:高书记一边说着,一边转回头[去]。

⑥“到+处所名词+去”该句式中VP与“去”之间只有位移关系,其中VP所包含的处所名词的具体和抽象之别而发生不同形式的位移。

例13:要有计划地输送一批毕业生到企业[去]。

例14:如胡适派搞《红楼梦》,把《红楼梦》引到一种错误的考据方向[去]。

⑦兼语结构。

VP为动宾结构,V是“命令”义动词,语义指向为它的主语而非宾语,其中的宾语是V的受事,“去”的施事,“去”仅指向VP的宾语,为一般兼语结构。

例15:总参谋长的职务被撤销,他被派[去]当红军大

学校长。

例16:他问道:“那么多候选人,组织为什么单叫我[去]呢?”

当V为“引、陪”义动词,其语义指向既包括主语也包括宾语,该结构的主语和宾语都是“去”的施事,“去”同时指向两个成分,构成兼语连动混合的结构。

例17:三爷一直住在西北角的那个当铺旁边那大门里,要不我陪您[去]。

例18:王大爷要带着外乡来的亲戚逛北京城[去]。

2.动补短语“VP+去”。

“去”指向施事,依然表示事物位移的运动趋向,VP表示事物位移后要进行的活动,VP是“去”的目的,二者构成目的关系。“去”词义有所虚化,不再完全表示位移这一活动,读音也变去声为轻声。

(1)VP为“去”的目的,而“去”表示施事的运动趋向,因此这一类“VP+去”的语义关系是目的义里隐含着位移义。

例19:既然问题这么严重,你怎么不向上头反映[去]?

例20:你再说一遍,你给谁赔礼道歉[去]了?

(2)VP为“去”的目的,VP中包含位移的终点,部分VP还是连动结构,位移关系在前,目的关系在后,这一类“VP+去”的语义关系是目的义和位移义均明显表示,但仍然是以目的义为基本语义关系。

例21:说着就挽着刘自强说,“到海滨看比赛[去]。”

例22:警察同志,履行你们的职责,到餐馆里整顿秩序[去]。

二 “V+去”的语义关系

“V+去”中,VP减缩为单音节或双音节动词形式,“去”虽仍带有[位移,目的]的语义特征,但此时已不再是完全意义上的动词,虚化为粘附成分,V和“去”共同组成一个音步,“去”和V之间不能插入有实际意义的成分,但可以插入一些虚词,如,着,了等,表示语法意义。“V+去”结构它是本文在这一部分的研究对象。

1.“去”为语气成分。

(1)“去”在V后表示“不在意,任凭”的语气。

例23:随他们说[去],他又不在乎这个名声!

例24:你就让他们编排[去],身正不怕影子斜,咱该干嘛还干嘛!

(2)“去”在V后只是为了增强语气,不表示任何意思。

例25:在那个年代你还想要过滋润生活,做梦[去]吧!

例26:别想在意他,他还能捅破天[去]!

2.“去”为粘附成分。

“V+去”为熟语中的固定用法,“去”补出音节,并无实际意义,只是附着在短语V后面做尾助词。

例27:咱们还是别跟当官的打官司了,胳膊拧不过大腿[去]!

例28:人们见华跃林他仨还在按工时领取报酬,心里过意不[去]。

三 “VP+去”的歧义分析

通过上文的分析论述,我们可以得出“VP+去”结构的语义关系分为两大类:位移义和目的义。然而我们在分析语料时发现了一些“VP+去”结构既可以表示位移义,也可以表示目的义,这里的“VP+去”为简单短语形式,VP仅限于动宾结构。例如,

第一组:骑自行车去,骑马去,开车去,坐车去,跑步去

第二组:带孩子去,穿礼服去,拎包去,拿手机去

第一组“VP+去”中,VP可以是“去”的方式,也可以是“去”的目的。

第二组“VP+去”中,VP可以是“去”的状态,也可以是“去”的目的。

1.产生歧义的原因。

(1)“去”可以是实意动词也可以是有所虚化的动词,意味着如果“去”后面不出现宾语,那么我们就可以有两种理解。以“开车去”和“穿礼服去”为例进行分析。

“去”为实意动词,“VP+去”表示位移的方式义或状态义时为连动结构,“去”为实意动词,是该结构的谓语中心,“开车”和“穿礼服”修饰限定“去”,整体可以理解为:“开车去某地”或“穿礼服去做某事”。

“去”为词性有所虚化了的动词,“VP+去”表示目的义时为动补结构,“开车”和“穿礼服”为该结构的谓语中心,是“去”的目的,表示位移后的行为动作,“去”为虚化动词,表示位移趋向,做补语,整体可以理解为:“去开车”和“去穿礼服”。

(2)“VP+去”结构产生歧义的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VP与“去”语义关系和VP语义特征。

单表示位移的方式义时,VP与“去”的指向内容是同时位移,VP所附有的语义特征是[+交通工具,+运动方式],例如:散步去,乘车去。

单表示位移的状态义时,VP与“去”的指向内容是同时位移,VP所附有的语义特征是[+伴随,+附属],例如:带着枪去,拿着资料去。

单表示目的义时,VP与“去”是目的关系,有时间上的先后,“去”的时间在前,VP时间的在后,VP所附有的语义特征是[-交通工具,-运动方式,-伴随,-附属]。例如:买菜去,接电话去,陪她去。

第一组歧义结构中,VP与“去”的指向内容可以是同时位移,也可以表示目的关系,有时间上的先后,VP的语义特征为[±交通工具,±运动方式,-伴随,-附属]。

第一组歧义结构中,VP与“去”的指向内容可以是同时位移,也可以表示目的关系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VP的语义特征为[-交通工具,-运动方式,±伴随,±附属]。

(3)根据配价分析法,即研究动词与不同性质的名词之间的配价关系,动补结构“VP+去”表目的义,VP已经是“去”的目的,因此,只需要一个目的的实施者,因此“去”是

一价动词,只能在前带主语,后面不能再续带其他任何成分,例如,咱们穿礼服去。连动结构中的“去”是位移义,须有位移地点或方向,还需要有位移的实施者,因此“去”是二价动词,可前后分别带主语和宾语。如,咱们穿礼服去参加晚宴。

2.消解歧义的机制。

书面语中,我们可以通过变换分析法来研究解决“VP+去”歧义结构。我们仍以“穿礼服去”和“开车去”为例。

(1)动补结构“VP+去”中的VP与“去”有目的关系且谓语中心在前,根据线性增量原则——句尾凸显重点,可以将谓语中心后置,即“VP+去”结构转换成“去+VP”结构,表目的义的“穿礼服去”转换为“去穿礼服”,“开车去”转换为“去开车”;而连动结构中VP与“去”是修饰限定关系,且谓语中心已经在句尾,因此VP与“去”不能调换位置。

(2)“VP+去”歧义结构还可以通过增添助词成分来区分歧义

第一组“VP+去”中,表示位移方式,则在“VP+去”后加结构助词“的”,“的”用在句尾突出整个“VP+去”结构的动作性,位移义更加明显,例如,开车去的。若要表示目的义,则在“VP+去”后加时态助词“了”。“去了”表示位移义的结束,突出了VP的时间承接性动作性,目的义更加明显,如:开车去了。

第二组“VP+去”中,若要表示位移状态,则在“VP+去”后加时态助词“着”,“V着”着重突出了VP[伴随,附属]的语义特征,如,穿着礼服去。若要表示目的义,则在“VP+去”后加时态助词“了”,如,穿礼服去了。

四 结语

本文立足于前人研究的基础,对“VP+去”的语义关系做了细致地论述。关于“VP+去”的歧义结构,本文通过句式变换、配价分析等方法来消解歧义。限于作者水平,尤其是消解歧义机制方面,很多问题仍有待深入研究。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马庆株.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陆俭明.关于“去十VP”和“VP+去”句式[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4).

[4]贺洁.也谈“VP+去”[J].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5]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制作.北大中文语料库—现代汉语语料库[DB/OL].http://ccl.pku.edu.cn.

Analysis of Semantic and Ambiguity of the"VP+"Structure

Sun Ping
(School of Liberal Arts,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Wuhan,Hubei 430000,China)

The semantic structure of"VP+"is complex and there exists ambiguity structure,and the research value is very important.As for the aspect of semantic relations,the paper studies the structure of the phrase structure of"VP+"from the part of speech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two types of phrase structure.The ambiguity structure,the paper discussed the semantic relations and different semantic features from three aspects of the structural ambiguity.The transform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analysis of valence are used for eliminating ambiguity.

VP+;V+;semantic relationship;ambiguity resolution

H030

A

1672-6758(2015)08-0142-3

(责任编辑:郑英玲)

孙平,在读硕士,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

Class No.:H030 Document Mark:A

猜你喜欢
歧义助词礼服
动物身穿白礼服
韩国语助词的连续构成与复合助词的区分
日语中的“强调”表达研究——以助词为中心
皇帝的礼服
幼儿画刊(2020年5期)2020-07-24 08:42:00
蝴蝶礼服
学生天地(2020年30期)2020-06-01 02:25:46
eUCP条款歧义剖析
中国外汇(2019年12期)2019-10-10 07:26:58
日语中“间投助词”与“终助词”在句中适用位置的对比考察
长江丛刊(2018年6期)2018-11-14 16:42:08
MY DREAM WEDDING高定礼服旗舰店
现代装饰(2018年2期)2018-05-22 02:50:45
江永桃川土话的助词
English Jokes: Homony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