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湘,刘 博,康栋梁
(1.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52;2.郑州煤机液压电控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随着科技的发展,综采设备自动化程度逐年提高。随着电控系统的应用,综采工作面正朝着智能化、无人化方向发展,在安全生产前提下,准确、及时感知工作人员活动成为必备条件。目前,工作面人员感知主要以视频监控形式完成,但工作面粉尘大,视野差,效果不是特别理想。同时,因成本较高,体积较大,尚未实现每架液压支架安装一台。因此,在工作面人员感知中,需要一种简单可靠,仅对工作人员有感知效果的模块,应用到综采自动化设备中,提高综采作业中的安全系数。
人员感知模块主要用于电液控系统中。支架执行动作前,启动感知模块,发出探测信息,感知是否有人员存在,并将信息反馈。支架控制器处理相关信息后,完成相应动作,减少因人员视线等原因引起的安全隐患。
整个工作面的电控控制系统方案如图1 所示。
图1 工作面电控控制系统方案
人员感知模块原理框图如图2 所示。
图2 人员感知模块原理框图
人员感知模块硬件采用模块化设计,各部分功能独立,便于设计和调试。电源模块,完成支架控制器12V 电源引入,经电流采样芯片及开关式电源芯片降压后,提供3.3V 和5V 电源,为增强稳定性,提高抗干扰能力,增加了瞬变保护,隔离了数字地和模拟地;485 通讯模块,采用485 总线式通讯,结构简单,传输距离远,增加浪涌保护芯片和光隔离耦合器,提高抗干扰能力;复位电路,外部独立看门狗,提高程序运行稳定性;温度采集模块用于实时监测环境温度,为温度补偿提供数据支撑;AD 采样,实时采集系统工作电压、电流,为支架控制器控制负载容量提供参考;声光报警,用于警示液压支架即将或正在执行动作,为人员提供安全保障。
硬件系统设计中,创新性使用了微波主动探测和红外被动探测模式。微波探测为主动探测模式,根据多普勒雷达效应,利用反射波频率的变化,感知人员的移动与存在。多普勒理论是以时间为基础的,当微波行进中触碰物体时微波会被反射,反射波的频率会随触碰物体移动等情况而发生变化。如果物体朝着发射的方向移动,则反射回来的微波会被压缩,反射波的频率会增加;反之反射波的频率会减小。多普勒频移效应如图3 所示。
图3 多普勒频移效应
根据多普勒原理设计的微波探测器由FET 介质DRO 微波震荡源、功率分配器、发射天线、接收天线、混频器、检波器等电路组成。发射天线向外定向发射微波,遇到物体时被反射,反射波被接收天线接收,然后到混合器与振荡波混合,混合、检波后的低频信号反应了物体移动的速度,微波探测器信号输出幅度与物体的大小、距离有关,输出幅度与距离的平方成近似反比关系。
红外被动探测模块,根据被动式热释电红外探头的工作原理及人体红外特性设计而成。红外探测原理框图如图4 所示。
图4 红外探测原理框图
自然界任何高于绝对温度(-273 度)时物体都将产生红外光谱,人体的恒定体温一般为37 度,所以会发出特定波长10 微米左右的红外线,被动式红外探头就是靠探测人体发射的10 微米左右的红外线而进行工作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将波长为8~12 微米之间的红外信号作为电信号,其对白光信号具有抑制作用,探测器区域内无作业人员时,探测到的为背景温度,当有人员作业时,通过具有聚焦和区分作用的菲涅尔透镜,探测到人体温度与背景温度的差异信号。探测器接收到人体红外辐射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失去电荷平衡,向外释放电荷,经后续电路检测处理后就能产生探测信号。热释电红外传感器,采用双灵敏元件互补法抑制温度变化产生的干扰,提高了传感器的工作稳定性。同时,调整元件电阻,即可完成距离的设定。
根据人员感知模块功能需求,软件设计主要完成与控制器通讯,探测模块的开启与关闭,探测信号的监测与处理,温度探测,系统工作电压、电流监测等功能。同时,为提高模块人员感知的准确度,采用了模糊处理算法和全温度补偿算法,提高抗干扰能力。软件主流程框图如图5 所示。
图5 软件主流程框图
本文针对现有煤矿工作面的特点和功能需求,设计了人员感知模块,用于工作面人员感知。采取微波主动探测和红外被动感知相结合的方式,结合软件信息处理算法,提高人员感知准确度。人员感知模块的运用,仿佛为液压支架电控系统装上了眼睛,感知动作范围内的人员存在,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可靠保障,同时为综采设备自动化、无人化发展提供可靠支撑。
[1]何燕玲.雷达测速算法研究与软件实现[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2]刘博.薄煤层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研制[D].郑州:郑州大学,2013.
[3]吕立波.红外探测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中国公共安全(市场版),2007(6):93-96.
[4]王启富.CAPP 系统中交互智能感知技术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7):1642-1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