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洁之白沁心脾

2015-03-18 16:30贾列克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4年10期
关键词:七宝佛家光泽

贾列克

说起“佛家七宝”,各类媒体多有提及,但汉传佛教中的“七宝”与藏传佛教中的“七宝”有何不同,则少有人问津。而为何称之为“宝”,“宝”的内涵究竟又是什么,只有佛法高深的高僧大德方能解说。但砗磲这一吸纳天地海洋之精华的物种在禅宗、密宗的“七宝”中都位列其中,尤其藏传佛教将之列为“七宝”之首。因此砗磲无论是从珠宝角度、人文角度,还是从自然生物进化角度和历史角度都值得考究。

归为宝石类的砗磲本身的化学成分并不复杂,其为90%的碳酸钙和10%壳角蛋白。多数人对化学成分并没概念,更不用说网络搜索中对砗磲挂一漏万的解释,无疑对它增加了似是而非的神秘感。假如我们将它的化学成分与象牙的成分对比,会慨叹:哦,原来差不多。

陆地上的濒危保护动物大象,我们通过摄影摄像的镜头对它有着相当全面的直观了解,对原始及加工后的象牙也并不陌生。而对于被国际公约保护的海洋濒危物种砗磲,由于受各种条件限制,加之活体砗磲的稀有,确实知之甚少。活体砗磲受国际公约保护,法律明文规定不得捕捞,因而不是本文涉及的重点。但不得不忧心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和人类有意无意之间的“无序扩张”,造成活体砗磲生存空间及洁静环境地被侵蚀和挤占,数量锐减,体型明显变小(见图1,长径29.5cm,宽径<半壳>17cm),但“棱角”分明,内壳油润细腻,外壳横向密布的线条分明,清晰地记录着它的年轮和历史的印记。

砗磲属双壳类物种,它刚柔并济、四平八稳、含蓄兼容、随时间推移纳宇宙精华的体态特征,似乎给予了佛教将它归为“七宝”隐约可考的诠释。特别是它外壳附着如珊瑚、小贝类等其他海洋生物的特有状态,亦有“普度”的禅意在其中。

本文着重介绍的是库氏砗磲(俗称大砗磲)。除国外海域的砗磲分布状况,我国海域范围内(砗磲死亡后没人海底),出海沙现世的砗磲属黄岩岛附近最好,南沙群岛附近次之,三沙市附近再次之。所谓好,一是个头大,分量足,最长约1.5m,重达近1t;二是形态完整;三最重要的是壳内侧组织在几百年上千年甚至几千年的缓慢进程中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玉化”,而且由内表及里、由点到面、由局部到大面积深层次的“玉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宝石。

砗磲的玉化结果与“玉化树”有本质的不同。玉化树是大树深埋地下数百年上千年后的演变,不仅玉化部分呈斑斓的玛瑙或琥珀状,其化学成分已从木质中分离生成另外的品种氧化硅。

大砗磲寿终或非正常死亡后落到海底沙面,经过多种外力的因素及几百上千年的时间一点点没人海沙、最终沉入海沙五米以下甚至更深。然后它们外形悄然发生变化(见图2,长径73cm,宽径<半壳>50cm),附着在砗磲壳外的海洋生物,尤其是珊瑚等也随它“凋零”,颜色从多样变成灰白,就连“笔山”状的外壳边沿由“山峰”状逐渐磨平为“山丘”状,但砗磲的“肉质”部分,厚厚的壳内碳酸钙组织没有任何变化,且随着时光流淌“玉化”的效果越来越好,成为宝石饰品的品质越来越高。它温润细腻,散发着珍珠的光泽,让我们对它为成为佛家七宝之一有了直观的感受,更不用说它承载的历史岁月,它洁白中透出高尚,它沉于海底但体内组织的变化生生不息,都对佛学的精髓有着别样的诠释。

深埋在海底海沙中的大砗磲,它的密度一般在2.7g/cm3左右,“玉化”程度高的可达2.86g/cm3,比象牙高出许多,也高于玛瑙、水晶、岫岩玉,仅次于和田玉的2.95g/cm3。因此砗磲饰品上刀刻划更随心,雕刻更传神,包括透雕在内的多种工艺均可施展。

砗磲作为宝石类饰品是因其折射率已达1.54,与水晶不相上下。加之“半透光”的珍珠般温润光泽,使其具有水晶、玛瑙所不具备的魅力。未打磨时貌不惊人(见图3),稍加打磨便宝光四溢(见图4)。

砗磲可随形制成摆件(见图5),甚至稍作切割、打磨,它张弛有度的“山子”状,就能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天然“黄皮”部分的保留,更添视觉享受。摆件的形制有多种选择(见图6)。

砗磲制成的章料,有文人情怀的人甚是喜爱。不仅让闲章(见图7)可把玩、可欣赏,亦让方正规矩的印章料(见图8)大小适宜,压印清晰。原始切割的砗磲,摩挲时依稀可感受到细微的纹路,但稍加打磨抛光,那圆润、细腻、端庄、纯洁的感觉便浑然天成。

砗磲制成的挂件最是千姿百态。砗磲佛珠(见图9)相较其他佛家六宝无论从色彩、质地、光泽、寓意均呈现出它的圣洁和高贵,其微透光和半透光的性质在阳光下折射出色彩斑斓的效果,让人感叹,也只有砗磲独有。未加打磨的砗磲饰品精光内敛,打磨抛光后的油脂光泽让人注目回味(见图10)。

砗磲的品质决定若是将其制成手把件,以圆雕或浅浮雕的雕法最为合适。各类蔬果、童子、生肖均是其常用题材(见图11),笔者求名家将砗磲制成一佛头(见图12),苦等数日后,经打磨、抛光、检测,这件佛头小巧而圆润,生动而传神,面部欢喜自然,凹凸和垂肩耳比例恰当,这件佛头雕刻得栩栩如生而又形神兼备,我既不舍佩戴,更不舍把玩,仅偶尔端出锦盒端详、欣赏、冥想……

最后介绍一下砗磲的保养与鉴别。砗磲从海底现世,性寒、无毒是基本药性。它的药用价值主要是安神、解毒,并不像网上及有些媒体的夸大其词,说什么延年益寿、防衰老、防骨质疏松等等。

正因成百上千年沉入海底海沙中,一般性的腐蚀奈何它不得,戴得时间久了,若沾有了污迹,用洗手液小心清洗即可。如所有宝石一样,防止磕碰是第一要律。特别要提示的是因砗磲是水生物,忌烈日暴晒、高温炙烤。

砗磲辨伪较为容易,真正达到“玉化”程度的砗磲有以下特征:

1 微透明或是半透明。

2 对照阳光肉眼可见像“象牙纹”般的柔和(不交叉)的纹路。

3 细腻而有质感。

4 油润似珍珠光泽。

5 白的程度有细微差别,但绝无“死白”感觉,牙白是基本颜色状态。即使碰到极少“金砗磲”,黄色也是深浅不一,离纯粹的金黄亦有一定差距。

6 最易让收藏者“打眼”的是以次充好。如根本离“玉化”程度相差甚远,或者干脆用砗磲粉压制而成。这样的成品或章料往往颜色均匀无细微变化,稍厚重,丝毫没有“壳状”感觉,强光灯下透明度差,更谈不上承载着历史的美妙纹路。

砗磲的圣洁与精深在于它的“白”,如同邢窑、定窑、德化窑的“白”,是那么与众不同,却又耐人寻味沁人心脾,它承载着历史的悠久和厚重,包含着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多样化,不愧为佛家七宝之首,值得收藏。

猜你喜欢
七宝佛家光泽
家有巧手爷爷
《the revision of subjunctive mood 》教学设计
北京游记
丝柔尽现
蓝莓的光泽
七宝的汤圆
白色在中华文化信仰中的象征意义
简述梁漱溟的佛家思想
林清玄散文中“禅”的理解
光泽or油光?向夏日“大油田”say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