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县千佛山你注定就是一个传奇

2015-03-18 03:40邓崇刚
中国西部 2015年24期
关键词:千佛山老祖红四方面军

文·图/邓崇刚

安县千佛山你注定就是一个传奇

文·图/邓崇刚

①千佛山战役指挥所遗址

“蜀国多仙山”,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名句,安县的千佛山是其又一佐证。自唐代起,千佛山便成为一座万民朝仰的佛山,至今依然吸引着众多游客。

千佛山形成于远古侏罗纪第四纪冰川活动期间,构成了古老生物群落的避难所,成为多种动植物的繁衍之地。这里,有神似峨眉山的云海佛光,有形如九寨沟的灵秀山水,有仙山自然而然留给后人的一堆难以解读的千古之谜。“禹生西羌”延伸的历史文脉在这里传承,浓郁的藏羌风情在这里弥漫,古老的茶马古道穿越时空,继续延伸……而尤其重要的是,这里还有革命时代留存下来的红色记忆值得人们去探寻。千佛山,一座富有传奇色彩的神山。

千佛山战役,历史刻写的红色记忆

去千佛山探寻红色记忆源于电影《兰辉》的拍摄。去年,我所在的集团公司作为出资人,在北川青片乡拍摄《兰辉》的最后几组镜头。我随队去拍一些照片,作为集团公司保留的文化资料。在拍片间隙,我在墩上乡两间并不起眼的民房之间看到一座红军千佛山战役纪念碑。纪念碑下部是石基,类似小型塔式建筑,具有鲜明的川北地域风格。纪念碑不到两层楼高,外墙体已略显斑驳,“千佛山战役纪念碑”几个大字的漆色也已淡去,显然多年没有粉刷或维护。这座纪念碑引起了我的好奇。当初电影拍摄时布置的现场——敬老院,原来就是红四方面军总医院。院子门外立着一块红漆字石碑,由北川县委、县政府以及文物管理所公布,标明这里是红四方面军总医院遗址,属于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走进木门,墙体上“学习好”等宣传标语与口号清晰可见,气势雄壮。红军总医院的旁边是古老的马槽酒厂,这引起我极大的兴趣,当年的马槽酒会是红军医院最需要的消毒液吗?

作为系统学习过中共党史的人,我熟知故乡江油青林口的红四方面军宣传石碑及红军桥,到过江油一中徐向前元帅的指挥所,瞻仰过江油中坝街中心的红军纪念碑,却没有千佛山战役的印象,也没有读到过关于战役的详细记载,不能不说是遗憾。千佛山战役在公开发行的党史资料中并不多见,我只能概略知晓,这一战是红四方面军土门之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徐向前、副总指挥王树声,指挥了这场长达七十余天的战役,而且是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之战。于是,我决定走进千佛山,亲临战场遗址。千佛山之行,不仅是为了欣赏日出云海,还为了探寻徐向前元帅等先辈留存在那里的革命足迹,去体验先烈们大无畏的长征精神。

车只能到千佛山下,上山的路是三千石阶。我们带着许多器材之类的东西,请了一位当地背夫帮忙搬运。背夫是位上年纪的当地人,当我问起千佛山战役时,他说,山顶上有红军指挥所呢!一路上,他给我讲述前辈讲过的故事,如数家珍。

当年,安县、北川、茂县的百姓为红军打粮运粮,修桥补路,有一千多人参加红军,三千多人参加游击队,还有上万妇女、儿童为红军缝衣制鞋、站岗放哨。一个只有四万多人的山区县,却为八万红军和两万红军家属提供了给养保障,军民鱼水情似海啊。红军撤离时,为红军运送物资而西进未归的青壮年有三千余人。新中国成立后,被确切追认为烈士的达一千零九十七人。

我们边走边聊,时间仿佛回到八十年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眼前也仿佛呈现出枪林弹雨的战场。

1935年4月下旬,中央红军主力分三路向西挺进金沙江,准备渡江北上。当时,在川西的红四方面军得悉中央红军战略意图,决定向岷江地区西进,摆脱不利局面,争取与中央红军会师一同北上。

北川河谷是红四方面军西进的唯一通道,其南面就耸立着山峰陡峭的千佛山。千佛山位于安县、北川、茂县交界处,海拔3000米左右,与伏泉山、帽合山、东大垭口、西大垭口、观音梁子、横梁子等高山连成一片,起伏蜿蜒120余千米,是南扼川西平原、北控北川河谷的天然屏障。土门地处北川河谷中段,也是东达北川、西进茂县的要隘。

红军要顺利通过北川河谷,就必须占领千佛山这处屏障;蒋介石为阻止红军在嘉陵江与涪江之间建立根据地,阻挡红一、四方面军的会合,重新调兵遣将,组织以江油、中坝为中心的新的围攻。十四万敌军装备精良,气势汹汹,企图对红四方面军的八万主力实施东西堵截,南北夹击,形成四面合击之势。局面对红军极为不利,千佛山成为红军必争之地。

1935年5月1日到7月14日,红四方面军夺取千佛山、观音梁子等制高点,控制北川河谷,吸引和调动川军主力;接着突破土门要隘,主力乘胜西进岷江地区;最后留下部分红军牵制川军西犯。最后一天,坚守阵地的红军迷惑敌人,佯装向守敌四面出击,在阵地前点燃篝火,然后悄然撤兵。

千佛山战役是红军在川西进行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取得胜利最彻底的战役。它不仅确保了红四方面军主力西进,安全通过北川河谷,保存了实力,而且牵制了十几万敌人,为中央红军顺利渡过金沙江、抢渡大渡河北上减轻了压力。1935年6月,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在懋功胜利会师,千佛山战役为两大主力红军会师及其之后制定新的战略方针,赢得了时间和战略机动。

我和背夫拾阶而上。突然,背夫哼起了“三月里桃花红哟似海,四月间红军就哟要来……”。这首我熟悉的四川民歌《盼红军》,让我感到似乎有一种力量在支撑,我们终于登上山顶。三千级石阶虽然让我体验了一把登山的辛苦,然而,和那场艰苦卓绝、惊天泣地的千佛山战役相比,这又算什么呢!

立于千佛山顶,眺望苍翠青山,难以想象这里曾经是庞大的战场,只有刻着“千佛山战役指挥所遗址”的石碑在郑重地告诉我,这里曾经炮声隆隆,硝烟弥漫。这场战役的指挥员曾经就坐镇山顶这座“大雄宝殿”,镇定自若,运筹帷幄。硝烟已散,战壕依旧;腥风已逝,英魂常在。今天的千佛山已是热土披绿装,成为国家森林公园。我想,千佛山的和平与宁静、富足与安康,不就是告慰英灵最好的胜利果实吗?

千佛山老祖,百姓崇尚的民间信仰

我是个唯物论者,从来不曾有过是佛祖保佑红军的念想,尤其是到了千佛山,我更坚信,是红军坚不可摧的力量,是指挥员们的雄才胆略,是川北百姓的无私支持,让这场历时七十多天的战役最终红旗不倒。而当地百姓却认为,千佛山老祖一定在保佑善良的人。

到千佛山,我才听当地人说起,当天山上还有一个仪式,为迎接四月初一的开山节,要迎奉十尊佛像上山。这才知道,原来山上的“大雄宝殿”就是佛祖庙,供奉着千佛老祖,又称千佛庙,而这里正是千佛山战役的指挥所。这让我觉得非常神奇,也感到有些神秘。背夫又头头是道地给我聊起了千佛山的传说。

②朝拜千佛山老祖

③千佛山大钟

在千佛镇民间,传说千佛山是隋唐时道士孙思邈的地盘。他精通医药,提倡读书人要掌握点医术,以治病救人,强体养身,他认为“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为后世留下《千金方》,被称为“药王”,他自己也活百岁而仙逝。孙思邈在山里读书采药,后来他收了一名羌女为徒。羌女善良聪慧,医术高明,让无数百姓起死回生,深受当地汉羌百姓的敬爱。天上王母觉得她功劳无数,于是就将其点化为千佛老祖。千佛老祖想要在凡间建座庙宇,以便让人世间香火兴旺,消灾祛病,就看上了安县、北川、茂县交界的“药王”山,于是就与师父“药王”商量借山建庙,“药王”同意借三百年。庙宇建成后,不知道是太喜欢这块宝地,还是老百姓不放这位千佛老祖离开,最后,千佛老祖将“药王”山改名千佛山,也没有按期将山归还。山顶筑庙的千佛山虽然由此名扬天下,但也因此每隔三百年,千佛庙就会受战乱或自然毁坏。粗略估算,“5·12”大地震对千佛庙的损毁,大概是第五个三百年周期,颇为神秘。后来,“药王”只好迁往北川甘溪,取名“药王谷”,这是绵阳的另一个著名景区。

民间还有说法,一位羌民从汉人那里学得医术,为百姓驱病消痛,救苦救难,人们称之观音菩萨,后来百姓在药王山顶建庙供奉这位圣人。观音菩萨得知后,便把药王庙改为佛祖庙,让佛祖雄踞万山之巅,俯视万物生灵,弘扬佛法;他又在尘世弟子心中点化了一千尊佛,禳解尘世千种苦难、万般烦恼。千佛山由此得名。一千多年来,千佛山香火鼎盛,每年四月初一有隆重的开山节,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蜂拥而至,他们虔诚地踏着漫漫的“成佛之道”,拾级而上,朝山拜佛。

无论“千佛”由来是何种说法,经专家考证,山顶上的千佛庙是真正始建于唐初的,据说还是皇帝亲自批准而建,宋代曾扩建,近代最后一次重建是在清光绪年间。千佛庙虽然没有名山古刹的典雅,却显得简洁、古朴而凝重。“千山佛极地,深山藏古庙”的意境深邃而悠远。据资料记载,千佛庙有前殿、后殿。前殿全用木料建成,可供香客食宿休息。前殿曾被烧毁,后又重新建造。沿石阶而上,几米之外便是后殿。后殿才是正殿,墙体、拱门、供台和廊柱全部用重一两吨的青石条修砌而成。如此重量的青石并非就地取材,如何上山至今还是个谜。呈拱形的殿堂门楣上,唐代石刻“大雄宝殿”遒劲有力,石门框上有刻着“灵明显应唐宋创修昭千古,佛国威严清造石室垂万年”的门帘,上题款“大清光绪乙卯”的字样清晰可见。

对千佛老祖从“世界”到“道界”,再到“佛界”的华丽转身,我一直觉得神奇。其实,“药王”山本是道教圣地,也是汉、羌民族杂居地;唐初佛、道两教影响都很大,老百姓也分不清神仙佛祖,有时一概称菩萨。因此,千佛老祖的诞生其实是人世间结出的善果,也是汉族与羌族百姓相互融合、共同编织的民俗文化。

“5·12”大地震多年之后,千佛庙得到部分修缮。我拍摄到的,正是当时山民为地震后第一次开山节作准备。安县、北川、茂县三县百姓自发地往山上运送预先做好的材料,准备在山上搭建钟楼。帮助我们搬运器材的背夫说要表达自己的心意,也专门下山去,背了一趟开山节用的材料。众人齐心协力,将一尊尊盖着红布的佛像沿着三千石阶抬送上山,善男信女持香沿路迎送。伴随着神圣的迎神羌曲,佛像被重新规整地安放在庙中,百姓也因此而重建起自己的信仰。千佛庙,虽然一次又一次地验证三百年一轮回的灾难“咒语”,却依然稳重地端坐千佛山顶。百姓自己点燃的民俗文化香火,是最容易延续和兴旺的。

千佛山,“五百里方圆连三州”。特殊的地理位置演绎出这里独特的民俗,经久不息的文化犹如马槽酒,愈久弥香,千佛山又因文化而彰显厚重与沧桑。口口相传的千佛故事不免“节外生枝”,而百姓编织的民俗文化总能代代相承,百姓崇尚的民间信仰更是深植人心。

千佛山仙景,自然馈赠的秀逸视野

登千佛山三千石阶,不仅让我理解当年红军战士的艰苦卓绝,也让我明白当地百姓的虔诚善良,更让我尽享千米落差铺陈的秀逸视野。

面积达220平方千米的千佛山山顶最高海拔3033米,而山的东面却一马平川,这种近两千米的落差和迤逦的渐变,描画出千佛山峰峦叠加的优美曲线,也赐予千佛山神韵变幻的风景。

千佛山原始森林覆盖率达96%,是全球同纬度地区保存最好的野生动植物类型区。这里有4万亩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树木珙桐树;有10万亩箭竹海,十几只大熊猫常年在这里活动;在1万多亩原始杜鹃林中,生长着70多种野生杜鹃,其中最大的杜鹃树已有两米多树围,难得一见的紫色与黄色杜鹃,却是这里的当家“花旦”;红豆、楠木等珍稀树种随处可见,银杏、香樟触手可及;可爱的牛羚、金丝猴等9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出没山林,还有猕猴、小熊猫、扭角羚等三十多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时常露面。

我们在上山路上遇到一位挖药人,也请了他帮忙背器材。挖药人就在千佛山海拔2500米左右的小溪里捉到一条叫羌活的鱼(类似小娃娃鱼),说是治胃病的特效药。我告诉挖药人,这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的存在证明了千佛山的生态环境很好,我们都应该好好保护它。

千佛山因海拔的落差而形成独特的高山生态,“一山分三带,景色各千秋”;春看杜鹃,夏望瀑布,秋赏枫叶,冬观冰雪,又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景观,四季的不同风光,使千佛山成为任何时候来都有不同收获的奇山。

瞻仰了红军战场遗址,历史上激烈较量的一页已经从千佛山翻过;拜谒了千佛老祖的庙宇,善男信女的祈求已经被纳入未来的生活。傍晚时分,千佛山渐渐地归于宁静,露出安详而秀气的面容。

从山脚下起,横亘于林间的青条石整齐有序地一直叠加到山顶,这令人生畏的三千石阶,一路呈递给我们的,却是秀丽的风景和渐宽的视野。春季的千佛山生机勃勃,叶绿素是这个季节最有活力的元素,它竭力与阳光互动,释放出各种层次的翠绿色素,让整个千佛山因此而布满了诱人的翡翠玉树。

站在千佛山峰顶,欣赏云海峰峦的交融,令人心旷神怡。山线包围之中的云海,时而浮过峰线,时而又沉入山谷,飘忽不定又蔚为壮观。有时分不清,到底是云海翻腾、云卷云舒,还是峰峦在烟云浮荡之间上下起伏,摇曳不停。这场景引得你也想在山顶翩跹起舞,和眼前的峰云相互呼应。千佛山云海有时甚至胜过峨眉云海,如果运气好,还能有幸见到佛光。

千佛山春末夏初的夜晚并非万籁俱寂,相反,山谷中传来归林倦鸟慵懒的鸣叫,那是白天山林交响的尾声;山顶上支起一张张色彩明艳的帐篷,在盏盏灯光的映射下绽放缤纷色彩,那又是悬挂在黛色夜幕下的颗颗明珠。抬头望去,月亮正浮在大树杜鹃之上,让人浮想联翩,禁不住哼起《半个月亮爬上来》,让王洛宾的歌从新疆来到四川客串了一番。

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我当然要借此机会领略千佛山的星空与日出。凌晨一点,起来拍星空,找到北极星的方向,正好是从千佛山向红原若尔盖北上的方向。在两个多小时的夜空拍摄中,我一直在回想千佛山战役的激烈、红军过草地的艰辛、千佛老祖的神秘,后面的时间已基本无眠,只等着新一天太阳的出山。

清晨的山顶寒意浓浓,大家纷纷穿上厚外套,在帐篷前面立好机位,等待一天中最神圣、最壮丽时刻的到来。东方,一抹淡淡的橙色渐渐铺开,接着越来越浓,将云层完全染成艳红,金色光芒从中心射出,预示着即将迎来全新的日出。顷刻,整个千佛山已经被温暖的阳光唤醒,清新的气息四处洋溢。

阳光下,满山的杜鹃花把郁郁葱葱的山头点缀得多姿多彩;峡谷中的栈道让人追忆昔日茶马古道上人们的生活轨迹;千佛庙又将迎来虔诚的信众;而印在千佛山里的红军足迹也将被人们永远铭刻在心。(责任编辑/凌云 设计/张籍匀)

①山花烂漫

②千佛山背夫

③千佛山星轨

猜你喜欢
千佛山老祖红四方面军
家乡的千佛山
走出“逃跑主义”:鄂豫皖省委对红四方面军战略转移的认知
游济南千佛山
지난(济南)시 관광 텍스트 한국어 번역에 대한 소고*——―‘쳰포산(千佛山)’의 관광 텍스트를 중심으로
我的家
老街口
游老祖寺
热血青春铸丰碑——记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
爬千佛山
温馨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