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光
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不断推广,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入选了不少当代文坛新秀之杰作。其中当代著名的少数民族作家李舵的散文《美丽的西双版纳》即是。教学此文,主要是引导学生鉴赏文本中所描写的美丽的云南西双版纳自然景观与古老、美丽、神奇的傣族民俗风情,是一种具有极高阅读品位的鉴赏审美活动。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教学时,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对之并未表现出预期的阅读、鉴赏热情,所以,我们有必要在此探讨激发学生乐读、善读李舵《美丽的西双版纳》文本强烈兴趣的策略。
一、 情境导入,诵读涵泳
在中国当代散文作品中,李舵的《美丽的西双版纳》是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俗景观为一体,诸多审美意蕴的结合颇具张力,场面描写异常精美、画面非常美丽迷人、人物活动颇具原始风情意蕴的纯粹的语言视觉艺术。这种美学张力,学生只有通过反复吟咏、品鉴文本才能感知与体味。因此,教学此文,我们应尽力创设与文本内容相匹配的情境与氛围,激发学生诵读、涵泳文本之浓厚兴趣,引导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取丰富的审美体验。
比如,上课伊始,我就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从网络精选下载的宋祖英深情演唱的《西双版纳》现场表演视频和反映云南西双版纳美丽自然风情、人文风情和民俗风情的图片、旅游风光视频等供学生欣赏。当视频中传出宋祖英高亢嘹亮甜美动听的歌声时,当视频中幻化出精美如画的西双版纳自然景观与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时,学生对西双版纳的喜爱与向往之情溢于言表。于是,我趁机启发道:“现在,请同学们采用另一种方式欣赏美丽的西双版纳自然风情与人文风情,这也是一道表现云南西双版纳胜景的精美盛宴,只不过作者采用的是静止的、没有音响效果的文字符号的表现形式罢了。”随之,全班学生兴致勃勃地和着背景音乐抑扬顿挫地诵读起来。
二、有效整合,开阔视野
李舵笔下纵情讴歌的云南西双版纳古代傣语为“勐巴拉娜西”,意即“理想而神奇的乐土”。这里以神奇美丽丰富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古老神秘的少数民族风情而闻名于世,是中国著名的热点旅游城市之一。这里的传统节日——泼水节,吸引了国内外无数游客的关注与积极参与,被誉为“东方狂欢节”。景区内景观独特,知名度高:以丰富迷人的热带、亚热带雨林、季雨林、沟谷雨林风光、珍稀动物和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民族风情为主体。1993年10月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鉴于此,李舵绝非唯一撰文尽情讴歌西双版纳美丽景观和神秘迷人的民俗风情之作家。所以,教学此文,我们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电教设施,将古今中外描写、歌咏、表现西双版纳美丽迷人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等音乐、图片、诗歌、散文、舞蹈等加以有效整合,制作成精美的PPT幻灯片,插入傣族葫芦丝音乐《西双版纳的孔雀》为背景音乐供学生鉴赏。如此,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品鉴,还可以借此开阔学生的视野和知识范畴,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品鉴更上一层楼。
三、读写结合,随堂练习
罗丹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著名少数民族作家李舵因为具有一双发现美丽自然景观与古老神秘风情的慧眼,所以在他的笔下,云南西双版纳这颗镶嵌在祖国西南边陲的灿烂明珠中蕴含着的自然风情、人文风情、民俗风情等是那样的令人神往。以此推论,只要我们也具备作家李舵一样发现美、识别美的慧眼,那么,也会发现我们的家乡、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小区、我们的公园等也蕴含着同样丰富多彩的美学特质。
所以,教学李舵的《美丽的西双版纳》时,在引导学生充分赏析文本的诸多美学特质后,我如此启发学生道:“美国诗人爱默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至理名言:如果我们的双眼生来就是为了观察事物,那么,美就是为我们的双眼而存在的因素。李舵《美丽的西双版纳》中的自然风景、人文风情、民俗风情等的确颇具众多的美学元素,但是我们身边的许多地方同样具有美丽的风光、同样保留着传统的、神秘的民俗习惯。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景观是常常令人流连忘返的,哪些民俗节日是我们代代相传的,然后请同学们以‘美的风景或‘美的民俗等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就这样,我运用这几句言简意赅的过渡语就将学生的思维从对文本的品鉴中自然地过渡到了随堂小练笔中了。
李舵不仅是一位写作勤奋多产的作家,还是一位颇具艺术造诣和美学张力的著名作家。他在散文中既表现了他对美丽的西双版纳自然风景的无比热爱,又极力讴歌了西双版纳傣家人流传千古的传统民俗风情和傣家人“笑对生与死”从容、乐观的生命观。故此,教学时,我们一定要有效引导学生对之进行细读深品,并引导学生进行随堂小练笔。
(作者单位:扬州市邗江区瓜洲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