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
在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对文本的分析和感悟是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然而,现在课堂教学仍普遍存在着“文本教学”上教师一言堂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现在的高中生无论是阅读的量还是阅读的能力都有所欠缺,难以对文本特别是文本的深层次内涵进行个性化的感悟解读;二是不少语文教师或由于教学进度的需要,或因教学能力的限制,缺少引导学生主动分析文本的意识和能力。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了教师习惯以自己的解读代替学生的感悟,学生习惯以聆听教师的讲解代替自己的理解的违背教学规律的不良现象,这最终使得课堂“文本教学”成为单一的讲解课、听读课。这样,必然造成学生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的下降。本文就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来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去主动分析文本、感悟文本,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一、让学生分担教学任务
“教学”由“教”与“学”两个方面组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但课堂学习的主体却是学生。如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作为高高在上的传授者存在,让学生成为“忠实虔诚”的聆听者,那么,一方面教师的教学任务必然非常繁重,从字词到通篇的层次都需要一一讲解,另一方面不利于催生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角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应将一些学生能独立完成的学习内容交给学生去完成。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将一些问题抛给学生,引导学生在相对独立、宽松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学习和感悟文本。
如《相信未来》一诗,由于学生对那个特定时代的背景了解不多,往往很难对诗歌意象的象征含义作准确地理解和解读。如果按照以往的教学程序,教师会将诗歌中带有象征内涵的词汇逐一进行拆分、讲解。如此操作,可以说整个教学流程下来,学生也许对诗歌的内容和象征含义有了概念性的了解,但对诗歌的韵味和真实内涵领会得就比较少。而且靠教师直接讲解,学生在被动学习的情况下,很难真正领悟诗歌的美感,也很难真正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没有直接去讲解诗歌的内容,而是通过引导学生预习来让其自主掌握相关知识、品味诗歌内涵。我布置了三个方面的作业:1.请学生通过网络专向了解“知青下乡”的情况,每人写一段介绍性文字,并说明自己的看法;2.请学生结合教辅用书去了解作者实指其人其事,设身处地感受他在文革中下乡的心境,并用几个词语概括他离开北京时的感受;3.诵读诗歌,并将诗歌中你认为有美感的意象圈画出来,并指出其与作者情感相对应的共同特征。这样就将本来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介绍和讲解的内容交给学生自己去学习,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反而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到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二、让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创设学习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能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思想活起来。因为,对不少高中生而言,纯粹的文字描述可能难以让其产生学习兴趣,反而让他们在理解上更多趋于字面上概念性的理解,长久下来学生自然不愿意动脑筋,而是满足于老师讲、自己听的学习程式。因此,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应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创设学生比较容易进入且易产生兴趣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张开思维的翅膀,亲近文本、感悟文本。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找寻教学内容的切入点与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将与文本教学相关联的学习情境营造创设出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如《像山那样思考》一文,考虑到文章的人文思想和内涵比较深刻,不容易真正领悟。为避免只从字面上把文章内容浅陋地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我结合文中关于狼被猎人残杀、森林砍伐、环境退化的内容,找到了情境创设的切入点,通过一个视频和一首歌来创设了教学的情境。通过网络视频查询,我找到了一个公益动画视频,视频中一头狼在森林中生活,在草原上奔驰,但是由于人们的侵扰,森林被砍伐,草原变荒漠,猎人的枪响后,狼也倒下了,眼角的泪水似乎在控诉人类的残忍。一首歌则是齐秦的“北方的狼”,齐秦通过清越的声音唱出了狼的伤感与疲倦。课堂上,在文本阅读之后,大家又观看了视频、欣赏了歌曲,不少同学沉默了,有的眼圈泛红,有的噙满泪水。在这样的情境中,结合我对文本内容的解读,学生很容易地产生了情感的共鸣。此时,教学目标可谓水到渠成。
三、让学生分层参与互动
让学生动起来,也可组织学生进行互动。可以是师生互动,也可以是生生互动。但是互动教学的缺点在于,它往往不能让所有学生都能加入进来,更多的是一些性格活泼、知识丰富、敢于表现的学生参加进来,而一些性格内向、知识基础稍薄弱的学生却依然难以动起来。如何让全体学生都能动起来,是互动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在具体教学中,我主要是基于学生的各方面差异,结合文本教学的需要,设计不同层面的话题。
如在教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时,针对不同的学习群体,我设计了不同的互动环节,引导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在阅读环节,我通过指导诗词诵读的方法,按照全体自由诵读、小组分组背诵、诵读特长学生比读等方式,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学习诵读技巧中领悟诗歌的韵味。在学习环节,我将其中一些经典名句挑出来点“将”鉴赏,并适时引导其他学生补充,让大部分学生都主动去欣赏文本;在个性学习环节,我让有歌唱天赋和书写天赋的学生来自由发挥,动听的歌曲和优秀的书法作品,让所有学生都领会了诗词的韵味和意境的优美;特别是在问答解读环节,我将全班学生分组,让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互相问答,并整理出小组问题,向全班学生求助。虽然一些学生并没有发言,但是他们在小组讨论时,已经参与了互动,贡献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在互动学习中得到了共促共进。
让学生动起来,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话题。其实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坚持将文本内容与学生兴趣的结合点找好,就能找准让学生动起来的万能钥匙。
(作者单位:海安立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