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2015-03-18 08:04龚晶
语文教学之友 2014年5期
关键词:作文农村语文

龚晶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教育综合培训的重要平台。如果说语文课的核心任务是让学生“能读会写”的话,那么作为语文“半壁江山”的“写”显得特别重要。如何让学生拿下这“半壁江山”呢?这是许多老师一直感到困惑的问题。在农村初中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学生怕上作文课,写作文时出现很多错别字,词句贫乏,言不达义。很多老师感觉写来写去学生的作文水平始终不能提高。面对如此多的问题,笔者对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提出几点建议。

一、教师的教学现状与分析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目前,农村中学的写作水平低下,教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以应试教学为目的

多年的应试教育对老师们的影响很大,很多人为了追求高的升学率,常常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他们没有真正重视作文教学,对学生的思维从来不进行发散性地启迪和训练,而是把绝大多数时间用在了做应付考试的那些所谓的“中考真题”上,一味地让学生为考试而写作,甚至练来练去始终都围绕中考命题趋势来,这样的做法怎能不使学生失去写作的热情呢?

2.作文教学非常随意

作文教学必须立足于实际,制订一个详实的计划,以便分阶段按步骤实施。这个计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规律。笔者在对周边初中的调查中发现,很多语文教师在刚开学时制订教学计划,只是笼统地订一个语文教学计划,至于作文教学他们只是“蜻蜓点水”式地一带而过。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们的随意性更大。有的老师一学期只让学生写一、二篇作文,有教师虽然让学生做了八篇作文但是却只批二、三篇。

如此种种,都暴露了目前作文教学上的随意性,这种情况严重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怎能不产生惰性或应付心态呢?

3.作文批改缺乏科学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多少个教师,就有多少个批改标准。很多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将自己面对的是一群十几岁的初中学生这一现实抛之脑后,常常是“高标准严要求”,导致许多学生的作文分数低得不能再低。可叹这种无视学生实际的做法并没有带来“严师出高徒”的效果,反而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让写作教学变得十分被动。

批改作文的时间拖得很长,也是当前作文批改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一向不主张教师对学生的作文精批细改,他说:“学生不明白为什么改,你改了也没有用,有的根本不认真看,真叫做劳而无功,至多是劳而不得。”很多教师轻易在作文本上写上“一塌糊涂”、“一窍不通”等,这无疑是一盆盆泼向学生的凉水,浇灭学生写作希望之花。评讲作文时,很多老师只读那些他认为写得较优秀的作文,重点点评那些佳作,却忽视了绝大多数学生的 “闪光点”。

4.脱离生活,缺少实践指导

刘国正先生说:“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可是反观笔者周围农村中学的老师,他们把学生在学校里的时间安排得挤挤的,因为怕麻烦他们从没想过要让语文课堂走向生活,因为怕出安全事故,他们不敢让语文课堂与生活密切联系,于是语文教学变成了以学校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美国大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也有句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些前人的肺腑之言旨在告诉我们,只有让学生投身于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才能给学生的写作注入生活的活水,也才会使作文教学这棵大树枝繁叶茂,结出丰硕的果实。

二、学生写作的现状与分析

1.以应付考试为目的

笔者对自己所在的农村初中作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初三年级两个班95名学生,当问到“你平时练习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时,选“A.为升学毕业考试”的同学占85%。

教师以考试为目的被动地教,学生以考试为目的被动地写,围绕考试这根指挥棒来转的作文教学,变成了教师在临考前猜测可能会考的写作内容,让学生背作文或者“变”作文!许多教师慨叹:要是作文不考该多好啊!有些学生说得更直接:如果不考作文,我一辈子也不会去写作文……当以上种种成为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司空见惯的事后,作文教学的现状怎不令人担忧?

2.写作兴趣不浓

大部分学生对作文“一怕二厌三应付”,学生中甚至有句口头禅就是“作文作文,作得人头痛”。这种状况学生固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我们的老师更有责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只有激发出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才能产生写作的灵感,当学生的内心沸腾产生想写作文的念头时,他才有可能主动克服各种困难,文如泉涌,写出一篇篇佳作。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笔者对自己所在的农村中学调查发现,大部分老师从不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上下功夫,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他们之所以写周记也只是为了完成班主任所布置的任务而已。

3.“心会而口难传,意有而笔不达”

在写作过程中,有的学生虽有清晰、敏捷的思维,但却“心会而口难传,意有而笔不达”,这类学生往往在平时生活中沉默寡言,与家人同学缺少交流,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有的学生恰恰相反,他们是思维不清晰以致不知如何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一次、两次后自信心不足,这样就更不利于表达。总之,语言和思维的矛盾是学生写作时语言表述不清的主要原因。教师如果能在这两个方面花些功夫,既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才可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写出语言通畅的作文。

4.缺乏良好的写作习惯

学生作文文面不规范、不整洁也是令许多老师头疼的一大问题。文面,就是文章的“面貌”,它涉及到作文的文字书写以及标点符号等,而这也直接影响着表情达意的效果。学生在作文时,字迹潦草难以辨认者有,乱写错别字、不规范的简化字者有,随心所欲使用和书写标点符号者有。诸如此类的现象反映了学生的养成习惯尚未形成。奥维德说:坏习惯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 普劳图斯说:习惯是在习惯中养成的。这两句话生动地告诉我们要在平时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好的习惯,可是这并未引起我们所有老师和家长的重视。

三、作文教学的对策

首先,必须转变教育理念。

语文教师务必把作文教学的目的由考试转变到素质教育上来。

张志公先生曾说:“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切切实实地在训练中学会操纵和使用语文工具……”当学生写来写去都是那几个被老师精心修改的事例时,就算学生的作文在考试中侥幸获得高分,又有什么意义?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作文教学,它本是要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的,但现实完全变成学生被分数“玩弄”,被作文“玩弄”,哪里谈得上操纵和使用语文工具。如果教师还不能从升学教育中解脱出来,去重视学生语言素质的训练和培养,中学作文教学前景堪忧。语言素质也是民族素质,以提高公民语言素质为目的的农村作文教学,应该成为当前作文教学的共识。

其次,必须提高素质。

曾经有专家指出:要扭转中学作文教学效率低、质量差的局面,切实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就必须端正教学指导思想,进一步改进作文教学方法。这一点固然必要,但笔者认为最根本的还是要提高广大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其自身的写作能力和指导水平。目前,农村初中尚有部分语文教师素质偏低,自身业务不过关,表达不流畅,就连学期总结都写不像样,更别说论文了。这样的语文教师怎能指导好学生写作?

打铁还需自身硬。近两年,笔者所在学校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写两篇以上的下水作文,以此来提高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备课组每学期确定一个教研课题,撰写教学经验,这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很好的方法。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通过“下水”即可让教师体会写作的甘苦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知道哪里“曲”,哪里“直”,哪里“深”,哪里“浅”,也就胸有成竹起来。这远比站在岸上指手画脚实在得多。假如教师的“下水文”能有一些在作文类杂志上发表,学生就会视你如作家,他们的心里就会产生一种“敬佩效应”。有了这种“敬佩效应”,学生的写作热情必定空前高涨。

此外,还可以开展一些活动。学校可以坚持把每一年的优秀下水作文和优秀教学作文汇编成册,平时还可以进行背诵精彩语段比赛,演讲论文比赛等。总之,平时多开展各种形式的作文研讨活动,让教师们处于一种作文竞赛的状态中,并且把作文教学的效果列入语文教师的考绩范围,形成制度,必定能促使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逐步提高。

再次,必须拓宽思路。

农村中学有其独特的写作环境,那就是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独具特色的民俗生活。虽然现在农村的学生学习也很紧张,不再像过去那样需要经常下地劳作,但双休日和寒暑假这段时间老师们仍然可以利用起来。老师可以建议孩子在农忙时帮助爷爷奶奶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让他们品味田间劳动的酸甜苦辣。当然,老师们不要忘记这么做的初衷,要在田间劳动时启发学生去感受生活的真谛。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开阔了,想象力就丰富了。作文课上,作文课下,老师都可以带领学生观察农村特有的生活,农贸市场上热闹的讨价还价,父母茶余饭后的家长里短,村里千姿百态的家庭生活……这样做,学生的创作欲望必定会增强,何愁写不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呢?

开放七、八年级的作文也是激发孩子写作兴趣的一个方法。七、八年级每次布置作文,可先让学生搜集整理借鉴各种有关的写作材料,其间,也可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开展活动、观看爱国影片等。等一段时间后再叫学生交作文本,不要限定学生在短短的两节课里全部完成,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学生往往会生编硬造。此外,教师还可以开辟第二课堂,尽可能提供学生发表习作的园地,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

总之,要想全面提高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水平,需要语文教师大胆地探索,需要大家积极去反思、去实践,我们一定会找到出路,撷取最美的成功之花。

(作者单位:如皋市港城实验学校初中部)

猜你喜欢
作文农村语文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