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5-03-17 01:49孟宪君
医学信息 2015年6期
关键词:临床应用价值

孟宪君

摘要:目的 通过观察分析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肺栓塞临床诊断中发挥的作用,评估其在急性肺栓塞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究急性肺栓塞的有效临床诊断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月接受诊断治疗的100例疑急性肺栓塞患者,对其D-二聚体临床检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考察D-二聚体检测的表达水平以及敏感性和特异性具体情况。考察敏感性的两个主要方面是阳性符合率和阴性符合率。结果 急性肺栓塞患者的D-二聚体检测表达平均水平明显高于非急性肺栓塞患者的D-二聚体检测表达水平。急性肺栓塞患者的D-二聚体检测诊断的敏感性为92.00%(46/50),特异性为82.00%(41/50)。结论 D-二聚体检测技术在诊断急性肺栓塞方面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能得到较为理想的比率,D-二聚体检测在诊断急性肺栓塞疾病方面具有较大的利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D-二聚体检测;急性肺栓塞诊断;临床应用价值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发展和生存环境的改变,近些年来急性肺栓塞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发患者数逐年增加,而且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呈现愈加复杂的局面。急性肺栓塞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仅次于恶性器官肿瘤和急性心肌梗塞。在对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治疗时,科学有效的诊断结果是治疗的依据和重要保障,医疗工作者们需要不断提高急性肺栓塞临床诊断的有效检出率,才能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救治,缓解患者病情[1-2]。D-二聚体是一种机体纤维蛋白物质出现降解后的产物,它的表达水平能够对凝血酶的生理学活性和纤维蛋白的生成情况做出明确反应,用它来检测患者机体内血栓形成的敏感性具有可行性且能达到较高的准确性[3]。本次研究通过对D-二聚体在急性肺栓塞临床诊断中发挥的作用,评估其使用特点和临床应用价值,希望可为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诊断提供诊断经验,帮助提高诊断的有效检出率。现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月接受诊断治疗的100例在入院后先进行肺动脉多层螺旋CT或MRI初步检查,进行了血凝常规和D-二聚体检测。疑似急性肺栓塞患者作为考察对象。收集、整理临床检测资料,对资料进行归类整合,对诊断结果进行细致分析。1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40例,年龄在32~68岁,平均年龄为(48.36±5.87)岁,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立即入院接受诊断治疗,病程在1~24h,入院时的主要临床表现症状为胸部疼痛、胸闷、呼吸困难、发热等。

1.2标本采集 肘正中静脉采血1.8ml于真空枸橼酸钠溶液(浓度:109mmol/l)抗凝管内,枸橼酸钠溶液:血液为1:9抗凝, 并充分颠倒混匀(应避免过度振摇,引起溶血)。标本采集完毕后应及时送检。以3000r/min 离心10min,分离血浆待测。与采血后2h内完成测定。

1.3仪器、试剂、检测方法 日本东亚SESMEX CA-7000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血浆D-Dimer测定试剂,参数设置及校准、质控品均由积水医疗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提供。 D-二聚体检测为乳胶微粒增强免疫比浊法,由专业的操作人员来完成检测任务,操作步骤必须按照试剂盒说明书的严格规定,确保检测结果相对准确[4-6]。

1.4检测结果评判标准 样本DD浓度>500ng/ml,则为阳性检测结果。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数学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量数据以平均数(x±s)形式展示,对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两个组:急性肺栓塞组和非急性肺栓塞组。100例疑似急性肺栓塞患者中有50例患者确诊为急性肺栓塞,另外50例患者均为非急性肺栓塞。两个不同患者组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检测时间、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具有可比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急性肺栓塞患者的D-二聚体检测表达平均水平明显高于非急性肺栓塞患者的D-二聚体检测表达水平。疑似急性肺栓塞患者的D-二聚体检测诊断的敏感性为92.00%(46/50),特异性为82.00%(41/50)。见表1。

3 结论

急性肺栓塞是比较常见多发的急性心脑血管系统急性重症疾病,发病原理是血栓以及其他类型的栓子对肺循环中的动脉系统造成了梗阻,致使肺循环发生急性病变。急性肺栓塞是一种拥有较高死亡率的疾病类型,是医疗工作者们重点攻克的医学难关。

急性肺栓塞发病之后容易导致右心功能衰竭,甚至会造成循环系统的瘫痪,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绝大多数的急性肺栓塞患者在发病时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特点和生命体征变化,这种情况导致了临床诊断时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另外急性肺栓塞本身病情复杂多样且变化发展速度快,更为临床诊断增加了困难,在诊断技术水平低下和诊断设备落后的情况下,极易出现诊断不准确的情况,为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风险,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因此实现较高的急性肺栓塞检出率是实施有效治疗的先决条件[6]。

传统的超声造影手段是一直沿用的有效诊断方式,对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样的阳性诊断率约为88.00%左右,虽然能达到一定的有效检出率,但是超声投影检测会对患者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检查中所使用的造影剂会对患者的肝肾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会产生毒副作用,同时还会对肺动脉的血压带来影响。所以综上所述,超声投影检测技术需要本身的改进,或者需要更科学的更健康的检测技术来代替或辅助超声投影的检测诊断作用。

D-二聚体表达水平检测诊断具有简单迅速、准确实用的特点,而且不会对患者的机体造成损害,相较于超声检测技术诊断而言有诸多诊断优越性。

D-二聚体是一种机体纤维蛋白物质出现降解后的产物,它的表达水平能够对凝血酶的生理学活性和纤维蛋白的生成情况做出明确反应。D-二聚体的检测原理:机体内大量血栓形成可以显著激活纤溶生理系统,使血栓出现溶解,从而产生形体大小和组织结构差异性较大的多种降解产物,D-二聚体是其中的一种,血清中D-二聚体表达水平有明显的升高时,可以提示血栓形成和血栓降解的现象,它是一种反映高凝状态和继发纤溶功能变化的有效敏感物质。血清样本D-二聚体浓度为500ng/ml是一个界定点,大于这个标准即为阳性,小于这个标准即为阴性。通过对血清D-二聚体阳性阴性的检测,可以比较精确的诊断急性肺栓塞患病与否。只需要抽取患者血样,在实验室内进行检验操作,几乎不对患者身体和疾病造成不良影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急性肺栓塞患者的D-二聚体检测表达平均水平明显高于非急性肺栓塞患者的D-二聚体检测表达水平。急性肺栓塞患者的D-二聚体检测诊断的敏感性为92.00%(46/50),特异性为82.00%(41/50)。较高的急性肺栓塞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依据,保证了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质量,促进了疾病的治愈康复。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肺栓塞临床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拥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方建江,李波,何旭娟,等.血浆肌钙蛋白I、B型钠尿肽及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肺栓塞预后评估中的意义[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论著,2012,11(1):61-64.

[2]熊国均.临床评分、D-二聚体检测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价值[D]天津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05,01.

[3]叶俊琴,何月敬,黄慧萍.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联合检测在急性肺栓塞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临床与检验,2011,49(35):64-65.

[4]孙谦.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临床研究,2014,12(18):128-129.

[5] Fu Qiang, Beom-Jin Lee, Ilho Hac, et al. Effect of maceligan on the systemic exposure of paclitaxel: In vitro and in vivo evaluation[J].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41: 226-231, 2010.编辑/哈涛

猜你喜欢
临床应用价值
宫颈液基细胞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
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内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锥形束CT在口腔科的临床应用价值
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意义
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姑息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评析
中西医结合疗法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西医结合疗法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瑞舒伐他汀的药理分析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