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云
一、教材简介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第八册中一篇叙事写人的文章:由于母亲生病住院,需要更换床单,就这样一个非常偶然的抱母亲的机会,才察觉母亲的身体那么轻,不由想起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课文内容简洁、语言明快,娓娓道来,毫不雕饰,但字里行间却饱含一股浓浓的亲情,读来令人感动。
二、设计理念
着力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用心去读书、用情去体验,让学生真正读进课文里去,把课文读进自己的心里,读出韵味,读出思考,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三、教学片段
1.学习第二、三自然段,品味文字,感悟母亲辛劳的一生
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课文,思考“我”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是什么?
(指名说一说)
师:文中有句话集中表达了“我”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
(学生纷纷举手发言,出示课件:“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师:你从“竟然”这个词中,读出了什么?
生:出乎意料,没想到。
师:一个和母亲朝夕相处、再熟悉不过的儿子,为什么没想到母亲这么轻?(动手画出书中的句子,读一读)
(生纷纷举手发言,出示课件:“在我记忆中,……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生1:母亲在“我”记忆中留下了“力大无穷”的印象。母亲除了挑100多斤重担,还背着妹妹加上手里拉着我。
生2:母亲不仅肩负100多斤的重担,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而且还翻山越岭。(理解“翻山越岭”)
师:我们上课前背着书包爬上六楼又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学生自由说出各自的感受)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我们恨不得扔掉所有的东西轻装上阵。我们再回头看看,母亲不仅要肩负如此重的重担,还要翻山越岭,而且母亲走的是崎岖狭窄的山路,她的感受又是如何?我相信大家都能有所感悟,大家一定能把这段话读得更好。(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生:从“年复一年”中得知母亲如此生活了几十年。(理解“年复一年”)
师:母亲如此生活不是一年半载,而是“年复一年”,经历了无数个酷暑严寒。
师引读:在烈日炎炎中——生接读:“母亲总是……”师引读:在狂风暴雨中——生接读:“母亲总是……”师引读:在大雪纷纷中——生接读:“母亲总是……”
师:歌德说:“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读书,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字,另一只眼睛看纸的背后。”如果我们用第二只眼睛看这里的“重担”,它仅仅是100多斤的重量吗?
(学生认真读课文,一会儿纷纷举手)
生1:还有繁杂的家务活。
生2:还有养儿育女的重任。
生3:还有田地里繁重的力气活。
生4:母亲心疼儿女,怕儿女受伤。
生5:我想到了《游子吟》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生6:体现了母爱的无私、伟大。
师:这么轻的母亲,用她那瘦弱的双肩,给了儿女一份沉甸甸、重如泰山的爱。作为儿子至今才了解,心里怎么会不自责、不难过呢?(配乐朗诵第二、三自然段)
师:你们的母亲为了你们,她们是怎样辛劳的?对自己母亲说说心里话吧!
生:妈妈每天都接送我上学、放学,而且帮我背书包。我一直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今天我才感到妈妈的爱是那么无微不至。
生:妈妈为了我过上好日子整天在外打工,回来还给我洗衣、做饭,从来没有听她说声累。妈妈我想对你说:“您辛苦了,等我长大了一定让您过上幸福的生活。”
生:妈妈与爸爸为了让我上个好学校,把我送到城里来上学。他们却到外地打工挣钱。我想对他们说:“爸爸、妈妈放心吧,我一定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报答你们。你们在外面不要太节省,要照顾好自己身体。”
师:是啊,“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父母不是这样过来的。再读这段话,我们的感受会更深。(齐读“在我记忆中,……重的担子。”)
2.学习第四、五自然段,涵咏“泪水”感受母子亲情
师:当我第一次抱母亲入睡时,文中没有直接描述母亲的感受,你能体会母亲的内心世界吗?
(师配乐范读,生细看文中两幅图,边听边看边想象)
生1:此时的母亲不再年轻,曾经笔直的腰杆也不再挺拔,她不能再挑100多斤的重担,不能翻山越岭,因为她病倒在床上,连转身、下床都很吃力。
生2:此时的母亲不再是面如桃花,头发乌黑的健康人,而是满脸皱纹、头发花白的病人。
师:(配乐)此时的病房静谧无声,只有心灵颤动的声音,只有爱心流淌的声音,让我们静静地感受这动人的场面吧!(学生默读四、五自然段,心灵受到震撼。)
师:此时此刻,我们被这段文字感动了,能试着把心中的感动读出来吗?(生齐读第五自然段)
师:儿子突发奇想的一抱,抱得母亲热泪涔涔。同学们,你们怎样理解这里母亲的泪水呢?
生1:是幸福的泪水。
生2:是高兴的泪水。
生3:是欣慰的泪水。
生4:是苦中带甜的泪水。
师:妈妈的爱是海洋,我们的爱是溪流。天下的妈妈都特别容易满足,儿女们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细微的动作、一丝淡淡的牵挂,都足以使她们感动万分,作者这深情一抱,抱的是母亲几十年的沧桑岁月,抱的是母亲悠悠的慈母情怀。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生齐读第五自然段)
出示课件:感动中国2006年候选人——刘芳艳带着盲母上大学的资料。
欣赏音乐《小乌鸦爱妈妈》,边放音乐边欣赏图片。(古今中外一些伟大母亲的图片与赞美母亲的诗句)
(师轻轻地念:母亲是一本书,一本读不完的书,即使我们用一生去品读,也许都无法读懂,我们读着读着,母亲慢慢地变老,“丝丝白发儿女债,历历深纹岁月痕”,当母亲的白发不再乌黑,当母亲的眼睛不再明亮,母亲也为我们的成长耗尽了青春。同学们,老师坚信,终有一天,你也会用你有力的臂膀抱起自己的母亲,与她分担忧愁、共挑重担,让我们把对母亲的这份爱深深地铭记于心,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回馈母爱。)
师:同学们,看了这个故事,听了这首歌曲,你们想说点什么?(许多学生的眼睛里闪动着晶莹的泪花)
生1:连小乌鸦都会爱妈妈,我却不会。我很难过,很后悔对妈妈不好,今天早上我还大声地跟妈妈吵。
生2:我没有孝顺妈妈,我……我……
(生早已眼含热泪,有的甚至泣不成声。是呀,面对母爱,任何语言似乎都显得苍白无力。)
四、总评
1.反复诵读,逐层递进,从读中领悟中心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训练,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充分发挥训练形式“自由读”——画下最能感动心灵的句子;“品味读”——抓关键词;“教师引读”——丰富人物提示语,揣摩人物内心;“指名读”——听听哪儿读得最动情等,使学生在感悟朗读中逐步领悟文中情。
2.联系生活,以情激情,达到“三情共振”
虽是反映母子亲情的文章,但文中母亲经历的艰辛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相距太远,所以学生难以体会母亲“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辛苦,自然也难以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愧疚和感恩之心。本文设计多次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解读文本。在正确揣摩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教师用教者情感去感染学生,营造出情意浓浓的教学氛围,达到作者情、教者情、学生情的三情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