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契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需求的实训基地建设
——以甘肃省中医学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例

2015-03-17 23:42:24李建民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13期
关键词:工学卫生校企

李建民,沈 珂

(1.甘肃省中医学校,甘肃 兰州 730050;2.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甘肃 兰州 730050)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契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需求的实训基地建设
——以甘肃省中医学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例

李建民1,沈 珂2

(1.甘肃省中医学校,甘肃 兰州 730050;2.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甘肃 兰州 730050)

实训基地是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培养学生技能的主要平台,职业教育特点决定了实训基地必须契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需求。我校从硬件设施、师资队伍、管理制度方面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使其能更好地为实训教学、行业企业服务,但其中也存在实用性不足、校企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需要在摸索中不断完善。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

培养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主要职责,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主要培养面向社区、乡镇、农村等基层医疗机构的卫生技能型人才。实训教学与技能培训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培养合格卫生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措施。实训基地包括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是完成实训教学的基本保障,也是学生进行技能操作训练的主要场所。因此,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必须注重实训基地建设。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根本要求,该要求必须贯穿于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我校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紧紧围绕医、护、药等专业岗位需求,使学生在校学习内容与医院岗位要求一致,真正实现理论结合实践、学校连接医院,从而全面改善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教学效果。现以我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例展开讨论与分析。

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情况

1.1 实训基地硬件建设

硬件基础设施是实训基地开展实训教学的载体。(1)依托专业设置建设实训中心。我校目前共设中医、护理、药学三大类专业,8个小专业。学校以三大专业特色为依托建设了四大实训中心:①基础医学实训中心:满足解剖、生理、病理、中医基础等医学基础课程的实验实训需求;②针灸推拿实训中心:与针灸、推拿课程配套,满足学生针灸、推拿技能的训练、培训需求;③药学实训中心:为中药、药剂专业学生提供实训平台;④护理实训中心:与中医护理专业相匹配,满足护理各专业课程实训需求。(2)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实训基地使用率。长期以来,卫生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依托于专业学科建设,存在重复建设、分散闲置和资源浪费等问题,已不适应新形势下培养技能型、服务型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要求[1]。我校在综合教学楼建成后,将零散分布的实训室进行统一规划与整合,形成现有的四大实训中心,实现了各专业间资源共享,提高了实训基地使用率。(3)增加资金投入,将现代化教学手段融入传统医学教学活动。近年来我校通过争取中央、地方财政支持或自筹等途径,不断加大校内实训基地资金投入力度,特别是增加了实验实训设备配置,不仅增加了设备数量,而且注重实训设备的现代化与科学性。现已将多种现代化实训设备广泛运用于解剖、针灸、推拿、药剂、基础护理等课程的实训教学。在中医基础、针灸、推拿等课程教学中实现了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医学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将抽象知识具体化,有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提高了教学效率。

1.2 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

(1)培养“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具备基本的教育和职业工作素质,精通特定专业工艺原理,并具备专业实践能力,同时胜任教育与职业培训教育任务[2]。“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也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教师队伍的区别所在。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必须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因此,我校制定了“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引导教师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考取相关专业的执业(职业)资格证书,增强教师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使教师队伍结构更加合理。(2)鼓励教师“走出去”,参加行业企业实践活动。我校制定了教师到医疗机构等单位参加实践活动的相关管理办法,要求教师利用假期走出校门,到医院、医药企业等单位参加实践。通过实践,教师可以了解本行业的前沿知识、学习先进技术,在提升自我的同时也加强了学校实训基地的教学软实力。(3)将行业专家“引进来”,建立兼职教师队伍。随着近年来中职学校的扩招,师资匮乏问题变得尤为突出。在国家和社会大力提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校的大背景下,兼职教师就成了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校制定了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方案,每年根据在校生人数、课程结构等,从行业、企业、医院聘请有技术、有经验、学历高、能力强的兼职教师到校任教,既解决了教师教学任务重的难题,又加强了学校的实践教学能力,实现了学校教师和行业能手的优势互补。

1.3 完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落实制度是加强管理的有效手段。针对实训室的建设、使用、养护,实训设备的维护与保养等各个环节,制定科学、严谨、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管理规章制度,各实训室安排专人负责管理。管理人员以实训基地管理制度为依据,严格履行职责,确保实训基地的有序运行与持续使用。

2 建设“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意义

2.1 满足日常实训教学需要

职业教育的任务是通过系统且完整的教育、培养、引导和训练,使学生成为特定职业岗位适用的劳动者[3]。卫生职业教育主要培养以人体为操作对象的高素质卫生行业人才,所以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故课程体系中实训课程或实训课时占了很大比例,这就对实训基地的规模和设备提出了较高要求。我校四大实训中心,不仅从实训工位数、实训设备的数量和质量方面满足了实训教学与学生操作练习的需要,还缩小了学与工、校与院、课堂与工作岗位之间的差距,真正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提高了实训教学质量。近几年,平均实验开出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2.2 为增强服务行业能力提供条件

以我校设立的甘肃省第七十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为依托,实训基地还承担着保健按摩师、保健刮痧师等多项面向社会的职业技能项目的培训和鉴定工作,增强了我校服务社会、服务行业的能力。

2.3 在行业和兄弟院校中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实训基地建设的不断完善也吸引了一些企业、兄弟院校多次到校参观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我们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将自身优势与经验展示出来,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博采众长,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3 存在问题及对策

3.1 过于重视设计性,实用性不足

部分实训室在建设过程中,没有充分兼顾学生特点、课程特点、职业教育特点,导致实训设备只是“看上去很美”,而不能有效解决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例如:解剖陈列室陈列了大量人体断层标本,中职生在理解上存在较大难度,且学生缺乏动手机会,很多学生可能因此对解剖课程失去兴趣。

所以,在设计实训室时,应该多听来自教师、学生、行业的意见,进行充分的调研论证,在实训室与设备的设计性与实用性之间寻找平衡点。

3.2 学校与行业、医院的对接不够紧密

虽然近年来中职学校致力于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理念,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在实训基地建设中,有些环节存在流于形式、工学结合不够紧密、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等问题。

建设契合学校、企业、学生需求的实训基地,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学校作为主导者,应该提供更多的条件和机会让教师了解行业,让行业专家走进学校,只有实现了理念上的融合,才能实现更加紧密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3.3 现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考核与评价是教学的指挥棒。目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往往存在重实践、轻考评的问题,很多实训课程缺乏考核标准,造成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思想上不重视。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巩固学习效果。

实训课程考核应涉及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结果3方面,贯穿于日常学习全过程。参考职业岗位需求,制定详细的量化考核标准,具体可借鉴职业技能鉴定中的技能考核标准。

总之,建设契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需求的校内实训基地,对于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具有重要意义,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我校在硬件设施、师资培养、制度完善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学校要坚持与时俱进,紧跟行业、企业步伐,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理念深化于实训基地建设之中,从而更好地为实践教学服务,为社会服务。

[1]毛春燕.新形势下卫生职业院校实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1):11-12.

[2]肖凤翔,张弛.“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5):69-74.

[3]游晓慧.浅谈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36-38.

G420

A

1671-1246(2015)13-0099-02

猜你喜欢
工学卫生校企
盐工学人
卫生与健康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卫生歌
工学
新校长(2016年5期)2016-02-26 09:28:55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
中国卫生(2014年9期)2014-11-12 13: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