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亚莉,马晓丽,牟 星
(甘肃卫生职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口腔修复工艺专业校企合作实践与思考
——以甘肃卫生职业学院为例
罗亚莉,马晓丽,牟 星
(甘肃卫生职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以甘肃卫生职业学院口腔修复工艺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考核方式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阐述校企合作实践与成效,探讨校企合作的不足之处,并对如何深化校企合作进行思考。
口腔修复工艺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本位、岗位需求为标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完成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之路,也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捷径[1]。
国家示范校建设以来,我校积极推进口腔修复工艺专业改革,先后与现代牙科器材(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现代牙科”)、东莞定远陶齿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定远陶齿”)两大国内义齿加工巨头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较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与本地绿水晶、荣光等义齿加工企业密切合作,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在推进学生、学校和企业共同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完善。笔者对我校口腔修复工艺专业校企合作探索与实践进行回顾,以期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真正实现学校、学生、教师、企业的共赢。
1.1 校企合作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以往我校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学生大多数在医院口腔科、口腔门诊实习,由于专业不对口,学生所学理论、技能不能满足口腔临床需要,也不能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常常陷入尴尬境地;少部分学生在本地小型义齿加工厂实习,因企业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收入低,学生不愿在企业就业。这种状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专业发展、学生工艺技能的提高和就业率。
我校对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实行改革,从岗位需求出发,主动寻求合作企业,与定远陶齿及现代牙科合作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前两年在学校进行文化素养、基础知识、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实训,第三年到企业进行轮岗或顶岗实习。经过深入企业调研和学生问卷调查,从2011级起,改为“1.5+1.5”人才培养模式,即前1.5年学生在学校完成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后1.5年把课堂搬进企业,学生先由学校派出的专业教师和企业培训教师共同进行专业理论授课与岗位技能培训,工学结合,课岗对接,然后根据成绩由生产一线各部门专家进行部门、岗位评定,最后进入生产岗位,经培训合格后开始顶岗实习。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体现了“产、教、学”一体化,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拉近了教学与岗位需求之间的距离。
1.2 校企合作推进了课程体系建设
我校从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岗位需求出发,进行了以实践为主导的课程重构和课时调整。基础课程和专业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对三大主体专业课程——口腔解剖生理学、可摘义齿修复工艺技术、固定义齿修复工艺技术课时进行调整,大幅度增加实训课时,旨在强化实践教学。
1.3 校企合作促进了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改革
从提高职业能力出发,组织、选择课程内容。义齿制作企业一般以工艺流程设置部门岗位,因此,我们不拘泥于教材章节,将课程内容进行了项目化重组。实训课实行流程化、模块化训练,根据企业岗位工作重点,强化牙体雕刻、全口排牙、蜡型制作等重要操作技术。理论课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教学内容紧紧围绕实训进程展开,并将职业素养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根据实训教学内容,本着适用性原则,我们已编写了《固定义齿修复工艺技术实验教程》和《可摘义齿修复工艺技术实验教程》供学生使用,《牙体雕刻技术》校本教材正在编写中。
改革后,学校每学年为各年级学生安排为期一周的教学见习。一年级学生参观义齿加工厂,并由带队教师和企业主管进行职业教育,使学生尽早树立口腔技师的角色观念;二年级学生利用所学义齿修复技术理论和技能参与企业生产一线口腔修复体的制作,了解义齿制作工艺流程,由各部门负责人进行讲解和答疑,提升教学效果,促进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
我们对原有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了改革。目前采用以实训作品和形成性评价为主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课程总评成绩由平时实训成绩、期末理论考核成绩、期末操作考核成绩及职业素养考核(包括出勤率、学习态度、工作习惯、工作效率、团队意识)成绩组成,其中理论考核成绩所占比例由原来的50%降为30%,并且降低了试题难度,职业素养考核成绩占10%。这种考核方式遵循理论够用、重视实践的原则,有助于检验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1.4 校企合作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学校竞争力的核心。口腔修复工艺专业教师均为口腔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口腔修复工艺理论和技能不够扎实,迫切需要到企业一线去学习、实践。校企合作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教师在工学结合教学期间,多次深入企业学习,了解企业文化和管理方法,掌握岗位需求、学生实习情况;同时,在企业接受短期操作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学习新技术和有效的操作方法,更新知识结构与观念,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职业素养。
随着校企合作的推进,我校也得到了合作企业的大力支持,企业专家参与到学校课题研究及校本教材建设中。目前邀请了行业专家共同制定与岗位需求零距离的校内牙体雕刻技术、可摘义齿修复工艺、固定义齿修复工艺实训课程改革方案,进一步推动师资队伍建设。
1.5 校企合作促进了实训基地建设和实习、就业一体化
通过校企合作,将实训基地建在校外,既节约了学校办学成本,又能使学生亲临生产一线,“产、教、学”一体化,有助于提高学生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
我校通过大量考察论证,将国内规模大、技术先进、生产管理规范、用工制度合理的定远陶齿和现代牙科作为校外实训基地,用于学生工学结合培训及顶岗实习。大部分学生顶岗实习结束后被企业留用,表现优秀者还可以提前转正,初步实现了实习、就业一体化,有助于提高我校学生就业率。
此外,学校还投入大量资金改建校内实训室,更新实训教学设备。改建后的实训室功能区分更加明确,更适合实训课程教学,通过校内仿真实训,使学生职业能力逐渐满足岗位需求。
1.6 校企合作有助于合作企业提升竞争力
合作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及实训课程改革方案制定和实施,根据岗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使教学目标与岗位需求无缝对接,培养出的学生正是企业需要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节约了企业培训成本。企业教师通过参与工学结合带教与考评、校级课题研究、校本教材编写、校内实训方案制定及实施等工作,提升了职业荣誉感和综合素质。
2.1 转变学生及家长观念
目前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学生不能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只能考取技师资格证做口腔技师。受“学医就要当医生”“医高技低”等传统观念影响,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消极,影响了其职业能力提高,也制约了专业发展。因此,转变学生和家长的观念就显得非常重要。口腔技师与口腔修复医师的正常比例应该达到1.5∶1~2∶1[2],我国目前尚未达到这个比例,口腔医生相对饱和,且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口腔修复工艺专业毕业生市场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好。
转变学生及家长观念应从政策、学校及每一位职业教育工作者做起。如在学校网站、招生宣传资料中加入专业就业前景介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相关科室、班主任、代课教师要向其介绍职业教育的优势,教其处理好现实与个人理想之间的关系。只要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就能认识到通过刻苦努力,口腔医学技术类专业学生一样会有很好的工作前景。
2.2 增加实践课内容,加大校内实训室资金投入力度
企业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实训室可开展的实训项目及设备不能完全满足岗位需求。合作企业主要根据工学结合期间学生作品来评定其就业岗位,而岗位的优劣、工作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生是否愿意就业。调研发现,我校最终在企业就业的学生,实习时的部门、岗位都比较好,如车瓷、车金、排牙、上釉、CAD/CAM等,而有些学生尽管多次荣获优秀实习生奖,却因为岗位问题不愿就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增加实践课内容,强化评定岗位的实训项目,同时加大相应实训器械、材料的更新和投入力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拥有良好的工具,操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也能提高学生实习兴趣,促进学生技能的掌握、提高。
深化校企合作,需要我们强化如下技能:牙体形态绘画及雕塑技能;全口排牙技术;固定、可摘蜡型技术;铸造操作技能;烤瓷操作技能。
2.3 深化校企合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校企合作中,应该学习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经验,把企业对专业教师的培训纳入合作协议,使教师不断从生产一线汲取营养,充实自己,提高技能。此外,教师还应该拥有技师资格证,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1]。因此,学校应鼓励专业教师考取技师资格证。聘请企业兼职教师承担实训教学工作或定期请企业专家来校举办讲座,对学生进行操作指导和职业前景、职业素养教育,使学校教学与生产实际始终保持着最紧密的联系。
2.4 做好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保障学生切身利益
顶岗实习不等同于就业,学生被送往企业后学校应该与企业共同做好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解决学生遇到的实际困难;要与企业就实习内容、岗位轮换、薪酬、转正等问题进行沟通,以保障学生切身利益。不要让顶岗实习学生因“双重身份”而满怀期望去实习,遇到困难后又因“双重身份”而无从解决。
2.5 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
由于我校合作的企业同时接收十几个中、高职学校实习生,因此合作积极性不是很高。学校应加强学生职业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竞争力,激发企业合作积极性。另外,将工学结合模式与“双挂牌”模式相结合[3],即学校在企业建立挂牌实习实训基地,而企业也在学校建立挂牌人才培养基地。企业可从实习生中获得人才,节约成本;也可以选派员工来学校提升理论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兼职教师参与教学、课题研究及教材编写,有助于企业人才队伍的稳定,也有助于企业形象的提升。通过“基地”载体达到利益一致,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实现校企共赢。
总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符合企业培养人才的需求。校企能否形成有效、长期的合作机制,关键在于寻找和把握双方利益的平衡点,找到双方建立长期合作的保障机制[4]。我校升格后口腔修复工艺专业更需要通过改革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从而提高就业率,推动专业发展,提升我校知名度,这就迫切需要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共赢。
[1]苗长兵.校企合作:国家中职示范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捷径[J].职教通讯,2012(7):73-78.
[2]黄强生,王菲,任旭,等.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与核心能力调研分析报告[J].职业技术,2012(5):64.
[3]古蓬勃,张跃伟.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培养实用型口腔修复工艺技能人才[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22):23-24.
[4]王晓华.基于“校企共同体”的高职教育服务社会能力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17-18.
G420
A
1671-1246(2015)13-002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