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均宜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3)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伦理争议及其辩证思考
武均宜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3)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崛起,是生命与医学科学史上一次革命性的飞跃,它既是生物医学技术发展的必然成果,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但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实施带来了一系列伦理问题,从唯物辩证法视角进行讨论,有利于理性发展这一前沿科学技术。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伦理争议;辩证法
辅助生殖技术是指对配子、胚胎或者基因物质进行体内外系统操作获得新生命的技术[1]。全球第一例试管婴儿露易丝1978年在英国诞生[2],我国首例试管婴儿于1988年3月在原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诞生[2],至2012年7月全球试管婴儿已达500万人[3]。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主要有人工授精、体外受精、代孕母亲等。人工授精[4]是指将精液(丈夫或他人的)输入受方体内,使之受孕。体外受精[5]是指用人工方法取出卵母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加入经过处理的精子,待卵子受精后,将胚胎从体外移植到受方子宫内促其继续发育成长到分娩时期,这种技术生育出来的婴儿称为“试管婴儿”。代孕母亲即代理母亲[5],是指无子宫、子宫切除、子宫破裂或宫腔严重粘连的女性借助他人的子宫使受精卵得以着床妊娠获得新生儿。以上3种技术均打破了生育常规,不可避免地引发伦理争议。
1.1 人工授精的伦理问题
1.1.1 人工授精对传统婚育观的挑战 传统观念认为生儿育女是婚姻的基本目的,是维系婚姻的纽带。体外授精技术为不孕不育家庭带来福音,而有人认为人工授精改变了生育途径,切断了生育与婚姻的必然联系。罗马天主教教义持“生命从受精开始”的观点[4],认为生殖控制技术打乱了自然规律,孩子应该是婚内性活动和性结合的结果,没有孩子的夫妇不应以机构操作代替爱的结合。
1.1.2 人工授精对血缘关系的冲击 关于人工授精产生的亲子关系问题,目前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根据生物遗传亲子观,提供遗传物质的生物学父亲才是真正的父亲;另一种观点认为,根据社会赡养亲子观,人的权利与义务应当归属于其社会属性,承担了抚养义务的社会学父亲才是真正的父亲。多数国家(包括我国)的立法都肯定“社会父母”的合法地位,但是由于“社会父母”和孩子之间缺乏生物学关联,传统的基于血缘关系的道德基础被动摇,给家庭稳定和孩子身心健康带来威胁。
1.1.3 人工授精对后代辈分的影响 供精、供卵、代孕等因素的加入,使得孩子与父母的血缘关系变得复杂[6]。同一精子库中的精子所造成的同一精源子代间的亲婚问题,使出生婴儿辈分混乱;献精者的献精次数不加限制可能造成许多同父异母的后代,增加近亲婚配的危险,给人类遗传带来灾难。
1.2 体外受精的伦理问题
1.2.1 胚胎的人权之争[7]一些宗教组织认为胚胎是人类生命的开始,销毁或者损坏胚胎无异于谋杀人的生命,这是对人权的亵渎和不尊重,因此强烈反对对胚胎进行体外操作。但是,目前大多数国家没有将胚胎视为民事主体,认为胚胎虽然具有发育成人的潜能,但不完全具备人的自然属性,更不具有人的社会属性。所以,胚胎不具有人的法律地位和民事权利。多数人认为胚胎虽然不享有人的权利,但应予以尊重,学术界对利用胚胎开展试验研究要采取谨慎态度。
1.2.2 胚胎的减胎与挑选之争 为了获得较高的成功率,在体外受精后会同时移植多个胚胎,导致多胎妊娠显著增加。目前大多数生殖中心通过形态学评分挑选胚胎,为孕妇进行选择性减胎。选择性减胎术可以减少母婴并发症,符合我国优生优育政策,得到肯定和支持[1]。有的国家由于宗教因素对减胎持反对态度,认为损毁剩余的胚胎意味着毁掉了人的生命。同意减胎技术的人群也存在挑选方法是否科学的疑问,毕竟是关系着只有一个婴儿出生成活的重大选择。
1.3 代孕母亲的伦理问题
1.3.1 代孕商业化与“卖孩子”问题 2012年7月的数据显示已有5个国家将代孕合法化[8]。美国纽约州认为代孕合法,规定除去医疗费用不许付钱给中间人,但应当给代母身体不适和务工补偿1~2万美元。所以有人认为代孕是在“卖孩子”,代孕母亲是为钱出租自己的身体,但也有人认为她们有责任去帮助他人过更好的生活。
1.3.2 代孕母亲是否是被剥削者 经调查,中高等收入的妇女是不愿意做代孕的,只有低收入或无工作的妇女因为需要钱才去做,那这些妇女是否是受有钱人剥削呢?有人认为在一定限制下,妇女有权对自己的身体做任何选择,如果妇女因钱而代孕,不应该指责她,这和男人用力气做工是一样的。
2.1 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客观认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
对立统一规律[9]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主义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发展问题,它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事物、解决矛盾的根本方法,包括一分为二看问题、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观点。很显然,对于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这一有关生命科学的伦理问题,对立统一规律仍然适用。首先,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视角分析,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必然是一把利弊共存的“双刃剑”。辅助生殖技术对于人类和社会发展既具有积极作用,又具有消极作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同自然受孕一样帮助人类实现生育下一代的愿望而获得更多幸福感,但同时也带来很多社会问题和伦理争议。因此,只有在矛盾双方平衡、协调、合作情况下,事物才能出现和谐状态。只有使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理念与社会价值观相统一,才能确保该技术的生存发展。其次,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视角分析,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带来的各种争议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一刀切的硬性规定,各国、各地区要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及民族信仰,本着以人为本、以德为上的原则客观对待。
2.2 运用质量互变规律理性思考人类辅助生殖技术
质量互变规律[9]揭示了事物发展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量互变规律提示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这一新兴事物,不要期待一项技术一出世便是完美的、绝对正确的,任何事物都是在发展中逐步完善和提高的。我们要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明确医学标准与管理规范,重视伦理原则与道德规范,加强政策调控与法律保障,让科学技术成为人类谋求幸福的通道。
2.3 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审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
否定之否定原理[9]揭示了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在否定与肯定的反复循环中一项事务才会得以进步和发展。这一科学规律告诉我们,学术争论和社会争议是推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进步的必由之路,有助于我们以更加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更加严密的科学研究发展该项技术,解决社会价值观方面的争议,使其在不断扬弃过程中兴利除弊,造福人类。
2.4 正确处理科学技术与伦理的辩证关系
技术是人类活动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实践活动,它在人的存在中起着根本的不可替代的作用[10],在人类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科学技术是求真、求善和求美的[11],但是科学作为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不只是纯粹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而在科学研究目标选择和科学成果应用方面存在着善恶问题,因此,科学与人、社会之间存在伦理道德关系。如果科学研究只顾眼前利益和实用主义,造福人类的可能性将被扼杀。从事科学活动的人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有责任用科学研究成果服务人类,努力促进科学的善用而防止科学的危害。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发展中,应根据科学造福人类的准则,通过制定法律,组织医学伦理委员会讨论,当事人签订知情同意书,加强医务人员社会责任感培养等方法,保证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之间的统一。
[1]杨刚,麦庆云.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伦理思考[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3,7(9):4045-4048.
[2]乔杰,马彩虹.中国辅助生殖技术发展现状[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2,31(5):332-333.
[3]涂玲,卢光琇.伦理管理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与价值[J].生命科学,2012,24(11):1284-1288.
[4]王延光.辅助生殖技术的伦理问题与论争[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2(20):15-18.
[5]谢志青,王萍.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伦理问题与应对机制[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9(3):46-50.
[6]董莉,董玉整.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临床应用的相关伦理问题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27(4):482-484.
[7]冯泽永.人类胚胎的道德地位[J].医学与哲学,2013,34(11):6-9.
[8]梁元姣,杨国斌.代孕技术的伦理学思考[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23(4):401-403.
[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10]乔瑞金.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精要[J].哲学堂,2006(增刊):1-2.
[11]王鹤岩,苏超.新技术革命视域下科学家的社会责任[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4(1):5-7.
G420
A
1671-1246(2015)13-0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