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慧妮,沈济人,黄 梅,李 莉,曾 红
(陇南市卫生学校,甘肃 武都 746041)
组建人文素养教学团队 提高教学水平
齐慧妮,沈济人,黄 梅,李 莉,曾 红
(陇南市卫生学校,甘肃 武都 746041)
为适应新形势下的专业发展和专业建设,培养更多适用型护士(助产)人才,借国家级中职学校示范校建设之机,组建符合专业特色的人文素养教学团队,以期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有效提高教学水平,切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教学团队;人才培养
人文素养教育是进行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教育和培养,它能使学生具备审美情感、道德理想和健康人格,是通过一个人的气质、修养、行为和人格表现出来的。杨叔子[1]认为:“人文素质就是做人的素质。人为本,做人的素质,特别是人格,是本之本。”可见人文素养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
长期以来,以专才教育理念为指导,重专业、轻人文是我国护士(助产)人才培养教育的一大特点[2]。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医学科学的进步,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需求不断提高,传统护士(助产)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致使学生缺少对医学本质的理解和生命意义的感悟。
我校护理专业和助产专业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目前已成为我校办学规模较大、生源充足、办学效益显著的示范性专业,在社会上具有良好的声誉和影响。为适应新形势下的专业发展和专业建设,培养更多适用型护理(助产)人才,借国家级中职学校示范校建设之机,我们决定组建符合专业特色的人文素养教学团队,积极探索人文素养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通过完善管理机制、倡导科学创新、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外交流等方面的努力,把已有的教学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有效提高教学水平,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
2.1.1 主要课程 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律、医学伦理学、护理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美育基础、人际交流与沟通、语文基础、护理礼仪、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
2.1.2 师资情况 目前有外聘教授1人、高级讲师6人、讲师5人、助讲3人,其中高级职称者占50%。
2.1.3 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人文素质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突出应用型教育办学特色,切实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推动我校可持续健康发展。
2.2.1 发扬团队精神 追求精益求精、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团队精神,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来发扬团队精神。
2.2.2 挖掘课程资源 一是深入挖掘教材资源,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二是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三是有效开发网络资源,促进学习方式转变;四是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以期实现教学相长。
2.2.3 注重活动体验 没有活动就没有体验,就没有教育,就没有成长。力争使教育生活化、活动专题化,与社区、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开展共建活动,同时开展相关实习、演讲、专题讲座等活动。
2.2.4 落实常规计划 借助学校团委、政教处、文科教研组、“丝雨”文学社等学生社团及学校科室,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文学、教研、学科竞赛等形式的活动,发现学生特长、培养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其特长的发展。
2.2.5 抓教改,提高教学质量 不断探索护理(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和完善课程体系,紧跟社会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方面的方针政策,培养实用型人才。
2.2.6 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建立由带头人总负责、教研组组长齐抓共管、任课教师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落实相关措施,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3.1.1 提高思想政治修养 思想政治修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学校要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远大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贡献。
3.1.2 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职业素养是人的职业化品质,所以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应特别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转变“毕业才关注就业”的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引导学生从入学之初就能及时、准确地了解自己的职业特性,积极主动地掌握职业信息,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潜能。
3.1.3 提高人文素养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养学生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让学生“懂得做人,学会做事”,以中国传统文化“恭、宽、信、敏、惠”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诚德、明信、勤敏、自强”的良好品质。通过开设公共文化课,加强学生的伦理、艺术、美学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3.1.4 提高心理和身体素质 充分认识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工作。学校通过设立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等形式,努力形成课内和课外、教育和指导、咨询和自助紧密结合的德育网络体系,促进学生提高心理和身体素质。
3.2.1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创造良好的教学研讨环境。团队成员每两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规范听课、评课机制,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3.2.2 加强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 在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教师要用人文观点理解教材、运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资源,把人文素养教育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并编写人文素养类校本教材。
3.2.3 渗透学科教学 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除了渗透在专门的人文修养课程外,还可将其渗透在各个专业学科的教学中,在教学中突出课程内容与人文素养的融合,形成以专业课、实习、实训为主,各类课程全方位渗透的教学模式。
3.2.4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培训 我校在2013年和2014年分别选派了部分青年教师外出培训,提高了青年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
3.2.5 结合校园文化活动来营造人文氛围 学校的宣传橱窗每学期更新两期,介绍校本课程、特色办学及各类学生社团,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充实自己的内心,完善人格,升华精神,从而为自身发展奠定深厚的文化基础。
3.2.6 举办人文素养讲座 为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邀请校内外专家为学生开设系列人文讲座,每学年不低于5次,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提高人文素养。
实施组建人文素养教学团队这一举措,优化了人文课程体系,开设覆盖多学科领域的“概论课”、融合相邻学科的“集成课”、同一学科不同分支的“系列课”、跨学科的“边缘课”。调整人文素养相关课程的结构,除了细化必修课(医学伦理学、护理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人际交流与沟通、语文基础、护理礼仪等课程)和选修课(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律、美育基础、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外,还充分发掘了校内外的人文资源,邀请文化名人、学术名家来校开设人文讲座,以培养学生多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
实施组建人文素养教学团队举措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人文素养的获得不仅得益于人文学科知识的教育,还得益于各种人文活动的举办,比如:(1)举办系列人文讲座,引导学生提高人文素养;(2)以校报《丝雨》和广播站为载体,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空间,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训的平台和展示才华的舞台;(3)成立人文社团,如文学、朗诵、播音、舞蹈、音乐、艺术、体育等协会;(4)开展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艺术节、运动会、文艺演出等;(5)加强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建设,使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启迪和熏陶。
实施组建人文素养教学团队举措,在引导学生提高对人文学科重要性的认识、提升人文兴趣的同时,还培养了教师的人文素养与奉献精神,实现了教学相长,不但充实了人文学科的教学力量,而且教师依靠自身的专业知识、人文底蕴、审美情趣、品德修养赢得了学生的认可,满足了学生日益增长的人文需求,使学生逐步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素养。
实施组建人文素养教学团队举措后,我们进行了学生自我评价、任课教师课堂评价和实习医院问卷调查,还跟踪调查了学生在医院的实习情况,给医院各科室发放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分析和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适应临床环境的能力、工作责任心和主动性、与病人和病人家属以及其他医技人员沟通的能力、纪律及带教教师对学生的满意度等。
现代护理教育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技术的同时,还要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我校人文素养教学团队的组建,推动了教学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知识进行整合,使学生与人交往、与人沟通的能力得到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得到培养,人文素养也获得全面提高,充分展示了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1]杨叔子.人文教育:情感、责任感、价值观[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1-4.
[2]李金莲.培养知识能力型护理人才 强化护理教学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81-82.
G630
A
1671-1246(2015)12-00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