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卡静,邹晓丹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 成都 610068)
男性强制戒毒人员父母教养方式及其应对方式的研究
刘卡静,邹晓丹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 成都 610068)
通过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结合的方式对资阳男子强制隔离戒毒所20岁~50岁的戒毒人员的父母教养方式及其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找出这个群体父母教养方式和应对方式的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强制戒毒人员;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
吸毒人员,作为社会特殊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生活方式以及社会适应已经引起了很多心理工作者的关注和研究,但是很多研究都是有关戒毒人员自身的一些因素,很少从家庭方面入手,本论文将对吸毒人员父母教养方式与应对方式以及相互联系问题深入的展开,找出他们之间的共同特点和一些潜在的差异。
强制戒毒人员和劳教人员存在很大的不同,经采访社会人群得知,人们对劳教人员的接纳性远远高于对吸毒人员的接纳。导致吸毒人员自身对重新融入社会存在一定的阻碍,他们对社会的应对方式也就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在这一点上,很有研究的必要,只有当我们清楚了他们的应对方式,我们才可以采取更好的方式去对待他们,让他们在成功戒毒之后,更好更快的融入到社会。
1.父母教养方式
是指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针对教育抚养孩子所采取和表现出来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式的一种行为倾向。
早在1959年就有Schaefer编制了子女对父母的评价量表,此量表把父母教养方式分为三个维度,分别是接纳和拒绝、心理自主和心理受控、严厉和放纵,针对我们国家的人文差异,我国的岳冬梅老师对此做了改编,确定了中国父母养育方式的维度,更加适合我国的国情。
2.应对方式
应对,又称应付,是指个体处于应激环境或遭受应激事件时,为了解应激事件或应激环境带来的行为问题,或为了平衡应激事件或应激环境带来的情绪问题,而采取的种种对付办法。应付方式是在应对过程中,继认知评价后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应对活动,是影响个体环境适应性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我国对应对方式的研究最多的是和其他特征联系在一起的,类似孤独感等等,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孤独感和应对方式是存在相关的。在我的研究里,我将对戒毒人员的应对方式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1.通过对资阳男子强制戒毒人员的父母教养方式及其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既要找出这个群体父母教养方式和应对方式各自的特征,也要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还可以为父母怎样教养自己的孩子提供一定的教育意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让社会人群能够更好的接纳戒毒成功回归社会的戒毒人员。
2.本研究利用整群抽样发放问卷调查的方法,抽取资阳强制戒毒所五个大队的成员,各大队随机抽取20人,共计100人,并且在所选择的被试中随机抽取一部分来进行访谈。全数发放问卷100套,回收100套,问卷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为78套。
3.本次采用由岳冬梅等老师改编的父母养育方式量表,用这个量表来测量强制戒毒人员父母教养方式;肖计划老师的根据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和应对理论,基于我国的文化背景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利用这个问卷来调查强制戒毒人员的应对方式; 访谈提纲里又包含了一般情况问卷调查表,访谈提纲共包含十个题目,涉及到父母教养方式以及应对方式的问题。一般问卷调查表包含学历、年龄、戒毒次数、婚姻状况。
1.通过得出的表格数据对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分析,可得出以下两方面结果
父亲教养方式的特点:
(1)被试群体在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三个因子方面的得分是高于平均数的,并且在这三方面都存在显著性差异。
(2)被试群体在情感温暖理解、拒绝否认、过度保护这三个因子方面的得分是小于均数的,在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方面都存在显著性差异。
(3)被试群体的父亲教养方式呈现的特点是惩罚严厉、过分干涉自己和偏爱被试自己。
母亲教养方式的特点:
(1)被试群体在惩罚严厉、偏爱被试、母亲拒绝否认这三个方面的得分高于均数,并且在惩罚严厉、拒绝否认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2)被试群体在母亲情感温暖、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这两个方面的得分低于均数,且在过分干涉保护着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3)被试群体的母亲教养方式呈现的特点为母亲惩罚严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
2.强制戒毒人员应对方式的分析
(1)学历和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这五个因子之间存在负相关;学历和解决问题、求助因子之间存在正相关。这说明学历越高的人,他们在遇到问题时,更加愿意采取问题解决和求助这些积极的应对方式,这和他们懂得的道理是有关系的,学历越高,也越明白,问题是不能逃避的,只有解决才可以消除自己烦恼。
(2)年龄和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因子之间存在正相关,年龄和自责、幻想、退避因子之间存在负相关,这说明年龄越大的戒毒人员就更多的采取问题解决这个积极的应对方式,年龄越大的戒毒人员,社会经验也越丰富,在面对困难和困扰时,他们会尽可能的想尽办法来使问题得以解决,从而消除烦恼和困扰。
(3)戒毒次数和自责、幻想、退避这三个因子之间存在正相关,戒毒次数和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之间存在负相关,这说明随着戒毒次数的增加,戒毒人员更加倾向于自责、逃避、幻想这一些消极的应对方式来处理问题。
(4)戒毒人员已婚和未婚情况在应对方式上没有显著的差别,说明结婚并不影响戒毒人员应对方式的改变。
3.强制戒毒人员父母教养方式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1)合理化和其他几项应对因子之间均呈现正相关,说明这个被试群体的应对行为既包含成熟的应对方式,又包含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在应对行为方式上表现出一种矛盾纠结的心态和多面性的人格特征。
(2)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和问题解决、求助、合理化之间呈正相关,而父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等不良的教养方式与消极的应对方式退避、幻想、自责之间均呈现正相关,特别是父亲过度保护和自责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父亲不当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应对方式存在不好的影响,增加了孩子成人后采取消极不成熟的应对方式的几率。
(3)母亲情感温暖和问题解决之间存在负相关,和合理化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母亲拒绝否认和自责、退避因子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这些说明母亲不良的教养方式对孩子成人后采取的应对方式会有不良的影响,子女更加倾向于选择消极的应对方式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4)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和父亲情感温暖、偏爱被试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母亲惩罚严厉和父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母亲过分干涉保护和父亲过分干涉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母亲偏爱被试和父亲情感温暖、偏爱被试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母亲拒绝否认和父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父母任何一方采取不良的教养方式,可能导致另一方也采取不恰当的教养方式来教养子女。
1.关于被试群体父母教养方式的讨论
为何被试群体在父母教养方式方面和常模群体差距如此之大?
(1)从所得的数据来看,被试群体的幼年存在很多不恰当的父母教养方式,在很多方面和常模群体存在显著的差异,一个群体的父母教养方式呈现许多共同的特征,缺乏父爱母爱,父母干涉过多,或者是父母拒绝否认。经访谈得知很多戒毒人员都有一个不幸的童年,一部分人从小父母离异,跟着其中一方生活,和另一方的接触很少,单亲的孩子受到的教养不健全,父母的关心也非常少。还有一大部分人从小和自己的亲戚生活在一起,逢年过节才见父母一面,快成年了才和父母一起生活,这也就导致了父母不了解孩子的需求,担心孩子学坏,故而惩罚他们,对他们十分严厉,但是在物质生活上,却是尽全力满足,父母对孩子优点和缺点也拒绝否认,这也就导致了孩子更加叛逆,父母越来越严厉的恶性循环。
(2)父亲和母亲的教养方式之间的关联
现在很多父母在孩子的教养问题上存在很严重的问题,意见不一致,或者是教育方式不当。从所得数据中,得知父亲和母亲不恰当的教养方式之间很多存在正相关。被试群体中的大多数,在小时候,每当自己犯错,如果一家长在惩罚自己,往往另一个也会在一旁添油加醋。这就是导致另一方家长潜移默化学习了不恰当的教养方式的根本原因。
2.关于被试群体应对方式的讨论
(1)已婚和未婚戒毒人员的应对方式为什么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照理来说,如果一个人结婚了,那么相应他的责任感也会相对增加,但是从所得数据来看,这个群体确实不存在差异性。据了解,很大一部分已婚戒毒人员,结婚的年龄都偏小,20岁左右,往往这个年纪的男性,家庭责任意识不是很健全。而且很多戒毒人员都不是心甘情愿结婚的,因为女友意外怀孕才选择结婚的人员不少,基于这样的原因,他们的责任感仍然得不到加强,所以结婚对他们来说根本就构不成任何影响。
(2)为何这个群体的应对方式是“合理化”混合型的?
大多数人会认为这个群体的应对方式是偏消极的,但是从所得的数据来看,他们是“合理化”混合型的,他们既有成熟积极的应对方式,也有不成熟消极的应对方式,他们是内心和应对行为比较矛盾的群体。据了解,被试群体在遇到问题麻烦时,往往不会告诉自己的家人,而是先自己解决,解决不了就找社会上吸毒的哥们帮忙,不愿意和其他人过多接触,只愿意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思想简单,往往不会深层次考虑问题,喜欢随便找个外界的借口,把所有问题归结于外界。这也就是他们具有应对方式混合型的原因,但是他们的成熟积极应对是不靠谱的,他们往往用金钱解决问题,或者是武力,在寻求帮助时也是寻找毒友,这也就为以后戒毒埋下了炸弹。
(1)被试群体存在大量的不恰当的父母教养方式,父亲的教养方式是惩罚严厉、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母亲的教养方式是惩罚严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
(2)年龄越大,学历越高,戒毒次数越少的戒毒人员更加倾向于问题解决和求助以及合理化这些成熟积极的应对方式来解决出现的问题,消除自己的烦恼。
(3)已婚和未婚的戒毒人员在应对方式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4)不恰当的教养方式会对子女成人后的应对方式有严重的不良影响,使他们倾向于采取不成熟的消极的应对方式。
(5)父母中任何一方的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另一方教养方式
通过研究,我们会发现原来社会中还存在这样一群讨厌又可怜的人,他们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很大的问题,从小得不到关爱,希望得到更多的理解与同情,但是这个原因一部分在于戒毒人员自身,而很大部分来自于家庭。
(1)家庭方面:父母应对孩子的教养多多关心,给予他们一个美好的童年及家庭,父母在对子女采取教养方式的时候,应该事先商量一个共同的合理的良好的教养方式,不过分宠溺,也不冷落孩子的一切感受。
(2)学校方面:学校也可以采取给学生开展一些戒毒的课程,让他们从小了解毒品对人体的危害。
(3)社会方面:社会应该给予成功戒毒人员充分地尊重与包容,让他们感到社会的正能量,尽快让他们融入到社会中来,为他们的复吸掐掉后路。
[1]王佳权.服刑人员社会适应、父母教养方式及其应对方式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4).
2095-4654(2015)04-0170-03
2015-02-03
G4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