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阈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扛鼎之作
——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其话语体系的初步建构》

2015-03-17 20:04陈邵桂
关键词:传播学中国化话语

陈邵桂

(湖南工业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8)



传播学视阈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扛鼎之作
——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其话语体系的初步建构》

陈邵桂

(湖南工业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8)

李军林教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其话语体系的初步建构》一书,从传播学话语理论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中国特色革命话语体系的初步建构,研究角度新颖,论证系统深入,在很大程度上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其话语体系的初步建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革命话语体系;传播学话语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精品力作相当丰富,但对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著作相对较少,从传播学的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作品更是凤毛麟角。原因在于传播学传入中国时间较短,与中国实际问题的研究结合不甚紧密。由李军林教授撰写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及其话语体系初步建构》一书[1],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该书是李教授主持完成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最终成果,是在他所完成的博士后出站报告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该报告获2010年度中央编译局优秀博士后出站报告,并获湖南省第15届优秀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资助,是学习出版社2013年重点推荐的图书之一。

该书共6章16节,包括一个绪论部分,合计34万多字。绪论对写作的缘由进行了阐释。第一部分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进行全景式扫描。首先回顾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历程。其次,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传统文化基础。再次,从传播学“五W”模式出发,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特点进行了提炼。第二部分对话语理论进行了总体概述,具体分析了巴赫金和福柯的话语理论,并探讨了话语理论的伟大作用。第三部分论述了早期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体系的传播与选择。首先对传统革命话语的历史发展进行了梳理。其次,探讨了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对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的传播。再次,考察了无政府主义派别对革命话语的传播。尽管讲习会派和新世纪派都对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的传播做出了较大贡献,但无政府主义理论本身的反动性,加上它在20世纪初泛滥,本身又在解构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体系。第四部分重点研究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体系的初步建构及其中国化的历程。首先研究北李南陈对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的传播。肯定了他们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体系初步建构过程中所做出的开拓性贡献,也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其次研究了早期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的传播,作者选择了党创办的几份重要刊物为例,着手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揭示了党成立后的传播特点。最后,重点分析了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体系初步中国化的伟大贡献。第五部分研究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经典著作在中国的传播和解读。作者选择了与革命话语和早期传播密切相关的两部著作为个案。一是《共产党宣言》,二是《资本论》,以此为基础,探索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经典文本中国化的进程。第六部分部分论述了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体系的历史地位及其现代转型。首先论证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体系的巨大作用:促成了中国特色革命政党的建立;促成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确立;促成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其次,从传播学的角度总结了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体系初步建构的历史经验。再次,分析了革命话语的历史局限性,指出革命话语与当今时代越来越不相适应,话语转型成为历史的必然。最后,论述了从革命话语向和谐话语转轨变型的可能性。

上述研究内容创新明显,特色突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传播学话语理论的研究。传播学话语理论是西方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逐步输入中国的。本书从这一理论角度来研究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其创新性是显而易见的。

二是革命话语的历史发展及现代转型研究。本书全面、系统地梳理了传统革命话语的历史发展与中国特色革命话语体系的初步建构,这是以往相关研究中所没有的。

三是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体系初步建构的历史经验研究。本书从传播学角度总结了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体系初步建构的历史经验,并对这种话语体系进行了客观评价。特别是分析了这种话语体系的历史局限,提出了话语转型的新课题。

该书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与革命话语体系在中国初步建构的学术专著,大大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弥补学术研究空白的意义,其学术价值毋庸置疑;不仅如此,该书的实践价值也不容忽视。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出现一大批反思中国革命的理论著作,在这种反思的过程中,夹杂了大量不切实际的认识,有的甚至否认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实际上就是否认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否认党的领导,并进而否认社会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该书的出版将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一方面,该书从话语理论的角度,论述了革命话语建构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历史方位;另一方面,该书还进一步阐释了革命话语的历史局限性及其现代转型的必然性和可能性,这就为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历程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当然,该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话语理论的研究方法未能很好地贯彻课题研究的始终,尚未对马克思主义革命术语的起源、传播及其中国化的进程进行系统研究,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的深度。但瑕不掩瑜,至少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1] 李军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及其话语体系初步建构[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黄声波

A Masterpiece of the Marxism Sinicization Stud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on ——On the BookTheEarlySpreadofMarxisminChinaandthePreliminaryConstructionofItsDiscourseSystem

CHEN Shaogui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Communication,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uzhou, Hunan, 412008 China)

Professor Li Junlin studied the early spread of Marxism in China and the preliminary construction of revolutionary discourse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iscourse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in his bookTheEarlySpreadofMarxisminChinaandthePreliminaryConstructionofItsDiscourseSystem.This study has a novel perspective, and its demonstration is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which deepens the researches on the sinicization, moderniz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to a great extent.

TheEarlySpreadofMarxisminChinaandthePreliminaryConstructionofItsDiscourseSystem;sinicization of Marxism;revolutionary discourse system; discourse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10.3969/j.issn.1674-117X.2015.02.026

2014-08-27 作者简介: 陈邵桂(1956- ),男,湖南邵阳人,湖南工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A81

A

1674-117X(2015)02-0121-02

猜你喜欢
传播学中国化话语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2016央视春晚“咻一咻”的传播学解析
传播学视阈下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培养研究
相遇中的“传播”:传播学研究反思
大数据的传播学解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