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小建,张 宁,杨 柳
(河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河北保定071001)
现代社会是一个注重人际交往的社会,礼仪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一个人的礼仪素养不仅反映他的文明程度和文化修养,更代表着组织形象和企业理念。秘书岗位是一个外向型的岗位,经常接触各色人等、处理各种关系,这种工作性质决定了秘书人员更需要切实掌握各种礼仪知识并能够灵活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将外在的能力内化为内在的素养。
秘书礼仪课程是高校文秘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提高他们的个人素养和综合素质,从而适应未来秘书岗位的需要,推动工作顺利展开。秘书礼仪课程理论知识并不难理解,但它的实践性、操作性、实用性很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系统学习与习惯养成相结合,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3方面的协调发展,是需要深入研究的教学实践课题。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显然不适应礼仪课程教学。笔者为提高教学效果,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尝试着对秘书礼仪课程的实践教学方法进行一些探索和创新。
“案例教学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选择有启发性的典型案例,通过提供一定的情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可以强化重点,并且能够礼仪理论落实为具体的操作能力。教师可以根据礼仪知识模块精心选取案例,案例必须典型、有针对性,可以是正面的案例也可以是负面的案例,可以是文字案例也可以是图片或者视频案例。选取案例时还要注意优先选取以下案例:
近距离案例是指在时间上年代不太久远,在空间上说侧重于本地域内的案例。年代久远,缺乏新鲜感,容易与学生之间产生心理上的距离,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形象礼仪的服饰礼仪时,展示我国“第一夫人”彭丽媛女士出访非洲坦桑尼亚的图片,让学生欣赏、评价她的着装,让同学们在直观的感受中体悟着正装的“三一律”原则以及服装的搭配、点缀等礼仪知识,通过讨论不但加深了记忆,还使学生懂得在正式场合着装要优雅大方,这也是对人的一种尊重。
当代大学生与外界社会接触的机会相对比较少,生活比较封闭。生活阅历简单和实践经验不足是学生在讨论、分析案例时的硬伤。因此,笔者选取的案例一定要贴近学生的个人生活、校园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调动他们参与的热情。比如在涉及到交通礼仪模块关于坐公交车的礼仪时,引入“农大式排队”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礼仪文明就在自己身边,我们既是礼仪文明的学习者更是传递者,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礼仪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行为,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人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这样的课堂案例显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学反馈良好。
秘书礼仪课程是针对秘书礼仪专业的专业课程,因此,在选取案例的时候不能等同于其他类的礼仪课程,案例要适合秘书职业身份。选取这样的案例,让学生尽早了解秘书礼仪实务,体会秘书工作性质,更懂得秘书礼仪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比如涉及到涉外礼仪模块,在涉外交往中要遵循入乡随俗原则的内容时,原案例是讲一位企业家由于用左手和阿拉伯的客户握手,阿拉伯客户非常不满。教师在授课中将其灵活变为秘书小张在随经理同阿拉伯客商见面,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不仅能体会礼仪的重要,加深对礼仪知识的记忆,还可以树立职业观念。
以任务项目驱动来带动理论知识,增强实训的力度,使学生在职业行为导向带动下,内化礼仪知识,提高职业能力。
礼仪文化知识博大精深,只靠48学时的课程来讲授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要认真选择跟秘书工作关系密切的礼仪内容,将其按模块进行细化集中,做到重点突出。笔者将秘书礼仪知识细化为形象礼仪、见面礼仪、电话礼仪、接待礼仪、酬宾礼仪、交通礼仪、商务主持礼仪、涉外礼仪8大模块,然后在每一模块中针对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编排任务进行训练,做到有的放矢。比如在形象礼仪中,重点训练学生微笑礼仪、正确的坐姿、站姿、正装的穿着、领带的打法以及化妆礼仪。这样既弥补了课时的不足,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师可以采用逐一训练、分组训练、综合训练、师生互动等多种方式加强礼仪规范的操练,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又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比如正确的坐姿训练,可以先请每个学生到教室前面的座椅上进行展示,然后进行总结,指出错误,告知正确的坐姿要领,再请同学做正确示范。这样,学生可以通过正面和反面的形体展示对比,从而形成感性的直观印象,强化记忆。又比如握手礼仪,可以让学生每两人一组进行操练,让学生在实训中注意掌握握手的次序、时间、力度。还可以演练一整套的礼仪规范,比如可以设置场景,让学生将打招呼、自我介绍、握手、名片礼仪融合在一个场景中进行综合训练,让学生更好地在实践中体会礼仪的规范和程序。在练习过程中,教师不要一味充当“看客”和评价者,也可以参与其中。礼仪课堂是一个大舞台,老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既要“言传”更要“身教”。比如打电话礼仪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和教师互动表演“给教师打电话”的场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会礼仪的重要性和规范性。
实训环节是秘书礼仪课堂上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有些实训在课堂上囿于条件的限制不宜开展,经常带学生到真实的场合实习又不现实,此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模拟秘书工作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理解和巩固礼仪知识。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还可以增强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帮助学生树立职业意识。秘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接待。礼仪规范体现在接待工作的方方面面。比如可以让学生模拟接待客人的情景:怎样迎接客人,怎样问候客人,怎样端茶倒水,遇到领导开会或者是有重要事情的时候怎样接待来访的客人等,让学生实实在在体会到秘书在实际工作中礼仪规范的应用,提前熟悉岗位角色。再如电话礼仪模块的学习,可以让同学扮演接打电话的双方,让同学在表演中熟悉拨电话、接电话、代接电话的礼仪操作。
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表演中灵活运用好“礼仪”知识,在运用中掌握,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和勇气,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需要注意得是,教师应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提示学生一定要注意自己职业身份,不能是为了“表演”而表演,不可以过于夸张,亦不可只是走形式,言语、行为举止尤其是礼仪知识的操作都要符合身份。
礼仪从表面上说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技能,从深层上讲上它更是一种文化。礼仪规范不仅追求美的形式,更注重文化内涵。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学习礼仪还要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优良传统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升精神品味,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热爱民族文化的热情。秘书礼仪教材中更多体现的是礼仪的技能操作,关于传统礼仪文化的内容缺乏。为强化秘书礼仪课程的文化内涵,笔者特意设置“课前十分钟”的环节,每次课上请两位学生到讲台上分享他们搜集到的传统礼仪故事、有关礼仪的名言警句或者传统的礼仪文化习俗,这样既加强了礼仪课程的文化内涵,也增强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还可以积极开拓第二课堂,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开展礼仪标语口号征集宣传活动、举行礼仪风采大赛、礼仪小品演出、礼仪演讲赛等主题活动,在校园中营造出浓郁的礼仪氛围,传递正能量。通过活动让学生树立一种理念:礼仪并不是去记忆繁琐的知识条款,而是律己敬人的行为,不仅是秘书人员的从业规范,更是每一人的生活准则。
秘书礼仪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一纸定成绩”的方式显然不适合。对于秘书礼仪课程的考核不能局限于礼仪知识的考察,而应该加大实践能力的考核,侧重考查学生应用礼仪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可以采用“平时成绩+实践技能+试卷成绩”的方式,在实践技能考核中,采用民主的评价方式。比如在坐姿、站姿、行姿的个人形体礼仪考核中,让学生逐一展示,其他同学作为评委打分,然后教师点评,最后的实践成绩由学生和教师评分的平均成绩来计算。这样加大了考核成绩的透明度,避免了教师的“一言堂”,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不再将考生当做负担,而是作为表现自己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次演练,从而真正实现“以测促学”、学以致用的目的。
总之,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项目驱动、延伸课堂、灵活考核等方法,加大实践环节的教学,改变了原来教学中重理论、轻实务的模式,改革了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实现了“学生为主体”的理想课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还帮助学生强化了职业意识,提升了礼仪素养,提高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早适应了职业情境,为学生毕业后步入社会,走上秘书、管理等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王琳.案例教学在旅游服务礼仪课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09(6):181.
[2] 董辅华.谈“浸入式”教学法在秘书礼仪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0(6):98-99.
[3] 程维薇.“社交礼仪”课程情境式教学初探[J].成都大学学报,2008(10):35-36.
[4] 路荣,乔辉.浅议案例教学法在礼仪课教学中的应用[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8(4):47-49.
[5] 关中梅.高职“文秘”专业礼仪实践性教学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5(4):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