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网络流行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力研究

2015-03-17 10:51汪璇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理论课政治思想

汪璇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部,安徽合肥230051)

“90后”大学生网络流行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力研究

汪璇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部,安徽合肥230051)

随着“90后”进入大学校园,大学流行文化就被打上了网络的印记,在表现形式、传播方式和影响范围上都呈现出网络时代的特征。网络流行文化作为大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文化形式,在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起到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问题。因此,承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对网络流行文化因势利导,借助网络流行文化来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使网络流行文化真正为“我”服务,形成教育合力,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

“90后”大学生;网络流行文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力

流行文化一直是大学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是在青年大学生身上展现出来的对自由和个性的崇尚与追求。流行文化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理念、行为模式。如何正确地对流行文化进行引导,借助流行文化的积极作用,帮助大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

一 “90后”大学生网络流行文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大学,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流行文化在不同年代大学生中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5.2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1]可以说,在信息时代伴随你我、网络生活蔚然成风的今天,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形态正在受到网络的全面影响。而对当代大学生来说,上网已经成为日常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他们获取外界信息、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也是他们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从2008年起,“90后”开始进入大学校门,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90后”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甚至到了“没有网络的生活无法想象”的程度,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一代”,“90后”大学生流行文化也自然同网络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90后”大学生网络流行文化,具体表现为网络交际文化、网络流行语文化、网络消费文化。

1.网络交际文化。

网络让大学生可以获悉各种最新鲜最时尚的资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提供了便利,促进了校园网络文化的形成。同时,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成为“90后”的生活必需品,是他们进入大学的标配。随着网络进入我们的生活,人们之间的交流方式也悄然发生了改变,从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到通过网络平台的文字交流,从手机短信、腾讯QQ、网络论坛到微博、微信,网络正在彻底地改变着“90后”大学生的交往方式。近年来,移动网络新业务的不断拓展和手机功能的日新月异,上网成为随时随地即可进行的一件事,很多大学生除了上课、睡觉的时间都是在拿着手机上网,连吃饭、走路都不耽误,同学之间哪怕近在咫尺也用微信来交流,这种交流方式在“90后”大学生中不仅是一种时尚,同时也成为了一种习惯。一些大学生上网的大部分时间不是在发“朋友圈”就是在刷“朋友圈”,微信不仅记录着自己的生活,也了解了他人的生活,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个性展示空间,使得大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得到满足。在如今的校园,网络充分适应了大学生自主、时尚和个性化的需求,为大学生的交流提供了独特的平台,是一种全新交际方式的呈现。

2.网络流行语文化。

流行语是一种重要的大学生流行文化现象,如今网络则是“90后”大学生流行语来源的重要渠道。如:“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高大上(高端、大气、上档次)”“女汉子”“点赞”“我爸是李刚”“打酱油”“神马都是浮云”“给力”“稀饭(喜欢)”“汗(尴尬)”“羡慕嫉妒恨”等等网络流行语,在“90后”大学生中广泛流传,成为他们日常交谈中的通用语言,也是他们“标新立异”的一种体现。网络流行语丰富了大学生的语言,给校园生活增添了色彩,展现出大学校园文化的活力。

3.网络消费文化。

当今是一个全民网购的时代,而网购也因其量大、价廉、便捷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大学生们成为网络购物的主要群体。每到网店促销、“双11”之类的购物狂欢节、低价秒杀等购物活动时,很多大学生提前好多天就选好了自己需要的物品,然后等到活动当天一起买下。遇到像“零点开抢”的一些秒杀活动时,甚至能在电脑前一直坐等到深夜,就为低价买到自己喜爱的物品。每天到学校门口取快递的学生络绎不绝,有的手里拿的还不止一个。这种消费购物方式在“90后”大学生中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与大学生消费观念的转变有着必然的联系。在“90后”大学生消费总额中,基础性消费所占比重逐渐降低,服饰消费、交际消费等消费比重日益上升,同时了还出现了盲目消费、攀比消费甚至负债消费的现象。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不健康、不正确的消费文化的诱导下,“90后”大学生消费文化呈现过分追求生活质量、高标准消费的特点,很多大学生消费缺乏计划性,一心追新求异,大部分消费是用于奢侈品而非必需品。这种消费文化和消费行为不符合我们社会一直以来所倡导的“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2]

二 网络流行文化对“90后”大学生成才的影响

1.网络流行文化拓宽了“90后”大学生的视野,缓解了他们的身心压力,却造成学习方式网络化。

“90后”大学生习惯于通过网络搜集各类知识、获得最快捷的第一手资讯,网络以便捷、自由、信息量丰富的特点极大地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同时,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他们通过网络沟通人际,表达自己的情感,有效缓解心理压力,调节情绪。网络虽然满足了大学生对于信息和交流的需求,但却使得部分大学生过分依赖网络,一有问题就上网“百度”,甚至在课堂上老师提问时也求助于一些搜索引擎,久而久之就就会使他们的思维方式僵化、缺乏创造力,学习态度浮躁,而且滋长了急功近利和弄虚作假的心理。

2.网络流行文化有助于“90后”大学生形成积极的主体意识,却导致了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错误认识。

流行文化的传播,使得单一文化在大学里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校园文化呈现“百花争鸣”的景象。尤其是网络流行文化的兴起,为“90后”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广阔空间和追求个性的条件,有利于他们独立人格的确立。但这种彰显个性的流行文化在增强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同时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也形成冲击,过分追求个性会使一些大学生产生个人主义的倾向,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人生意义、人生价值的思考和远大人生理想的追求;它使得大学生混淆社会主流价值评判标准,产生了对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危机。比如在大学校园中流行的“214情人节”“愚人节”“万圣节”“平安夜”“圣诞节”等西方节日,暴露出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盲目追逐,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忽视。

3.网络流行文化增强了“90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却影响了大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

网络流行文化渗透到“90后”大学生生活的很多领域,他们通过网络流行文化这个切入口,可以更多地与外界沟通交流,从而扩大自己的社会交往,更快更顺利地融入到社会中,[3]完成从“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角色转换。毋庸置疑,网络流行文化加快了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但同时也影响了大学生对自身学生身份的准确定位和肩负任务的正确认识。一些流行文化如网络消费文化向大学生展示着高品位、高消费的前卫生活方式,诱导了尚未进入社会的大学生不顾自身经济承受能力的盲目、过度、超前消费,讲虚荣、摆排场、求时尚,形成了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人生观。

三 “90后”大学生网络流行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挑战

网络流行文化对“90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则是承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基础课程,因此网络流行文化必然会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挑战。

1.网络流行文化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地位受到挑战。

互联网在校园普及之后,网络资讯、网络游戏、网络影音、微信、微博受到“90后”大学生的青睐,而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电视、报刊、主题网站在他们中的关注度却很低,一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的虚幻世界中,把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抛诸脑后。所以,网络流行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抢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直接“威胁”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比如,有些校园文化活动为了追求活动的轰动效应,模仿流行文化运行的方式,以搞笑、走秀等娱乐活动为中心,哗众取宠,偏离了主流文化,为举办活动而举办活动,忽视了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的教育意义。

2.网络流行文化弱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一些大学生受到功利主义思想影响,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立刻给自己带来“回报”,学不学好这门课程对自己将来就业没有影响,专业课、英语、计算机则能在就业时给自己增添砝码,因此很多大学生都热衷于这些实用性课程的学习。在这种观念的主导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就成了一些大学生刷微信、玩游戏、看手机视频理所当然的场所,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秩序。同时,网络上的信息纷繁复杂,有正面宣传也有负面报道,而大学生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有限,难免不受到错误信息的误导,认为老师在课堂上都是说空话,没有实际指导意义,因此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甚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产生了抵制情绪,严重弱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四 “90后”大学生网络流行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出路

网络流行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既有促进作用也有阻碍作用。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当正确看待网络流行文化,既要注重发挥其积极作用,又要适当地引导其消极作用向正确的方向转化。

1.引入网络流行文化来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增强其社会现实性和生活化。

“90后”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得当前社会中热点、前沿的社会事件和文化现象,可以让这些大学生关心的社会事件和文化现象进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组织学生讨论,然后教师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框架下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认识和分析,培养大学生科学的价值观和文化观。比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容的教学中,可以介绍在大学生中风靡的“韩剧”文化,以及由“韩剧”带领的韩国文化产业链,如韩餐、韩服、韩饰、韩语、旅游,显示了文化的软实力地位。在“正确认识人生价值”内容的教学中,可以列举当前社会中存在的对于人生价值、人生意义错误认识的现象,如北京“房娃”称家里有14套房,其中两套房住,12套房在出租,光靠收房租就够吃三辈子,为什么还要上学,会收租就可以了,从“房娃”的一段话中引出学生对人生价值、人生目的的思考。这样可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情感出发设计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兴趣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的影响力。

2.借鉴网络流行文化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多样性和互动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是否科学,是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相符合,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否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关系到学生“三观”的形成与确立。网络流行文化以其内容生活化、形式多样化、交流娱乐化、互动平等化的特点深受大学生的喜爱与追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改变教师在课堂上授课的单一模式,借鉴流行文化的传播方式,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微博、微信、校园网等平台使主流文化价值观在校园中传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还可以在微信公共帐号中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从而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3.通过网络流行文化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的流行性和大众化,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语言的使用上也要下功夫,可以使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流行词语,如“给力”“点赞”“高大上”“I服了YOU”等;借鉴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时代精神的社会流行的精选话语,从网上遴选大量的教学素材,通过归纳、提炼形成理性化、通俗化、生活化语言,[2]使教学语言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增强教学语言对学生的吸引力,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近感、认同感,改变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学生心目中“马列主义老太太”的固有形象,从而更加深入地和学生沟通与交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4.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流行文化,坚持政治性和主导性。

网络流行文化的思想多元化影响了“90后”大学生对思政理论课倡导的主流价值理念的认同,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应该坚持政治性和主导性,让网络流行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之下,使其为我所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占领大学生的思想阵地,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总之,“90后”大学生网络流行文化的兴起与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理性看待网络流行文化,深入了解网络流行文化,因势利导,既要肯定网络流行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同时对其不足之处也要警惕防范,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网络流行文化结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使网络流行文化的积极作用真正落到实处,同时也满足了新形势下“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1]CNNIC发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人民网,http://yuqing.people.com.cn/n/ 2014/0723/c209043-25327218.html,2014-7-23.

[2]张玲玲.校园流行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及启示[D].四川农业大学,2011:14,36-37.

[3]郭兴芳.大学校园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D].辽宁中医大学,2012:29.

Impact of Network Popular Culture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Wang Xua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Anhui Electric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Technique College,Hefei,Anhui 230051,China)

With the“post-90s”generation entering into the University campus,popular culture was marked by network characteristics,which is one of cultural forms of network popular culture because college students are willing to accept it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brought about some problems in the growth of College students.Teachers to carry 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enrich the cont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by the network popular culture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post-90’s university student;network popular culture;political course;impact

G641

A

1672-6758(2015)10-0012-4

(责任编辑:宋瑞斌)

汪璇,硕士,副教授,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部。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14年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重大教育改革研究项目“人文素养视域下的高职学生素质培养实践体系研究”(项目编号: 2014zdjy180);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3-2014学年度科(教)研项目“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校园流行文化影响力研究”(项目编号:2013ybxm008)。

Class No.:G641Document Mark:A

猜你喜欢
理论课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