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秀芳,翟洪峰
(1.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2.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 210097)
近十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研究综述
孙秀芳1,翟洪峰2
(1.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2.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 210097)
近十年来,我国学术界从不同视角和层面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一批有影响的成果,它们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经验研究、中共党的领袖关于执政党建设思想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等方面。这些成果从不同视角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理论渊源、主要内容、执政党建设的历史与现实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研究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综述
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自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执政实践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并吸收和借鉴其他执政党施政经验和教训,逐步创新并丰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经验。如,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4个“不等于”,既是对世界各国执政党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种警示和启迪[1]。有的学者从6个方面概括总结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经验,包括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要紧密结合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推进党的建设、要以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坚持立党为公与执政为民、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2]。有的学者则从3个方面进行概括,即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中共自身要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正确处理党政、党群、党内三大关系[3]。有的学者以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为切入点,从中国共产党所处历史方位的转变和执政党建设理论高度出发,提出要“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这一重要命题[4]。有的学者则专门对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做出的决定进行阐释,认为全会总结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六个坚持”,就是中共在长期执政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关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5],这“六个坚持”既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也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6]。
有的学者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生态,构建变革型执政党的基本经验,就是在回应社会需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逐步进行现代转型,在政治开放中不断增进执政党调适性[7]。有的学者专门研究毛泽东时代中共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总结了6条经验:即党必须成为执政兴国、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高度重视提高全党的领导本领;高度重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8]。
总之,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经验的研究成果已非常丰富,围绕这一课题,学术界从各个角度已经做出了探讨,这些探讨,对于加强和完善新世纪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现有研究对中共领袖(主要是毛泽东)与特定历史节点的研究较多,对中共执政的现实实践关注较多,而从宏观上系统地整体地关照中国共产党历史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的研究较少。面对国内外的政治新常态,如何更好地总结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历史经验,使中共的执政适应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要求,提高其自身执政能力,尚有许多领域待开发。
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陈云、江泽民、习近平等中共领袖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做出了突出贡献。
有学者提出,毛泽东执政党建设思想主要集中在建国初期(1949年10月—1957年5月)。其主要内容包括:必须紧密围绕生产建设,坚持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坚持党的三大作风、坚持党内监督和党内教育等4个方面[9]。而有的学者认为,为使中国共产党保持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要逐步转变执政方式、不断整顿党的作风、继续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坚持从严治党和自觉接受党内外监督等4个方面[10]。
为了把中国共产党建成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刘少奇对中国共产党建设中特别是执政以后所面临的新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的提出和发展、主要内容、基本特点、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评价和启示等方面[11]。
一场事先没有张扬的恶作剧,就这么轻易地解开了一个无须张扬的谜底。如同撕去包裹的那层原本透明却彼此视而不见的膜面,赤裸面对中将迎来怎样的交锋呢?
邓小平执政党建设思想分两个阶段:第一段是从1949年到1965年,邓小平提出的执政党建设思想主要包括:执政党建设的基础是适应新形势;关键是要贯彻民主集中制;根本在于走群众路线;加强监督是有力保障;执政党建设的重要措施是党管干部[12]。第二段是改革开放以来,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主题,邓小平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思想宝库,即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强调执政党的党风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坚持“四化”方针提拔优秀中青年干部;大力推进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制化[13]。
针对如何加强党自身建设问题,陈云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包括“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实现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是我们全党最大的事情”、“严重注意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作风的侵入”和“成千上万地培养提拔中青年干部”等[14]。
江泽民执政党建设思想的探索主要有: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共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以中共先进性建设为核心,加强中共执政理论体系建设,注重中共执政经验的总结,不断深化对中共执政规律的认识,善于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吸取智慧,并积极借鉴国外执政党建设的有益成果[15]。
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贡献。有的学者从“四大法宝”角度进行研究,即坚持民主集中制、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严格党内生活、坚持党性原则基础上的团结,这是确保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法宝,是中共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标志[16]。有学者提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两个最突出的特点[17];关于作风建设,习近平着力大兴取信于民的纯洁之风、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学习之风、调查研究之风、改革之风和实干之风[18];关于组织建设,习近平反复多次强调要严肃党内生活,最根本的是认真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和坚持集中统一并行不悖[19];制度建设是习近平治党思想的最核心体现,以党章为镜是习总书记党建思想的一个支点[20];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领导下,中共反腐新战略包括5个方面:反腐政治决心坚定、反腐战略目标更加明确、全面且坚决惩治腐败和制度化、系统化预防腐败[21];关于群众路线,习近平亲自部署在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并及时概括总结党在新时期的奋斗目标,党的群众工作的本质及其核心等[22]。
总之,对中共的领袖人物关于执政党建设思想的研究较为深入,尤其对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的研究成果相对比较集中,而对习近平相关思想的研究正在深入,但对中共领袖之间关于执政党建设思想的比较研究较少,争鸣更少。
有学者提出,传统的党建理论体系,大体上由三大部分构成:党的建设的基础理论、党的自身建设的基本原理和党的领导理论等。因此,需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从“本体论”、“功能论”和“机制论”相统一的视角出发,推动执政党建设理论新体系的构建[23]。近十年来,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特定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在中共党史上有一些重要的历史节点,对我国执政党建设理论的贡献较为突出,所以节点研究,尤其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党的八大、党的十八大等时期展开的研究较多。但从整体上对我国执政党建设理论与实践的逻辑发展脉络的研究涉及较少。
1949—1956年是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角色的转变初期。这一时期加强执政党建设思想包括:要警惕骄傲自满和腐朽思想侵蚀党的肌体;要坚守党的根本性质和宗旨。因此,中国共产党先后通过整党整风、把好党员入口关、及时总结经验和反对官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措施,确保党密切联系群众。同时还提出要从严治党,与腐败特权现象做长期斗争;要自觉接受党内外监督;执政党要清正廉洁、以身作则;对党员进行系统的党性教育等[24]。
中共八大前后,是中国共产党集中思考和探索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要时期。这些探索主要表现在7个方面:执政意识开始自觉并提出新举措;及时总结苏共历史的经验教训,尤其是斯大林晚年的一些问题;调整中共中央领导体制;实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常任制;提出反对个人崇拜问题;突出扩大党内民主的问题;对党员的条件作了更为严格的规定,并提出反对“特权”思想问题[25]。
聚焦十八大,关于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研究。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党的十八大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做出8个方面的具体部署[26]。党的十八大首次明确提出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一重大理论命题,有很多学者专门针对十八大提出的“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建设展开研究,对很多相关问题的研究也日益明晰。海内外学者主要着眼于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涵与特征、演进发展、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实践路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等问题展开广泛研究。总的说来,学界普遍认为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拓展与创新,是在吸收国内外社会主义政党建设经验,并总结中国执政60多年实践的结果[27]。
2. 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发展阶段、主要内容及其特点研究
执政党建设理论是党的建设中重要的环节。关于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道路。中国社会科学院王伟光教授认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开创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道路: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根据变化了的历史方位和中心任务丰富自身建设的形式和内容;始终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着眼于世界历史背景,汲取各国执政党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28]。
关于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的发展阶段。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理论经历了3个阶段:即初始(七届二中全会)、发展(1949年到党的八大)和完善(邓小平以后)阶段[29]。也有的学者提出,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发展经历了4个时期:即开端于党的八大,曲折徘徊于九大到十一大,改革开放新时期是飞跃时期。新世纪新阶段,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理论显示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即继承性、时代性、曲折性[30]。
关于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理论的特点和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概括总结出一个完整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问题进行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创新:执政党既要搞好自身5个方面的建设,包括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等,又要处理好政党与社会、国家的关系[31]。
3.当前我国执政党建设的具体研究
学术界对当前我国执政党建设的具体研究亦五彩纷呈。针对互联网时代背景环境,有学者明确提出网络上的未知远远大于已知,互联网的客观存在,使执政党面临意识形态信仰危机、党和政府的信任危机、舆论引导危机、党的干部能力危机、维稳的安全危机等等重大挑战。所以,我国执政党建设必须要夯实和扩大执政基础、转变执政方式提高执政力、培养适应网络时代的执政力量[32]。还有一些学者从执政党建设的建设路径角度展开,有的从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角度进行解析,也有的学者把中国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研究置于国家安全视野下,更有学者结合改革“深水区”情境展开具体研究。这些多维视角清晰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基本逻辑,使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研究充满了时代气息,更富有规律性和创造性。
上述研究成果,既涉及执政党建设的理论研究,也涉及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具体研究,研究视角丰富,总体研究较为深入。因研究方法、理论视角等方面的局限,目前的研究成果多处于政治宣传和政策解读的层面,整体看来,相对缺少争鸣,尤其是对于中共执政党建设理论创新的研究,缺乏学理分析和深入研究,需要综合运用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构建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研究的话语体系和理论框架。
政党政治是现代社会的典型特征。总结和概括世界各国执政党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有益经验,可为中共提高自身执政能力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当代西方各国执政党的运作,因其独特的历史、社会和文化基础不同,理论与实践模式差异较大,我们不应也不能照搬照抄。另外,不同的执政党又有着不可否认的共性,通过比较不同类型执政党的运作,能帮助我们深化对执政党建设及其规律的认识,这对于中共自身的建设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意义。当然,当代西方执政党建设同样面临很多问题,比如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导致举旗难;“新社会运动”等组织向政党争夺社会力量;媒介民主的挑战等。西方执政党采取的包括淡化意识形态、扩大社会基础和党内民主、注重政治、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等做法,对我国执政党建设的启示意义重大[33]。
近十年来,关于前苏联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理论研究,主要着眼于列宁关于执政党建设的有关论述展开。有的学者提出,列宁的执政党建设理论是以党的先进性建设为核心。其理论设想虽具有正确性和科学性,但比较笼统、简单,初创性和早期性特征较为突出。列宁领导的执政党是第一个工人阶级执政党,正如有的学者所说,列宁所阐述的基本理论及其体现的真理性,是一座历史的丰碑[34]。有的学者概括了列宁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的主要内容,包括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建立“一党专政”的政治体制;重视党的监督体系建设;加强党群、党政关系等[35]。有的学者专门研究列宁晚年对布尔什维克党的建设的思考(即“政治遗嘱”),概括了列宁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理路[36]。
有学者分析了当今国外执政党建设面临的共通问题,包括来自社会、执政党、政党执政方式的缺陷和政党执政能力的不足等。借鉴国外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包括保持党的开放性,重视民族、宗教问题,排解内部纷争,争取青年,党内关系的民主化等[37]。
有的学者透过越南、朝鲜、老挝和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建设,明确提出这些政党顶住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冲击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制造的颠覆渗透、外部挤压,面临许多共同的问题,诸如面临西方“和平演变”的挑战,党的体制机制缺乏活力,运作方式有待革新等。及时总结国外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对提高中共执政的科学化水平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国外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有益启示包括: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根据时代变化不断发展党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论;坚持经济建设与党的建设相结合的方针[38]。
上述研究涉及西方执政党建设的经验借鉴,也涉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的实际,对中共加强自身建设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价值。但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具体化方面的比较研究相对缺乏,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加强自身建设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解决文化土壤的改良问题,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予以关注。
近10年来,有关专家和学者包括实际工作者能够直面我国执政党建设现状,深刻透视敏感问题,从理论到实践,从具体而微的历史节点到宏观绵长的历史长河,从经典作家到中国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袖等方面,围绕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究,为中国乃至世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做出了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梳理,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深入探究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规律,提高世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尤其是中共的执政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尽管有时代和政治因素的局限,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研究的视角和界面愈来愈丰富。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问题的研究,也有一些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之处。
首先,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研究有待深入。虽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尤其是列宁的执政党建设理论中寻找源头,但对列宁之后的领袖们关于执政党建设思想的梳理缺乏系统的阐释,对世界范围内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历史进程,对我国执政党建设的历史进程研究缺乏权威解读。对国内外共产党领袖关于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比较研究更是缺乏。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的整体性研究明显不足。
其次,对国内外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当代政治文化生态缺乏必要的关注。政策解读和政治宣传较多,而对国内外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具体化研究尚未形成一条明晰的脉络。比如,十八大提出的推进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实现以“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为目标的党建模式的常态化、规范化和法制化问题,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不仅需要认真及时总结国内外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更要紧密结合中国政治文化生态,将对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规律性认知上升到理论层面和制度层面,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确保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生机与活力。
最后,对习近平执政党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也有待深入。如习近平与历届领导人关于执政党建设思想的比较研究,习近平关于执政党建设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历史发展脉络及其历史评价研究以及习近平执政党建设的创新性研究等,将是未来研究需要关注和深入的领域。
[1] 秦正为.四个“不等于”:执政党建设的历史考察与未来启示[J].学术论坛,2010(4):55-58.
[2] 杨家余.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J].理论建设,2011(4):59-63.
[3] 王光华.中国执政党建设60年历史进程与主要经验[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9(3):1-7.
[4] 李君如.具有中国特色的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创立:兼谈改革开放30年党的建设的经验[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5-8.
[5] 陈登才.把握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J].前线,2009(12):15-18.
[6] 古琳晖.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9(6):12-15.
[7] 唐皇凤.变革型政党:对中国执政党建设历史经验与未来愿景的一种理论解读[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19-27.
[8] 唐洲雁,郝首栋.毛泽东对执政党建设的艰辛探索和基本经验[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1(3):9-14.
[9] 赵铁锁.建国初期毛泽东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贡献[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10-15.
[10] 王兴.建国初期毛泽东对执政党建设的探索[J].理论月刊,2010(12):23-25.
[11] 丁俊萍,杨攀.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研究述评[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1(4):34-41.
[12] 赵光元. 1949—1965年邓小平执政党建设思想探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46-50.
[13] 侯治水. 邓小平对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大贡献[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77-81.
[14] 沙健孙.论陈云执政党建设思想[M]// 陈云百周年纪念(中).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714-726.
[15] 金钊.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执政党建设探索的历史启迪[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5):58-62.
[16] 周知民.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四大法宝”[N].吉林日报,2014-08-05(8).
[17] 邸乘光.坚定的理想信念与政治立场的统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一点体会[J]. 中共珠海市委党校学报,2014(1):5-8.
[18] 韩喜平.作风建设 :习总书记强调了哪些[J].人民论坛,2014(1):34-36.
[19] 柴尚金.群众路线与民主集中制习近平治党的“两个抓手”[J].人民论坛,2014(1):37.
[20] 叶笃初.习近平总书记党建战略思想[EB/OL]. [2014-14-01-09]. 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109/c112851-24070147.html.
[21] 任建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反腐新战略[J].人民论坛,2014(1):30-33.
[22] 邸乘光. 党的群众工作的新认识新阐述: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群众工作的论述[J].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3(9):20-26.
[23] 辛荣.关于构建执政党建设理论新体系的几点思考[J].理论导刊,2005(9):58-60.
[24] 柳建辉.建国初期毛泽东对加强执政党建设几个问题的思考与实践[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1(1):119.
[25] 李捷.中共八大对执政党建设的探索[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5):22-25.
[26] 陈登才.党的十八大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新要求[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9.
[27] 王恩江.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研究述评[J].人民论坛,2015(4):74-75.
[28] 殷开.执政六十年的经验与启示:“新中国60年与执政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点摘编[J].党的文献,2010(1):105-109.
[29] 张亚.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历史沿革[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55-58.
[30] 阮黄南.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理论发展轨迹[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2(3):27-29.
[31] 张荣臣.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创新[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1(3):38-43.
[32] 马利.对互联网与执政党建设的思考:网络给执政党建设带来的挑战和机遇[J].新闻战线,2009(9):10-15.
[33] 金正帅.当代西方执政党建设及启示[J].前沿,2005(10):211-214.
[34] 樊欣.列宁的执政党建设理论要义及其现实意义[J].西伯利亚研究,2008(1):64-68.
[35] 宫玉涛.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与启示[J].兰州学刊,2006(12):34-35.
[36] 高鹏怀,宫玉涛.列宁“政治遗嘱”中对执政党建设的思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111-114.
[37] 吴辉.国外执政党建设的问题与经验[J].领导参考,2005(6):10-11.
[38] 张钟声,刘凤国.国外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启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4-27.
10.3876/j.issn.1671-4970.2015.06.004
2015-06-12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0155044511);河海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5B07214)
孙秀芳(1974—),女,河北东光人,讲师,博士,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共党史研究。
D26
A
1671-4970(2015)06-0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