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矛盾分析法

2015-03-17 00:49何启刚王婧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矛盾现代化建设

何启刚,王婧

(1.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北京100091;2.北京大学法学院,北京100871)

邓小平的矛盾分析法

何启刚1,王婧2

(1.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北京100091;2.北京大学法学院,北京100871)

邓小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者,先后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形成了许多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战略思想。贯穿于这些战略思想中的一个根本思维方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分析法。运用矛盾分析法来剖析邓小平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不仅有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而且有助于继续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当代中国的实践。

邓小平;社会主义;矛盾分析法;思维方法;精神文明;一国两制;现代化;经济制度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始终高度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马克思曾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同时,他们也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恩格斯在致保尔·恩斯特的信中说:“如果不把唯物主义方法当做研究历史的指南,而把它当做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剪裁各种历史事实,那它就会转变为自己的对立物”[2]。列宁在批判俄国马克思主义者时指出: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3]。中国共产党建党成立后,始终努力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找到了一条不同于俄国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准确判断时代主题,全面总结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我国建国近三十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最终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道路。

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道路,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贯穿于每一事物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及同一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具有不同的特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告诉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既要考虑事物的共性,又要看到事物的个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论联系实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发端于对“苏联模式”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反思。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和“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人们对传统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弊端的认识逐渐明朗起来。因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指出,战争时期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并最终建立新中国,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找到了一条中国式的革命道路。同样,建设时期我们要想取得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也必须找到一条中国式的建设道路。后来他明确表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4]。他在会见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总书记卡达尔时强调,我们不仅不能照搬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其他世界各国的制度、政策,而且只能保持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同时,他还认为中国式的现代化不是也不可能是什么别的现代化,只能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必须以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前提。同年6月,陈云在全国端正党风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说:“任何一个共产党员,每时每刻都必须牢记,我们是搞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不是搞别的现代化;我们进行的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5]。这些表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提出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

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体现了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在复杂事物自身包含的多种矛盾中,每种矛盾所处的地位、对事物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总有主次、重要非重要之分。在复杂事物众多的矛盾中,有一种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决定着事物发展的进程和全貌,这种矛盾就称为主要矛盾。其余不处于支配地位的诸种矛盾就称为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决定次要矛盾的解决方法及结果,次要矛盾反过来也会影响和制约主要矛盾。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应该坚持抓中心、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任务,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

善于抓主要矛盾,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在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善于根据国际政治形势和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适时地调整主要任务及相关政策。正是基于对主要矛盾的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建国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党的八大明确指出当时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对立阶级之间的敌我矛盾,而是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群众需要之间的矛盾。因此,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社会生产,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党的八大关于主要矛盾的论断已蕴含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但1958年召开的党的八届二次会议否定了党的八大的正确论断,指出阶级矛盾仍然是我国的主要矛盾。“文化大革命”期间,不仅彻底否定了八大的论断,而且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给国家和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科学把握时代发展趋势,深刻总结“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经验教训,果断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实现了政治路线向现代化建设的战略转移。邓小平认为,发展经济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必须常抓不懈。离开了这个中心,就会动摇整个社会主义大厦的根基。因此,“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6]。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他强调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必须坚定不移地、一心一意地长期坚持下去。1992年,在著名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再次强调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一百年不动摇,他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7]。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仅是当前我们的中心工作,而且也成为我们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中心环节。

三、基本经济制度和“一国两制”体现了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复杂的事物包含多重矛盾,而每一个矛盾又包含两个对立面,组成一个矛盾统一体。这两个对立面在地位上是不平衡的,其中一个居于主导地位,决定着事物的性质,我们将之称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另一个处于非主导地位,不决定事物性质,我们将之称为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时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既是由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也是由现阶段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等公有制经济成分,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实现数量与质量并重。这对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都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必须毫不动摇。然而,现阶段我国生产力的总体发展水平决定着我们必须发挥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在巩固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同时必须大力支持、引导个体经济、中外合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它们在支撑增长、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个体、外资、合资等经济形式大量涌现,少数人表达了对我国经济制度性质的忧虑。面对这样的忧虑,邓小平指出:我们之所以实施改革开放等政策,之所以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根本目的在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他强调:“我们允许个体经济发展,还允许中外合资经营和外资独营的企业发展,但是始终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8]。这充分体现了邓小平的战略胆识和政治智慧。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一国两制”是邓小平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基本国策。“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概念。“一国”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香港、澳门和台湾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中央人民政府的地方行政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单一制国家,中央政府对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在内的所有地方行政区域拥有全面管治权。“两制”是指在“一国”之内,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等某些区域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一国”之内的“两制”并非等量齐观,国家的主体必须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不会改变的,也是不容改变的。无论是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还是“一国两制”,都鲜明地体现了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只要公有制经济在质和量上占居优势地位,我国就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不管香港、澳门等地区实行何种性质的社会制度,国家的主体还是社会主义制度,我国还是社会主义国家。

四、改革开放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体现了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相互对立的矛盾双方在同一矛盾体中相互排斥的趋势;矛盾的同一性是相互对立的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的趋势,并且二者同处于同一统一体中。矛盾的同一性是包含着差异和对立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具体的、历史的同一;矛盾的斗争性受同一性的制约,是矛盾统一体的对立双方之间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辩证关系体现的是矛盾双方既相互斗争又相互统一的性质。改革开放的实施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提出都是其生动的体现。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社会主义社会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只能在英美德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取得胜利才能最终建立起来。因此,社会主义社会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替代形态,二者之间应该是历时性的关系。然而,在实践中社会主义国家却首先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非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来,主要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并没有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因此,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就发生了变化,由理论上的历时性关系变为现实中的共时性关系。因此,作为已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就面临如何处理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的问题。邓小平根据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我国面临的主要任务,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明确指出不仅要打开国门同西方国家开展对外贸易,而且还要学习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认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指导方针。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推进,一方面由于生产关系的变革与调整,使得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大大彰显;另一方面,资产阶级腐朽思想趁机渗入,封建落后思想沉渣泛起,贪污受贿行为不断涌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严峻的形势。针对存在的“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的现象,邓小平强调在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他指出:“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9]。党的十四大进一步丰富了这一思想,正式提出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概念,指出“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10],强调改革和建设的顺利进行,需要强有力的思想和政治保证。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95.

[3]列宁.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74-275.

[4][7][8][9]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370,110,378.

[5]陈云.陈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47.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50.

[10]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26.

责任编辑、校对:杜莹

Deng Xiaoping's Contradiction Analysis Method

He Qigang1,Wang Jing2
(1.Party School,Central Committee of C.P.C,Beijing 100091,China;2.Law School,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

Deng Xiaoping,as the chief architect of China socialist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focusing on the basic problem"what is socialism,how to build socialism",has put forward a lot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of the strategic thought.A basic way of thinking running through these strategic thought is the Marx doctrine analysis method.By using the contradiction analysis method to analyze the Deng Xiaoping's socialism thought,it not only helps us to understand and grasp deeply the road,theory and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but also help us to advance the cause of the Socialism with China characteristics.

Deng Xiaoping,socialism,contradiction analysis method,thinking method,spiritual civilization,one country with two systems,modernization,economy system

A849.1

A

1673-1573(2015)02-0020-03

2015-01-26

何启刚(1984-),男,湖北恩施人,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王婧(1984-),女,河北石家庄人,北京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刑法学。

猜你喜欢
矛盾现代化建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边疆治理现代化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