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雄,陆兆炯,刘福建,关 航
(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广西 贵港 537100)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结石疗效观察
杨军雄,陆兆炯,刘福建,关 航
(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广西 贵港 537100)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胃结石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2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胃镜下碎石联合常规西药口服治疗,研究组予胃镜下碎石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观察2组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胃镜检查胃结石残留情况、相关治疗时间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上腹不适、腹痛、呕吐、食欲不振、口涩或口臭、嗳气和大便干结症状消失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相关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胃镜检查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2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胃镜下碎石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胃结石效果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中西医结合疗法;胃结石;胃镜
胃结石指食入植物纤维和毛发于胃内潴留,且以此核心形成了团块。胃结石属于消化系统相关疾病,多在秋季发病,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嗳气、胀痛、食欲不振等,且会并发胃溃疡、嵌顿、穿孔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生存质量[1]。临床通常予胃镜下碎石术治疗胃结石,效果良好。随着胃结石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为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开始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2012年1月—2014年1月笔者对在本院诊治的胃结石患者43例予胃镜下碎石联合中药汤剂进行治疗,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上述时期在本院诊治的胃结石患者86例,患者存在剑突反复胀痛、饱胀、隐痛、食欲不振、反酸嗳气,部分患者存在呕吐、幽门梗阻(肠鸣音亢进、活跃、腹胀,频繁呕吐并伴发肛门排气、排便停止等)、大便隐血,患者均经过影像学、胃镜等辅助检查确诊。中医症状为上腹胀满、腹痛、呕吐、恶心、食少、纳呆、泛酸、嗳气,大便干结,口涩或口臭,舌质红且苔薄黄腻,脉弦滑[2]。患者1周内没有服用过与胃结石相关的中西医药物,患者及家属均签署治疗和护理方案的知情同意书,无应用相关药物禁忌证。排除有严重的心肝肾脏等内科疾病者,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者,理解和意识不清者,不配合治疗和护理方案实施者,资料不完整者,中途退出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2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情况比较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手术前进行常规生命体征检查,并行利多卡因咽部局部麻醉。当胃镜进入患者胃内以后,吸净胃液,且适度予注气操作,利用相关调节镜端弯角完成镜身的旋转,并改变患者体位,促使胃石放置在视野最佳部位。当活检孔道部位注射针完整插入以后,不同部位结石予5%碳酸氢钠10 mL左右。当胃石松软以后,予圈套器套取和切割处理,促使胃结石破碎,胃结石较大者,结合实际情况予胃镜下分次碎石。碎石后,予20 mg奥美拉唑每天2次口服,并空腹予5%碳酸氢钠100 mL每天3次口服,连用7 d;同时予促胃动力相关药物,加快胃结石碎块的排出。所有患者胃镜治疗后24 h行相关胃镜检查,若胃内存在碎石需要结合患者情况再次予胃镜下碎石术处理,直到碎石清除。
1.2.2研究组 在对照组胃镜治疗基础上,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予以中药汤剂治疗,其中15例予以中药化石方治疗(方药组成:黄芪、党参、枳实、白术、槟榔、郁金、三棱、厚朴各9 g,木香、大黄、穿山甲、莪术各6 g,鸡内金15 g),13例予以软坚排石方治疗(方药组成:芒硝、连翘、槟榔、蒲公英、煅瓦楞子、白芨、大黄、莪术、煅牡蛎各10 g,厚朴、枳实、鸡内金各15 g),15例予以健脾化石汤治疗(方药组成:水红花子、莱菔子、白术、党参、大黄各10 g,陈皮、半夏、枳实、厚朴、延胡索各15 g,石见穿、金钱草各20 g,鸡内金30 g)。以上方剂均用水400 mL煎取150 mL,1剂/d,分3次服用,疗程均为3周。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治疗后上腹不适、腹痛、呕吐、食欲不振、嗳气、大便干结、口涩或口臭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2组治疗前后上述症状积分变化情况,2组胃镜检查胃结石消失情况,2组结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疗效评定标准 ①症状积分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用)》[2]对上腹不适、腹痛、呕吐、食欲不振、口涩或口臭、嗳气和大便干结症状进行评分,其中分数越低表示症状越轻微。②依据《现代中医消化病学》[3]胃结石胃镜疗效判定标准评定。痊愈:胃石消失;显效:胃石明显变小,体积减少70%以上;有效:胃石变小,体积减少30%以上,70%以下;无效:胃石体积减少<30%。
2.1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治疗后研究组上腹不适、腹痛、呕吐、食欲不振、口涩或口臭、嗳气和大便干结症状消失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2.22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2组治疗后上腹不适、腹痛、呕吐、食欲不振、口涩或口臭、嗳气和大便干结症状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且治疗后研究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2 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情况 例(%)
注:①与研究组比较,P<0.05。
表3 2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分)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研究组比较,P<0.05。
2.32组胃镜疗效比较 研究组胃镜检查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胃镜检查疗效比较 例(%)
注:①与研究组比较,P<0.05。
2.42组结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结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5。
表5 2组结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注:①与研究组比较,P<0.05。
2.5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对照组发生上消化道出血1例(2%),经过针对性的内科处理后症状改善,且2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
胃结石通常分成动物性、植物性、混合性和药物性的胃石源类,国内常见的为植物性胃结石[4]。植物性胃结石大部分因空腹食用大量的山楂、柿子和黑枣造成。本研究86例患者均为植物性胃结石,且女性比男性多,分析可能和女性爱吃水果以及胃动力障碍多发相关[5]。胃结石通常应用胃镜下碎石、药物等方法治疗,效果良好。本研究中2组均予以胃镜下钳夹碎石术,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相关临床症状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分析治疗机制为钳夹碎石术可抓破胃结石表面的纤维蛋白膜,利于相关药物的渗入,使结石松动,有助于镜下碎石,并促使机体内结石体积的缩小和肠道排出,从而达到治疗目的[6]。
中医学认为胃结石属于“积聚”“食滞”“反胃”“胃脘痛”等范畴,结合分析发病原因、机制以及相关临床表现,胃结石多属“积聚”之列[7]。中医中对于“积聚”的病机相关论述比较详尽,且饮食不慎属“积聚”重要的病因。《景岳全书》中记载“饮食滞,留蓄于中,或是胀满疼痛,或是结聚成块,不化则不行,有阻隔者,为之积”。胃结石基本的中医发病机制为胃失和降、胃气壅滞,胃结石病理相关因素主要为气滞、食积、血瘀、痰浊,其中食积属于始发的因素[8]。因此,临床中医主要治疗原则为益气健脾促排石、导滞化痰而导下行、消积磨坚而化石。其中厚朴、枳实、大黄、连翘、芒硝、鸡内金、蒲公英、煅瓦楞、白及、莪术、煅牡蛎等合用,软坚消积、通腑降气,谨守胃失和降、胃气壅滞病机,且兼顾患者发病,从而最终实现制酸、促胃肠运动、溶石和胃黏膜保护效果[9]。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上腹不适、腹痛、呕吐、食欲不振、口涩或口臭、嗳气和大便干结症状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表明中药汤剂应用于胃结石的临床治疗中具有可行性。且研究组上述相关临床症状评分均比对照组低,胃镜检查总有效率高,结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无严重不良反应,表明予以胃结石患者胃镜联合中药汤剂方案,患者恢复快,用药安全。
综上所述,予胃结石患者胃镜下碎石术联合合理中药汤剂治疗,症状改善显著,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1] 杨河,柳家红,刘芳娟,等. 胃石切割碎石器治疗胃结石68例[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1,28(2):113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3] 杨春波,黄可成,王大仁. 现代中医消化病学[M].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18
[4] 刘宇,陈典颜. 自拟健脾化石汤联合可乐治疗胃结石的临床疗效[J]. 当代医药论丛,2014,24(3):361-366
[5] 姚炜,黄永辉,常虹,等. 双腔前视胃镜治疗毕Ⅱ式胃空肠吻合术后胆胰疾病的临床观察[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4,31(3):137-139
[6] 侯波,黄博,徐钧,等. 双镜联合一次性治疗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2,29(11):625-627
[7] 朱伟宁,王丽媛,刘琳. 软坚排石汤治疗胃结石(食滞胃肠证)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3):210-211
[8] 周莉雅,张丽萍. 自拟利胆和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103例[J].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9):1495
[9] 周玉. 黄竹欣胃汤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肝胃郁热型)临床观察[J]. 湖北中医杂志,2013,35(11):41-42
10.3969/j.issn.1008-8849.2015.04.028
R573
B
1008-8849(2015)04-0413-03
2014-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