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胡 静 摄影/何林隆
刻画入微
——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之雕刻
文/本刊记者 胡 静 摄影/何林隆
历史悠久、技艺精湛的各种雕塑工艺,如玉雕、木雕、石雕、泥雕、竹雕等,是中国工艺美术中一项珍贵的艺术遗产。雕刻就像立体的画,以刀为笔,以大自然所赐的天然材质生动体现质感美、雕塑美、艺术美。刀法好比书法、绘画中的笔触,是雕刻家用来体现自己创作构思的技术手法,是其心灵与技巧相结合的产物。在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石雕、玉雕、木雕、竹雕……各种材质的雕刻作品缤纷呈现,美不胜收。
在本届非遗节上,来自福州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寿山石雕精彩亮相。寿山石雕是传统的民间雕刻艺术,以产于福州北部山区北峰的寿山石为材料,通过特殊技艺制作出供人玩赏的小型雕刻。寿山石雕十分注重依石造型,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石料的天然色泽,雕刻出造型和色泽相适应的作品,因而有“一相抵九工”之说。
“这个叫‘童子戏佛’,是用黄枣冻石雕刻而成,花了近两个月时间;那个叫‘乐在其中’,是用水冻高山石雕刻而成,花了一个多月时间……”福建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益晶一边指点着心爱的作品一边向记者介绍,寿山石雕分为东门派和西门派,而他的外祖父就是东门派的传承人,后来将这门手艺传给舅舅。陈益晶从十五六岁起就跟随舅舅学习寿山石雕技艺,至今已在这个行业深耕四十多年。
陈益晶擅长寿山石圆雕、浮雕,作品题材广泛,构思巧妙,寓意深远,融诗情画意为一体。尤其注重人物脸部神情,雕刻的人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童子戏佛
乐在其中
20世纪80年代,陈益晶开设了家庭作坊,在家收徒,传授技艺。“传承的核心就是工艺,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也要创造新的工艺。”陈益晶告诉记者,传统手工艺也可以与现代机器相结合。比如,打粗坯这个环节,以前全靠手工来完成,速度很慢。现在可以先用机器打出大致的轮廓,速度快,还不会开裂。比以前的效率高多了。
对于传承,陈益晶颇为担忧。“现在年轻人怕吃苦,静不下心来,希望年轻人能静下心来学习石雕的精髓,把这门传统手艺传承下去。”陈益晶告诉记者,现在自己也招收了一些学院派的学生,他们具有绘画和书法的基础,再来学石雕就更容易入门。
《红楼梦》中的木石情缘婉转动人。在雕刻界,木和石也是最常用的材质。
在本届非遗节上,国家级非遗剑川木雕也展出了自己的风采。剑川木雕省级非遗传承人段四兴告诉记者,在自己的家乡云南省剑川县,白族木工艺人擅长雕刻各种人物、花鸟、山水以及龙凤吉祥如意等图案,用以装饰门窗、家具等。剑川木雕做工精细、用料考究,集明、清各式木雕之精华,造型美观大方,高雅别致。木雕内容以花草、动植物图案为主,也有神仙传说故事的题材,常见的有“八仙过海”“八仙庆寿”等。
1989年,初中毕业的段四兴就开始跟着祖父和父亲学习木雕技术。1995年,段四兴家里办起了木雕家具厂,与木雕缘分深厚的一家人一心扑在这门典雅的传统技艺上。2006年,段四兴父亲段国梁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段四兴入行多年来,其作品也陆续获得多项工艺美术大奖。
“这二十多年来,剑川木雕的变化挺大。以前,剑川木雕主要用于建筑和家具,一般是雕刻大件作品,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剑川木雕新增了小件旅游品类,这也是顺应旅游发展的需要。”段四兴告诉记者,从雕刀上也能看出变化,以前雕刻大件作品,风格比较粗犷,只需配备20把雕刀,而且雕刀刀头偏大,基本在3厘米以上;而现在雕刻陈设性木雕,风格更为细腻,需要三四十把雕刀,其中的针刀刀头只有1毫米。
说到传承,段四兴告诉记者:“现在的年轻人都想到外面去看看,但这门手艺也需要传承下去,所以我们成立了‘剑川县木雕技艺传习院’,从2007年开始招生,进行剑川传统木雕技艺的传授和培训,先后与各高校、残联等合作,培训高校毕业生和残疾人。现在厂里还有18个残疾雕刻师,技术好的每月能挣到3000多元。希望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这门手艺,也希望政府大力支持剑川木雕的传承。”
(责任编辑/凌云 设计/毛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