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 生 摄影/ 何林隆
红色的记忆若尔盖
文/易 生 摄影/ 何林隆
包座战役遗址
若尔盖,除了独特的高原湿地草原风光以及丰富的藏族文化资源外,更以红军长征的红色文化而闻名于世。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里,是共和国九大元帅走过的地方。
八十多年前,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此后,红军以战胜世人所罕见的艰难困苦所造就的长征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八十年前,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集中走过若尔盖大草原,在这里度过了长征以来最为艰难的一段时光,也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红色印记。若尔盖境内拥有革命遗址、遗迹28处,红色文物380余件。这些红色文化资源遍及若尔盖县6个乡,伟人足迹遍及班佑草地、巴西农区。
红军长征在川西北高原滞留的时间最长,经历的地区最广阔,面临的环境最艰险,进行的斗争最卓绝,付出的牺牲也最大。若尔盖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不仅在于红军长征过草地那段艰苦卓绝的历程大部分在若尔盖境内,更重要的是巴西会议使得党和红军摆脱了政治困境,包座战役打通了红军胜利北上的道路。红军三次过境,在若尔盖高原播下了革命火种。
1935年8月29日至9月2日,中共中央在巴西班佑寺召开了两次政治局会议,分别讨论了筹粮、教育、宣传问题,以及红一方面军工作方针问题,并强调了红一、四方面军的团结和统一行动的重要意义。1935年9月9日中共中央深夜召开政治局紧急会议,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率红军一部采取果断措施先行北上,脱离了险境,也为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巴西会议的重大历史意义正如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所指出的:“由于巴西会议和延安会议反对了张国焘的右倾机会主义,使得全部红军会合一起,全党更加团结起来,进行英勇的抗日斗争。”
1978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将巴西会议会址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若尔盖的巴西会议会址被纳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若尔盖县非常重视红色旅游开发,为真实再现红军三过草地、出川北上的这段史实做了大量工作,修建了巴西会议纪念馆并被纳入国家红色纪念馆免费开放项目,扩大了若尔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若尔盖旅游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2007年,巴西会议会址与包座战役遗址一并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年,若尔盖境内的藏族人民为红军筹集军粮、收留伤病员、保护流散红军作出了重大贡献。
亚沟寨阿旺家的“娃娃”就是红军长征经过若尔盖时留下来的小红军。因为这个小红军当时患有重病,走到阿旺家时留下养病,就成了阿旺家的娃娃。由于不知道小红军真实的名字,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娃娃”。等“娃娃”把病养好了,阿旺一家人才发现他是个女孩。四年后,一直女扮男装的“娃娃”长大成人,向“家人”提出找部队。1939年9月23日,她牵着“家人”为她准备好的骡子,带着干粮,穿着阿妈缝制的新皮袄,继续装扮成男孩,挥泪告别“家人”而去。从此以后杳无音讯,阿旺直到去世的时候还在念叨他的“娃娃”。
红军当时三次过境,在若尔盖高原播下的革命火种,一直温暖着这片美丽的草原,照亮了它发展的道路。
红四方面军妇女工兵营战士陶秀英是四川苍溪人,入伍前是童养媳。1936年8月中旬,她随红四方面军过草地时为了护理负伤的战友掉队了,从此流落在若尔盖县求吉乡。陶秀英经常唱一首红军歌《挂彩歌》,——“一劝伤兵同志们呀,你在前方有决心。这次受伤又荣光呀,大家都来慰劳你。二劝伤兵你进医院呀,看护上药好好上。三劝伤兵你莫想家呀,家里田地有代耕。四劝伤兵讲卫生,手中不拿瘟猪肉。战士的一切不卫生呀,葱蒜下锅也不能吃。”——用美妙的歌声来劝解身边的人们讲究卫生。在她的带动下,全寨人逐渐形成了讲究卫生的好习惯。1986年,陶秀英因病去世,临终前她唯一的要求是把她埋在能看见红军三大主力北上的求吉山上。
红四方面军战士王道文(藏名王迪)是四川万源人,在长征途中流落于若尔盖县巴西阿俄寨。“红军在雪山草地艰苦征战,不仅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极度匮乏的物质条件,像伤寒、痢疾、肠炎、脚疾等疾病一直跟随红军。1936年,班佑乡和巴西地区发生了一场瘟疫,夺去了许多红军战士、当地百姓和僧人的生命……”王道文经常向自己的儿子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如今的巴西,已实施了“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帐篷新生活行动、‘9+3’免费教育计划、卫生事业发展计划”等民生工程,切实解决了农牧民的实际困难,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深受广大群众的拥护。王道文的长子泽波此时红光满面,带着微笑地说:“巴西变了样,变得越来越好了!”
巴西会议遗址
巴西纪念馆内景
八十年前,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打了第一个大胜仗——包座大捷。1935年8月底,在总指挥徐向前的指挥下,红三十军军长程世才、政委李先念率右路军第三十军和第四军一部向包座之敌发起猛烈攻击,采取诱敌深入、分割包围的战术,全歼企图堵截红军之胡宗南部第四十九师,攻占包座。在波浪汹涌的包座河畔,刚走出草地的红军将士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取得了包座战役的全线胜利,粉碎了蒋介石“围剿”红军于川西北的新战略,扫清了红军由四川进入甘南的障碍,打开了向甘南进军的大门,为实现党中央北上战略方针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在这场著名的战役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红四方面军战士、营山县人谢经仲,就是在包座战役中受伤流落下来的。当时,谢经仲正丢掉枪栓与敌人拼刺刀,却被另一个敌人从背后用大刀砍到头部,当场倒在血泊中。当他苏醒过来时,微风吹拂着他的脸颊,只见满天的星光照耀着大地,流星一颗颗划过天际,但身边再也找不到一个有气息的战友。谢经仲绝望地拄着枪杆慢慢移到胡豆地里,轻轻坐下来,撕下衣袖包扎头部,疼痛使他再一次晕过去。不知过了多少天,他再次醒来,悄悄顺着红军走过的路线前进(当年红军行军时会留下标记),终于到达了红军医院所在地亚沟寨。但是,医院早已跟随大部队一起转移了。伤痛又一次袭击全身,谢经仲忍着伤痛躲进森林里继续盲目行走,晚上到达一个村寨,走到一户人家门口便晕倒了。
此后,谢经仲便融入苟哇村普多寨藏家,成为纳乾家的一员。为了报答纳乾家的救命之恩,他拼命劳作,成为当地最勤奋的劳动能手。谢经仲一边劳动一边等待部队的消息,但几年时间过去了,却听不到部队的任何消息。
终于等到解放了,谢经仲听到了毛主席带领的红军胜利的消息,由衷地高兴,振作起来投入到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在共同劳动中,谢经仲与邻近村子的姑娘尚满相爱结为夫妇,身为木匠的谢经仲在村里盖起了一座座新房,用自己的双手改变着第二故乡的面貌。在翻天覆地的发展中,谢经仲经常教育妻子,使妻子顺利地被组织认可,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
当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改革开放的号角之后,全国上下迅速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若尔盖这样的偏远地区也加快了发展的步伐。谢经仲家里修起了新房,他的红军身份也得到落实,国家还按月给他发放补助。当年在长征路上浴血奋战的老红军谢经仲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1985年谢经仲在家里与世长辞,临终前要求儿女们替他回老家看看,跟老家的亲人们说说他的事迹,而后便安详地走了,享年71岁。
老红军谢经仲与世长辞了,但红军精神却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谢经仲的二儿子共产修也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当上了村支书,带领全村人在致富的路上奋力前行。女儿罗小蓉读完中专当上了光荣的人民教师,为家乡培育新时代的人才作出了贡献。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不仅影响了中国,也深深影响了世界,长征精神已是世界文化的一笔宝贵财富,它是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它超越了时代,超越了国界。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牢记红军长征精神并使之发扬光大,许多作家、记者、老红军将士的后代、企事业单位党员等沿着长征路线爬雪山、过草地,开展了重走长征路的活动,红军三大主力北上集中经过的若尔盖成为他们重走长征路的必经之地。
如今的若尔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若尔盖县委、县政府正带领全县人民发扬不怕困难、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长征精神,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依托自身的自然资源、独特的民族资源和厚重的红色资源优势,力争把若尔盖建设成拥有最大的高原旅游精品区、最大的牦牛生产示范区、最大的高原湿地生态功能保护区、最大的藏药生产加工区的高原明珠。
流落红军的后代见证了若尔盖的发展历程。雪山草地是红军长征途中最艰难的一段行程,在匆匆的行军、作战途中,许多红军战士因伤、因病而留在了草地,陌生的环境、无法听懂的语言、奇异的风俗都给他们的生存带来了挑战。红军长征过草地迄今已八十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生活在草地的流落红军经受了种种艰难的考验,融入到当地藏民族的群体之中。这是两种文化的融合,其过程充满了艰辛,也闪耀着人性美好的亮点。
班佑村
1935年9月5日,彭德怀元帅的外甥罗永佑在奉命率全排战士到离巴西较远的羊依寨收割粮食时,突遭袭击受伤,只好留在草地养伤,更名为更特。后来,罗永佑在当地安家落户,成为阿西草地一名牧民。如今,罗永佑的长子巴科已经当上了爷爷,住在宽敞明亮的牧民定居房中,右手摇着转经筒,左手拨着念珠,回味着父亲那段不平凡的经历。谁也不会相信彭老总的外甥竟然在若尔盖留下来并做了一辈子平凡的牧民。解放后,罗永佑还到过北京并见着舅舅彭德怀元帅,在舅舅的教导下,罗永佑一辈子没有向党和政府提出任何要求,当了一个普普通通的牧民,直到去世。
四川广元三盐场许家河人徐国富,与谢经仲一样参加了1935年8月的包座战役,当时是红四方面军三十军八十八师二六三团二营的一名勤务兵。徐国富经历了三过草地的艰难,后与流落求吉乡的女红军向金兰成家,生儿育女,一直在当地生活到20世纪90年代。徐国富的大儿子徐长友在村小学任教几十年,如今退休在家养老。徐长友激动地诉说着自家的变化:“儿子在包座乡中心校当校长,包座以前由于条件艰苦,当地老百姓称之为若尔盖的‘四大监狱’之一。而如今,包座修起了柏油路,网络畅通,老百姓住着宽敞明亮的楼房,开着小轿车。这是我们这代人简直不敢想象的生活美景。这是前辈们用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加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2015年8月10日,谢经仲的二儿子共产修在纪念红军长征过雪山草地胜利80周年暨三军同道北上纪念碑落成典礼上激动地说:“如今的若尔盖在国家惠民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县委、县政府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根据自身自然资源和厚重革命历史优势,审时度势地提出了‘依托大九寨、突出红色与民俗文化、发展大旅游,带动若尔盖大发展’的目标。人民群众顺势而为、团结奋斗,为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作出了不懈的努力。父辈们用无私的奉献,赢来了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将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理想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为构筑‘中国梦’若尔盖篇章而努力奋斗!”
如今的若尔盖,一湾宁静的黄河,一块神奇的湿地,一片辽阔的草原,一方圣洁的雪域,一个质朴的民族,宛如镶嵌在川西北边界上瑰丽夺目的绿宝石。这就是古老而年轻的若尔盖,我们期待着她焕发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辉。
(责任编辑/凌云设计/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