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立像

2015-03-17 17:27赵长河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4年45期
关键词:泪光塑像铜像

赵长河

本场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2013年4月27日,网友“RF忆江南”报料:状元考清华,母校立雕像。湖北来凤县某高中校园内,一个黑色大理石底座上,立着一尊半身人物雕像,下方用鎏金大字刻着人物简介,内容大致为:该校学生杨某以668分被清华大学录取,开创了来凤教育的新篇章,书写了平民教育的神话。

校长称是树立榜样,但学生说感觉很雷人。请就此事发表你的看法。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 这个材料的背后蕴含着三个哲学原理。一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一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一是“偶然和必然”的关系。同学们只有透过材料的叙述,看出这样的关系,才能不浮于表面地去立意构思。

1.从“手段与目的”的关系看,即使校长的目的只是单纯地激励学子不畏艰难困苦,自立自强,努力成才,这样的手段也是不可取的。这种为活人塑像,为一个仅仅考取清华的学生塑像的手段,岂止是“雷人”,简直是功利到荒唐。目的即使再真善美,如果手段是假丑恶的,那也是我们绝对要摒弃的。我们对这则材料的解读要忌庸俗的两点论:强调塑像也有激励人的作用!要知道,手段大于目的!

2.从“必然与偶然”的关系看,一个学生考取清华,就认为是“教育新篇章”和“平民教育的神话”,它与教育的整体推进——这个地区教育发展的必然诉求相比,实在只是一种偶然的现象。把一种也许只是偶然的教育现象用树碑立传的方式表达,显得本末倒置,目的不清。

3.从“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看,表面是表彰学霸,实际背后隐含的是教育的不公平问题。为什么偏远地区偶尔一个学生考取清华,就夸张得塑像立碑?那是因为偏远地区教育资源短缺,考取清华实在不易。所幸的是,北大、清华的农村考生录取率持续走低的不公平现象,已经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和纠正。表面是表彰学霸,实际还是教育目的错位的反映。

现场作文一

雕像的泪光

刘翔宇

当我们把孔子的雕像立起来的时候,我们期望继承并发扬他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立人达人”的仁爱之道;当我们把亚里士多德的雕像立起来的时候,我们崇尚的是他“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求真精神。这些塑像,彰显弘扬的是人类文明的永恒价值。而今天,当高中校园内立起来杨某的雕像时,校方追求的是什么?

他们追求的只是优异的高考成绩,只是那一张薄薄的能为学校带来荣誉的高校录取通知书吧?这样的追求是不是太浅薄了呢?难道我们的眼里就真的只剩下高考了吗?在这位校长眼里,恐怕是如此!

是的,高考能为国家选拔出高智商、能力强的人才。恰当地加以培养,这些人才将来有能力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但是,当我们红着眼睛,马不停蹄地去追求这样的高考成绩的时候,是否该驻足反省一下这过度追求的背后,我们真正得到了什么?滚滚向前的高考大河,千万学子欲过河,却只有一桥独悬。过桥者的呐喊声,淹没了落桥者的哀嚎声了吗?当尘埃落定,当喧嚣声歇,回望处,赫然矗立的是冲入清华学堂的高考状元的铜像。也许在他人看来,令这塑像熠熠生辉的是该生成绩的荣光,是学校教育的辉煌之光。可我看到的是这铜像反射的泪光,是千千万万个落榜考生站在铜像前的泪光。我还是要追问,我们得到的究竟是什么?

我们得到的是功利性的成绩而非兴趣爱好的养成,因为只有高分才能得到塑像的荣光。只要能加分,哪怕增加一分,都是一分光彩的聚集。于是乎,许多中小学生自小便加入学习乐器、舞蹈和奥赛的增分行列。即使不愿意学,家长也会催着去上课,催着去练习,为的只是中考、高考加个十分二十分。是的,一分压万人。于是乎,分数加了,孩子对艺术的追求死了,孩子对学科的兴趣也没了。一个铜像立了,紧盯分数的眼光绿了,追求知识真理的趣味淡了。一个考级的神童出现了,千万个“贝多芬”“莫扎特”没了。幸好,国家今年出台了政策,改革了艺术特长的加分制度。

我们得到的是盲目性的成长而非健康心智的树立。因此,一个个怪事产生了:学校中自杀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考生小小的心脏在威武硕大的铜像面前,实在是小得可怜。一次考试的失败,就有可能击溃考生的整个世界。他们眼里已没有了幸福,只有考试。他们的体内少了温热的青春血液和生命能量,只有冰冷塑像反射的分数之光。

我还是要追问,难道我们就是为得到广大考生面对铜像威压时失败的泪光吗?有朝一日,铜像也会流泪吧?为自己冤屈地沦落为分数的代名词。

昔日李贺有《金铜仙人辞汉歌》,咏叹亡国之痛、身世之悲。但愿,此处的校园铜像也早辞校园。想那时,铜像应该不会流泪了。因为,他终于从分数的代言物中脱身了。

教师点评:

作者真是独具慧眼!从一般人只能看到的塑像身上的金光中,看到了泪光。这泪光一是与此金光对照的千万个考生失败的泪光,一是塑像作为应试和分数代言体的冤屈的泪光。除了角度新颖的思考构思,行文语言的犀利敏锐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师亮分:

基础等级37分+发展等级18分=55分

现场作文二

荷花是如何被涂满污泥的

王金宇

自古以来,因无数文人墨客对其“出淤泥而不染”的敬仰传诵,那本性高洁的莲花,被众星捧月地眼盯、手捧、嘴吻。其实,污泥本就是荷花的生长环境。但是,当高洁的莲花被捧星的手涂满了俗世的污泥,被谣传的嘴溅满了唾液,莲花的高洁便不复存在。太多太多的高洁和美好,经世俗之人的污浊之手一触,蜚短流长之液一溅,便显得俗不可耐了。

学生考上了清华,这本是一件大喜之事。状元,也算是一枝独秀的莲花了。对于一个处于偏远边陲的县高中,实在难得。可是校方却以立雕像的方式纪念和宣传,将原本一枝独秀的荷花涂满了污泥,将原本值得称颂的美好瞬间破坏。校方那功利、粗短、庸俗的“手”将那状元,涂得满身污泥,滑稽可笑。正如有人所说,这样的形象和榜样相当雷人。

可是状元又何错之有?错就错在把鲜活的人塑成冰冷的雕像的校方。回望我们的生活,当你看到那本是体育精神的弘扬者,挂着金牌走上商业广告的舞台时,你是否也会向其投以鄙夷的目光?当你见到那对莫言过分的吹捧赞叹时,你是否也会对其产生灵魂深处的厌恶?给体育精神的代表者颁发奖牌,本是人们对自强精神的推崇,可广告者商业者非要将他们染上铜臭之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本代表着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肯定,可经世人的大肆炒作之后,让我们的精神文明再次折回原点。

世上从未少过珍贵的莲花,却少一方让它们清爽生活的天空。在我们不懂得怎样爱惜珍宝时,也难怪珍宝不会降临。我们本可以用更积极的方式面对那个考入清华的状元,传颂那些为我们国家争得荣誉的体育明星,赞叹赢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可我们却选择了最俗不可耐的方式对待他们。在那高尚美好的莲花上,自以为是地涂上了一层层恼人的污泥。不懂得用高尚的方式对待高尚事物的民族,不仅不会迎来高尚,反而会走向堕落。

“开创了教育的新篇章,书写了平民教育的神话”,这每一个字都使我痛心疾首。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学会用文明人的方式对待文明?我们什么时候才允许神圣显得神圣?

请给荷花一方纯洁的天空吧。

教师点评:

捧星其实情有可原,迷醉荷花之美当然也是人之常情。但当捧星变成了为活人塑像,当美丽的荷花被涂满了污泥,这样的捧星和迷醉就变得令人厌烦。作者对材料解读的角度,颇显思想的厚重与构思的创意,由塑像事件延伸到对待体育、文学及一切创新事物的态度上,又是立意层次的拔高和深度的拓展。

教师亮分:

基础等级37分+发展等级17分=54分

现场作文三

为生立像为哪般?

曲云鹏

几个月前,湖北某高中被曝出为一名考入清华大学的学生立雕像的新闻。初看时,觉得这做法合情合理;可仔细一想,便感到这样做甚为不妥。

先不说立像之目的,就立像一事本身就有些不妥。首先,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被立像纪念,要立像纪念的必是已故先人,抑或是贡献非常之人才,他们才有资格被立像。一介书生既非功高盖世之人,亦非驾鹤西去之人,仅仅是一张668分的成绩单和一份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何以立像于世间? 且当这是一种新的风俗,倘若你考一个清华、我考一个北大、他考一个复旦,雕像林立,哪还有半点学习的氛围?

而校方的目的更是令人啼笑皆非:树立榜样。雕像上自然不会有方法和经验,学生看着雕像也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且不说我们应该注意“因材施教”,而不能一概而论,既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校方何必兴师动众?还不如请那位学生办两三回讲座来得直接。校方不把时间花在研究如何教学上,反而把精力放在这种形象工程上,这样的做法实在是令人不能苟同。

这样的事情也并非个例。当年雷锋热的时候,各地大建雷锋雕像,导致很多人都“知其人,而不知其所为”;去年又流行起莫言热,莫言在国内几乎无人不知,然而真正读过莫言著作的人却屈指可数……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做法实在是屡见不鲜。

我们需要榜样,但是我们需要的榜样不是一个名字或是几尊雕像,而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希望这种“为生立像”的雷人现象能够逐渐远离我们。

教师点评:

作者抓住材料中事件的核心立论,先追问“塑像”的行为缘何,再追问“立榜样”的核心缘何,再由塑像的个例,联想到更广泛的类似案例。这样层层追问,是立论和驳论的过程,使最后的结论水到渠成,且具有更普遍的警醒意义。

教师亮分:

基础等级36分+发展等级17分=53分

猜你喜欢
泪光塑像铜像
形态各异的石窟(上)
浮尘
一生的惆怅
圆明园马首铜像回家
塑像和井
野花的悄悄话
借课本
【大照片】梦在远方,化成一缕香(舞蹈)
无畏少女
毛主席塑像今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