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飘
1979年12月某日9点50分,北京海淀区一所著名的小学里,随着一声响亮的下课铃响,3层的教学楼里传来了此起彼落的开门声,从教室里涌出一群群小学1~3年级的学生。孩子们或追跑打闹着在楼道里狂跑,或慢吞吞地向楼梯进发。1分钟不到,三层楼都被孩子们挤满了。我是三年级(2)班的学生,从二层的一间教室里随着同学一起向楼梯口走去,一边走还一边和身边的同学说着话。
当我走到一二层之间的楼梯中间时,前面的同学站住了。还没等我明白过来,身后的大队学生朝我挤了过来。楼梯不宽,我随着人流前后晃动着。突然,身后一个大力推压过来,我和我周围的同学不由自主地被挤下了楼梯。后面的力量越来越大,我的身体逐渐不由自己控制。前方有人被挤倒在地,随着一片哭声,我被人从后面一下子挤下了最后一节楼梯,身体不受控制地摔倒在楼梯前方的水泥地上。还没等我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我就觉得胸口越来越重,身体被挤压得出不来气,我张大嘴想喊,却出不了声。然后,我突然眼前一黑,什么都不知道了。
等我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学校医务室的床上。我的棉裤被脱了下来,正在煤炉上烤着。我恍惚听见有人说话,却听不清楚。我只好睁大眼睛看着站在我面前的老师,想说话却发不出任何声音。我看着那个老师的嘴在我面前焦急地开合着。这时,负责给学校看大门的大爷走近了我,他用盖在我身上的被子裹紧了我。很快我被抬到了一辆三轮车上。躺在车斗里,老师在我身边随着车走着,大爷则推着车。冬天的风很冷,我只感觉我的脸很冷,于是往紧缩了缩。三轮车从正在上广播操的各年级同学面前穿过,我只觉得无比丢人。我,到底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情?
从医院回来,我已经恢复了正常,只是脸色铁青,嘴唇发紫。后来我才知道那一天学校发生了踩踏事故,而我是被压在最下面的那个倒霉蛋。老师发现我的时候我已经昏迷,小便失禁,呼吸微弱。这件事过去不久之后,我被检查出了已过性心脏病,医生怀疑是我在事故中心跳骤停导致的。
这场事故的原因非常简单,绝对属于学校的工作失误。那幢教学楼有三层,但只有一侧有楼梯。整幢建筑物只有一个大门,大门由一扇对开的铁门组成。因为是冬天,所以门里面挂上了棉门帘,从里面看不出大门是否打开。每天上午10点前,都有负责的老师在下课铃响之前打开大门。因为10点是上操的时间,孩子们会通过此门涌向操场。然而,那一天上午,不知什么原因,大门并未打开,三层楼的所有孩子都在同一时间涌向了大门。前方的学生因为大门未开而站住了,后方从楼上下来的孩子们却并未停下。所有的老师还都在教室里收拾东西。在没有成年人的指挥下,所有的孩子一层一层向前涌动,最终发生了踩踏事故。
这个学校应该感谢事故发生的年代,那个时候的家长还没有维权意识。当天,那个老师在中午放学的时候对我说:“回去不要跟你父母讲这件事,你要知道,这么多人都倒下了,只有你一个人被送去了医院,是你的身体不好,你应该觉得不光彩,就不要告诉你父母了。”我被老师吓唬着,也没有任何人护送我回家,自己一个人走了20分钟才见到妈妈。我什么也没敢说,但是当母亲看到我铁青的脸色时顿时就急了,她问我,我也不敢说,最终她通过我的同学了解到情况。当妈妈找到学校的时候,学校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下情况,我妈妈非常生气,但是学校认为这种事情不算什么,又没有真正受伤留下什么后遗症(当时我在医院并没有查心电图),所以也就不了了之。而这件事的最后结果就是半年后我转到了其他的小学。
这件事在当时因为没有人员伤亡,并未有人报道过,学校也并没有重视。造成事故原因的老师是谁,最终我也不知道。但是,它却在我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创伤。我从那时开始就没有了同龄人的“好奇心”。对于人多的地方有自然的畏惧心理。每当我置身拥挤的人群中,就会不由自主地溜着墙边走。稍有异动,我就会赶紧四下张望,怕再次发生踩踏事件。
然而,随着我年岁的增长,这种心理阴影越来越淡,虽然我依然不喜欢人多的地方,但是我已经可以挤公交车、地铁了。我会在地铁换乘时在骤然缩小的过道里等待大多数人过去再走,但是至少我可以面对这样的场景而不会退缩。可是我却发现,我身边的人们,他们享受着他们的“好奇心”,坦然地面对着拥挤的场面,甚至还有不少人在拥挤到来时故意拼命挤,以此娱乐自己。
所有人都知道中国人的“好奇心”是格外强大的。周边发生了几个人聚起来的事情,就会引发更多的人前来围观。更不要说各种商场打折优惠、超市1元好礼、广场免费演出……凡是热闹,必有看热闹之人捧场。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而秩序对于我们来说,貌似是给别人制定的。稍有风吹草动,必有起哄架秧子之人。
2015年元旦发生在上海外滩的踩踏事件,就好像过往所有踩踏事故一样。虽然这里面有政府对于事故预警系统不完备的问题,也有大型活动分流工作做得不到位等因素,但是,不能否认人的意识在里面起了更大的作用。
中国人之间往往缺乏距离感。大概因为我们的周围总是充满了人。上了路,人挤人;进了超市,人挤人;出门旅游人挤人……从人类身体的正常反应来看,每个人与他人接触的时候都会不自觉地保持一个适当距离,一般来说这个距离应该在半米以上。但是,中国人的距离感在面对所求的时候就可以变为零。我们,用了不少于5年,适应了什么叫作一米线,保持了隐私该有的距离。我们不知道要用多久才能理性面对“有便宜可占”这件事。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之后,公安部门发布了很多如何避免踩踏,以及踩踏发生以后该如何保护自己的说明,这是一件好事。但是没有经历过踩踏事件的人们不知道的是,踩踏事件往往是瞬间发生的,在你还没有明白发生了什么之前,你已经身在其中了。所有的那些预防措施,也许根本来不及实施,你已经成为了踩踏事件之中的一员。作为一个曾经踩踏事件的受害者,我也有些建议给大家。
首先,少凑热闹,少一点“好奇”之心,多一点豁达的人生态度。
其次,去凑热闹没关系,但是进入场地的时候,比如商场、超市等,你最好先观察地形,看看都有几个出口。如果出口只有一个,当时人也很多,那么如果有突发情况,记住待在你当时所在之地不要动,不要随着人群乱跑,找一个离你最近的可依靠之物等着,等人群差不多走完了再走。
在这里说一下地铁。北京的地铁换乘时弯多狭窄,常常会造成上下班高峰期人流拥堵。如果你发现前方拐弯处有站住的现象,请不要继续向前,最好等大波人流走过,走在最后面。同理,在影剧院观众散场时也是如此。这里可以遵循“宁停三分不抢一秒”的行车原则。反正有的是座位,多等等不会耽误你太多时间。等人走得差不多了再退场,即便发生了踩踏事故,你也不会是其中一员。
参加大型广场集会,尽量不要向中间挤,学学“黄花鱼”未必不好,溜边走最安全。
楼梯、通道往往都是最容易出现突然拥挤现象的特殊地方。一定要记住,在这种地方尽量靠近有扶手或者有墙壁的地方。如果有孩子,一定要将孩子护在身前。走的时候尽量小心,如果身后有人突然向你挤过来,你在大声提醒的同时,尽量快速将身体靠向墙壁或扶手。
其实,我所提醒的这些方法,说来说去,就一句:适当与他人保持距离,才是真正避免踩踏事件发生的关键。
(编辑·宋冰华)
ice705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