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

2015-03-16 08:45廖才进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师德微笑德育

廖才进

【摘 要】 老师的言传身教,雕刻着孩子们的心灵,甚至影响着孩子们的一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对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 键 词】 师德;教师;道德形象

老师的言传身教,雕刻着孩子们的心灵,甚至影响着孩子们的一生。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便冰冻的感情也会融化。

教育的本质意义,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智慧的启迪,更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互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特点,决定了道德在教育中的力量和作用。

千百年来,道德形象一直是教师的基本形象。“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着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未来。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对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从三个方面简要阐述一下实验小学教师师德修养:

一、良心做人

良心做人,实质是做人要讲道德。谚云:“若失品格,一切皆失。”人之所以称作人,在于“有仁之仁当作人”。这种仁,面对父老兄弟有亲情,面对同事有感情,面对工作有激情;这种仁,内不自欺,外不欺人,己所不欲,决不施人;这种仁,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言到行到,行到果到,言必行,行必果。

人之所以能进步,在于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这种奋斗,是日日耕耘力作,月月总结精进,年年滴水穿石的不懈精神。生命之舟只有载满知识,才不会左右摇晃,翻沉搁浅。“知道事物应该是什么,说明你是聪明人;知道事物实际上是什么,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知道怎样使事物变得更好,说明你是有才能的人。”能力来自于经验的积累,来自于实践的锤炼。

人之所以能得到快乐,在于先难后获,尊重人,成全人,达和谐。这种尊重,发自内心;这种成全,竭尽全心;这种和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相辅相成。良心做人,说到底就是做人要有“道”,良心要有“德”。

作为我们为人师表的光荣的人民教师,怀揣着教育理想,传承过去肩负未来,充满对生命的敬畏,开启智慧的大门,以我们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以我们的道德唤醒学生的良知,以我们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良心做人,尽心做事,让我们师生共同体验,享受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

二、以德树人

胡锦涛同志强调: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师应有立德树人理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长期性,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个人认为立德树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积极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和时代精神教育

只有让广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未来,普遍认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能在其心灵深处构成理想和道德支撑。应以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立足点,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对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文化、生活方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这就要求我们深挖课堂的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紧跟时代主旋律,以电视报刊等媒体的重大节目、重大活动宣传为契机,吸收、借鉴人类发展的文明成果,以发展的眼光开展好民族精神教育和时代精神教育。

(二)大力推行学科德育

教材体现国家意志,国家具有民族精神。因此,学科德育就是国家精神的具体反映,学科德育就是实现学科“三位一体”目标之一“情感、态度、价值观”。育德与增智彼此交融,不可分割,只有同步进行才能互相促进。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模式,让教育回归本质,实现知识、能力培育与价值观培育的有机统一。

(三)培育学生健全人格

教育是用来培养人的。人是千差万别的,有思维、有感情、有不同需求的生命个体。如何让每个来到世上的人拥有一个快乐、幸福的人生,这是教育的宗旨和最重要的功能。应尊重个体生命的差异,为每个人提供适合其发展的人格教育、技能培养,发掘其潜能,维护其尊严,注重其内心的发展需求。教会其知廉耻、明事理,懂得友爱、尊重、敬畏和感恩,懂得尊重生命、尊重自然,维护促进生命和自然界的发展。尊重学生年龄特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珍视学生健全人格。

(四)提升育德育人能力

提升育德意识和育人能力,打造一流德育人才队伍。班主任、思品课教师、学科教师,如何靠威信、靠经验、靠品质、靠才能、靠工作,直接影响一个班级的风气、士气和人气。首先自身要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直、正当、正派是教师的核心品质;其次,处事要公,“公生明,廉生威”,以公心换人心;第三,要有关爱之心、体恤之情,真心实意为学生传道授业。

三、快乐喜人

人有喜怒哀乐之本性。“快乐是舒适畅快与幸福满意。”快乐是一份心情,快乐是一种能力。能力是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实现快乐的能力既不可与生俱来,也不可能自天而降,只能在社会活动中靠学习、靠思考、靠实践而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提高,主要体现在对人要有宽容心、对事要有辩证脑、对信仰要有钢铁志。

以己为喻,方能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容人所不及,谅人所不能,怒人所不知,礼人所不欲,让他人快乐。地厚者自平,宽容者自乐。

沙中有金,玉中有石。这是事物的辩证法,也是生活的辩证法。这就需要学会辩证思维,对事物用“两点论”,乐观对今天,快乐对明天。

人不能没有信仰。缺失信仰,精神就会空虚,灵魂就无所依存。有信仰就要居敬,以持其志。立志才能定其本,志高才可意致远。有了定本致远之志,才能遇难不退,遇险不惧。面对乌云飘来,静观云卷云舒;面对春暖乍寒,照看花落花开。顺境,淡然,不趾高气扬;逆境,泰然,不头垂气丧。只有极度信服,尊重并为之奋斗的才能叫信仰。

健康的心态催发愉悦的花朵。真正的快乐,是“人的心理和谐。”这种看不见的和谐,是快乐的基因,无须环境的烘托,也无须外在的回应,更无须财富的支撑。

快乐是杯美酒。趋于避苦人之常情。健康、亲情、闲暇、幸福这些快乐源泉等不来、想不来,而要靠自己干出来、创出来、搏出来,福由心造。美酒是酿造出来的,没有辛勤的汗水,没有愉悦的心情,也就没有美酒,也就品不出美的滋味。

快乐,是需要微笑的。这是因为:微笑是一个标志。它标志着:面部的武装已经消除,嘴巴上的哨兵已经换岗。微笑是一种宣示,它宣示着:与人疏远的沉默已经结束,与人接近的叙说已经开启。它表达着:吾心谦和,与人为善;相逢一笑,重金胜玉。微笑是可亲的,微笑传递出的是快乐。笑由喜悦来,相从心头出。微笑是可敬的,微笑传递出的是友善。微笑是可贺的,微笑传递出的是再造。一笑失百忧,生命如逢春。希望全校教工多些微笑。微笑在心,心动笑发。心之精微,喜形于色。微笑在诚,诚动笑出。诚可生情,情可生笑。只要微笑,成功不远。学会微笑,以柔克刚。笑口常开,青春永在。

快乐是能力,能力兴细致。只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好学不倦、慎思不断,明辨不止、笃行不变,那就一路欢歌,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让快乐时时处处事事伴随着我们的学生,让实验小学的学生快乐地学习、快乐地生活、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陈宗厚. 师德修养[M]. 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6.

[2] 马慧婷. 新时期师德建设研究[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3] 李长娟. 有效教学与师德修养[M].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9.

猜你喜欢
师德微笑德育
致良知与师德
《微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Smile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种微笑
诱人微笑线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