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协武
延安是历史文化名城,是革命圣地,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战斗过十三个春秋的地方,是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在这里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人们,感到无比的幸福。但是,这个幸福是来之不易的,是无数革命先辈前仆后继,经过艰苦卓绝斗争得来的。
一、红军围城司令部与国民党城防司令部签订停战协定
1935年,延安城由国民党军高桂滋部驻防,他们一日数惊,胆战心怯地守着城。红军夜里常出现在东、南、北关扰袭,白天有时也在山头与白军进行游击战。城内物资供应紧张,高桂滋部和民团守军隔三差五出城抢粮度日。1936年东北军开来增援部队,城内外驻满军队,军粮全由飞机送来,柴火缺乏,竟将南、北各川树木都当作柴火烧掉。尤其北门外文庙和东门外宝塔山下果园也遭毁坏,困难越来越大。
1935年12月,党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著名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政治局会议,制定“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成立了以叶剑英为书记的“东北军工作委员会”,下设安塞、延安两个工委。根据中央部署,围城红军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印象逐步深入。红军曾派苏高盛、梁玉成为代表进城与国民党商谈送粮事,竟被高锦尚县长下令活埋了。东北军及城内派出去的代表,都安然回来了。东北军士兵气愤的把高县长打得满街跑。后来以东北军赵团长为首,由国民党守军、延安民团和逃往延安的安塞民团共同组成城防司令部。围城红军驻柳树店,司令员李景林,辖独立营的四个连和十个游击队,以及数千赤卫军。
国民党组成城防司令部后,红军围城司令部派柳树店段道士进城联系停战事宜,高锦尚又要开杀戒,被赵团长制止了,并回信给围城红军。从此双方展开了往来,关系逐步加深,谈判进展顺利。党中央指定吴亮平草拟的停战抗日协定,得到双方的一致同意,由围城司令李景林与城防司令部参谋主任布师方,在柳树店签了字。据李景林回忆,协定的条文大致内容如下:
中国国民革命军延安城防司令部
中国抗日工农红军延安围城司令部
停战协定
一、双方在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原则下,立即停止互相进攻。
二、划定离城五里内为城防区,五里至十里内为中立区,十里外为苏维埃区。除桥儿沟为了保护飞机场城防司令部派兵驻扎外,双方武装部队均不得在中立区活动。
三、中立区内居民自行组织抗日救国会,维持治安,双方均不得干涉。
四、双方居民与中立区居民之间互相有争讼时,由中立区组织调解委员会调解之。
五、在东柳树店西枣园各设立公共市场,双方军民人等均可自由集会贸易,由苏维埃政府组织贸易管理及票币兑换,市场内完全使用“苏票”。持国币者,须先向兑换处兑换后再行交易使用。
六、由苏维埃区内动员人民到市场卖米、盐、柴、炭,保证供给城内军民所需,物价在交易时自由谈判。
七、定约后,双方逃兵罪犯须互相交送回原管理部属,如民间隐匿不报无法追查者,不在此例。
八、双方负责人可写介绍信,派人到约定之接洽地越境公干,但红军进城时,不得穿红军制服。
九、本协定用汉文复写两份,双方各执一份。除双方负责人知晓外,不得向外宣布,暂不定期。如某一方欲宣布无效时,须预先通知对方。
城防司令部代表 布师方
围城司令部代表 李景林
于延安柳树店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二月 日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六年二月 日
此约签订后,双方立即停战,统一战线随即形成,城外围城司令部即行取消,在两个市场设苏维埃政府办事处。开始白区商人和群众来的很少,后经宣传,在集市上张贴“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东北军打回老家去”等标语口号,东北军官兵赶集的才多起来。有的同志伪装成小商贩,有意跟他们兜生意,渐渐交了一批朋友,宣传抗日统一战线政策,乘机把宣传品扩散到白区。而城内民团却违反停战协定,1936年10月一天拂晓,200多人突袭我安塞工委所在地裴庄办事处,大肆抢掠群众财物,捕去办事处主任吴章明等6人,除1人具保释放外,其余5人杀害于城外文庙滩。
二、周恩来指示延安城尽可能争取和平解放
“西安事变”前,延安农村已基本红遍。1935年5月,在梁村小刘沟成立延安县革命委员会。7月在麻洞川炭窑沟成立红泉县革命委员会,龙儿寺成立肤甘县革命委员会。9月撤销肤甘县,成立肤施县革命委员会。1936年4月,根据周恩来与张学良在肤施城内天主教堂秘密会谈,达成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协议,东北军撤离延安。城内守军高桂滋部、县保安队和延安民团及安塞民团,龟缩在城内再不敢出来窜扰,城头街巷明碉暗哨有30多处。消息闭塞的延安城,突然听说“西安事变”扣押了蒋介石,17日又目睹了张学良派飞机来延安接周恩来赴西安商谈国事,更加胆颤心惊,恐慌万分。
周恩来、叶剑英、秦邦宪一行12月16日下午抵达延安城北我工委住地李家坬,工委书记王英即汇报了延安的情况,并请示对延安城怎么办?周副主席指示:“明天我们走清凉山这条路去飞机场。你和许参谋明天早晨先到城外和敌人约个地点当面商谈,让他们不要阻挡我们去西安谈判。关于延安的解放问题,尽可能争取和平解放,如果不行,就等部队来解决。”
17日晨,王英和许参谋带几个人到清凉山下河滩里与高锦尚谈判。此时周副主席一行已沿着清凉山下的沙石小道走向飞机场。敌人在城墙和清凉山都布有监视岗哨,谈判地点也在射程以内,他们也可能怕伤了自己人,一直未放枪。周恩来到机场时,张学良的飞机已徐徐降落,上前迎接的是校官刘鼎(我地下工作者)。正当周副主席准备登机起飞时,高锦尚大概接到西安方面的指令,骑马赶到机场为周副主席送行。大约下午两点左右,周副主席和随同的秦邦宪、罗瑞卿、李克农等一行登机起飞后,高县长又邀请未能同行的欧阳钦、宋裕和等进了延安城。城里做哥老会工作的李仲英派人告知“高县长可能要搞鬼”。黄春圃司令员以家里有急事立即与同志们出城返回原住地。
根据周副主席“尽可能争取和平解放”的指示,我工委当天即派骆鸿勋进城找到教员孙铭作瓦解敌民团的工作。我党在城内古楼旁由地下党员姚安吉开设的“天德号”烟酒铺作为秘密联络点,经过做工作,有两个中队准备起义,多数打算逃跑。工委决定,如起义成功,即攻占北门,接应红军进城。又派“哥老会”的几个大爷进城,策动民团曹清俊中队起义。城外到处散布红军就要攻城的消息,同时派游击队和赤卫军在周围山头白天控工事,晚上点火,以示我军声势浩大,使敌人惶惶不安。一切布置妥当后,工委即移至距城较近的兰家坪指挥。
在围城红军的威慑下,17日晚,伪县长高锦尚带领延安李翰华民团百余人溜出南门登东山逃走。18日凌晨,安塞民团张海燕和延安民团曹清俊率部起义,占领城南山制高点和北门,其余几个中队数百人,原地未动,等待红军收编。1936年12月18日凌晨,和平解放古城延安的日子终于来到了!我红一团在团长黄罗斌率领下未放一枪迅速进城,接管城防。天明,黄春圃(江华)司令员也带领部队赶到。全城居民自发拥到北门口敲锣打鼓迎接红军进城。红军首先收缴了未起义民团的武器,愿回家的发给路费。接着接收了伪县政府机关及所有军械弹库,释放了政治犯,关押敌特分子。随后组成“各界抗日救国会”履行地方临时权力,发放粮食,救济贫民,颁布政策法令,出安民告示,社会秩序迅速得到恢复。全城军民在南关大操场隆重集会,热烈庆祝延安解放,庆祝这个古城的新生。延安和平解放为党中央1937年1月进驻延安创造了条件。
三、新生的市政府胜利诞生,双重政权不复存在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结束了国共两党之间的十年内战,形成了国内和平的新局面。1936年12月25日,主力红军进入延安后,实行抗日统一战线的新政策,不再推翻国民党政权,不再进行土地革命。
1937年2至9月,国共两党多次谈判,国民政府确认了陕甘宁边区政府,但并没有认可边区具体的管辖范围。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留守兵团司令员肖劲光,多次致电国民党天水行营主任程潜,要求确定边区范围。程潜回电,只同意边区范围十二县内撤销国民党所派县长。其他县,一方面有抗日民主政府,大都在原苏维埃政府所在地,不在县城。另一方面又有国民党县政府,县政府都在原县城,同时有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国会。
1937年春,肤施县并入延安县,住东川川口村,县长刘秉温,管辖农村8区47个乡。而和平解放延安时逃走的国民党县政府在城内恢复,派来马豫章为县长,后派马濯江继任,到任不久即秘密组织保甲。由于失信于民,一切企图都失败了,虽有县政府之名,而无县政府之实,人民均不为其意。1939年夏,高仲谦继任国民党肤施县县长,也不过守着两个空窑洞而已。在群众“取消双县制”的呼声下,1940年春,国民党才撤销肤施县。国民党县党部指导员高仲谦主张抗日又愿意留在边区,受到边区政府的友好接待。
此间,我党各界抗日救国会管理延安市一切政务。1937年夏成立延安市公安局,10月成立延安市政府。离城五里以内地区都划入延安市管辖,城郊分为东、南、西、北区。首任市长马南风,不久由高朗亭继任。市政机构逐渐健全,民主运动随之发展。各种群众团体商会、工会、自卫军、锄奸团、妇女、青年等组织相继成立。延安市的社会政治生活、人民的经济生活为之一新。延安这个古老的城镇几千年封建的政治、经济、文化,在历史上划了一个句号。
古城延安和平解放是对革命的一大贡献。研究和了解解放的前前后后,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延安的革命历史,怀念革命先辈,感恩幸福生活,为建设幸福延安、圣地延安、生态延安做出积极贡献。
栏目责编:魏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