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亚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方法,分为两大类型:一是单独设立探究(研究)型课程;二是在历史学科内进行探究性学习方法的渗透。本文所探讨的是第二种类型。下面就以“对外开放”一课为例谈谈。
探究主题一:贫穷落后开放变通
【幻灯片展示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材料一:《邓小平文选》中对外开放的原因阐释。
材料二:中国1970年代的三大外交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相关内容。
材料三:教材中对外开放的阐述。
【设置问题】
1.中国为什么要对外开放?
2.中国为什么能对外开放?
3.概括对外开放的含义(基础、原则、内容、目的)。幻灯片展示材料。
探究主题二:初步形成硕果累累
【结合幻灯片的动态示意图和提示问题,由学生分组对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进行讨论,总结并派代表发言。】
材料一:中国对外开放的动态示意图。
材料二:特别行政区的含义和权力。
材料三: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优势。
材料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特点和分布。
材料五:深圳、浦东开放前后的对比图片、数据。
【设置问题】
1.中国是如何迈出对外开放第一步的?经济特区“特”在何处?特区的创办有何影响?
2.这里的经济特区与港、澳特别行政区是否一样?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3.经济特区创办以后,星星之火是如何发展成为燎原之势的?(1980年代——1990年代初)
4.课本中提到,继经济特区之后,我国政府又在沿海开放城市和其他开放城市划出一定的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请谈谈其特点和影响。
5.1990年我国对外开放的重点在哪?有何优势?目的何在?结果如何?
探究主题三:特色鲜明长期发展
【回顾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图,引导学生总结特点】
【设置问题】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有何特点?
【幻灯片展示我国对外开放的两大战略,引导学生探讨深化对外开放的出路】
材料一:“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代表团团长石广生签字”的图。
材料二:当今世界全球化的趋势图片。
材料三:中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的数据、图片。
材料四:中国走出去的经典案例:海尔集团、格力集团。
材料五:江泽民在香港“2001《财富》全球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
【设置问题】
1.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面临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新形势,我国的对外开放该何去何从?
2.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应当如何融入中国对外开放的大潮中去?
在上述课例中,笔者将“对外开放”这一课设计成三个探究主题,通过创设丰富的情境,提供多样的史料,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逐步探究,最终帮助学生构建对外开放的知识体系。
结合以上课例,笔者总结出将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渗透于历史教学中的几个策略:其一,创设丰富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是解决问题,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新的收获。其二,选择适切的历史资料,鼓励学生自由思疑。问题提出之后,教师就该适当放手,做一个引导者,给学生提供适切的历史资料,鼓励学生积极自主进行思考,给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其三,开展多样的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合作释疑。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见解,通过不同观点之间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得出最终的正确结论。其四,布置后续的延伸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布置后续的探究性学习作业,作为课后延伸,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到家庭和社会进行力所能及的访问、考察活动,既是对课堂的补充,也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能力。
总之,探究性学习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是值得广大高中历史教师认真思考并积极付诸于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者单位:江苏锡山高级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