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桂兰
西班牙的塞戈维亚有条修建于公元109年的罗马大渡槽。上个世纪,有人建议:罗马大渡槽是一项宏伟的工程,应加强对它的保护并列入历史遗迹。这一建议得到了广泛关注,于是人们重新修建了一条管道,取代了古引水渠。可是,当管道铺好后,古水渠却发生了质变。经过几年的风吹日晒,那些古老的砖、石渐渐地开裂,古水渠不久就坍塌了,一个历经千年而不倒的古迹就这样毁于一旦。而与之截然相反的是位于我国四川省的都江堰,却一直延用到今天,依然发挥着作用。两个历史古迹不同的命运,不禁让人喟叹:同样的古代水利工程,差距为什么就这么大呢?
不难看出,前者因为人们的“爱心”而被闲置起来,以至于过于“悠闲”而导致消亡,实乃让人惋惜。后者却因始终发挥着应有的作用而“宝刀未老”,激情四射,历经千年而不倒。不由得联想起教师的专业成长。很多教师历经多年的拼搏奋斗,渐渐步入到“名师”“骨干”的行列,也进入到了职业黄金期,本应发挥更大的作用,可有些教师荣誉有了,职称到手了,却渐渐疏离了教育教学的研究,失去锐意进取的钻研精神,丢掉了锋发韵流的思想,遗忘了“初心”而难得始终。泯然于众人中着实让人痛惜。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一味地闲置下来,拳生疏曲无调。”教师唯有守住教育的本真,莫让自己闲置下来,我们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首先,教师应在持续的“学”中保持自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教师应时刻保持初入讲坛的热情,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在学习实践、反思、写作中守住“初心”。倘若教师抱着已有的荣誉、成功而不思进取,用老经验、老一套“站立”讲坛,吃老本,拼体力式地教学,势必导致知识结构的老化,教育教学素养的滞后,也必将在社会快速发展中处于劣势。唯有通过不间断的学习提升教学素养,增强教书育人的能力,夯实自己的文化底蕴,让自己始终处于“只缘身在最高层”的位置,从而以高远的眼光审视自我、开阔的文化视野剖析教育,在“无情地解剖自己”的过程中,让自己的教学更有灵气、大气,给自己的专业成长注入充足能量的底气。
其次,教师要在深入的“思”中走出自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和思永远是一对孪生姐妹,彼此依附,相互促进。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反思是教师发展有力的助推器,在不断的反思中知不足,明其行,教师才会具有超强的“方向感”而不至于偏离轨道。而“一次备课吃一生,一种讲法行一辈,一个模式走江湖”的方式,只能让教师变得鼠目寸光而日渐“衰退”。其实,我们不妨转变一下工作思路,主动地走出“舒适圈”,增强自己的反思力,提升自己的实践力,自觉地走进更为广阔的教育天地,寻找教育的“桃花源”,在丰富、完善、走出自我中,教师才会快速地成长起来。
再次,教师要在“行”中回归自我。“行胜于言”。教师只有在教育实践中才会不断反刍自己的教学,知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地打造自己,不追风,不盲从,守住教育的本真躬行而为,在回归自我之中,更加地专注于教学,专情于教育事业。看似“不显山,不露水”,成长速度也可能会慢下来,过程也会曲折一些,可我们始终是在做正确的教育之事。我们行进的过程也会更加坚实,我们的成长发展也一定会厚重起来。
教育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探索的事业,只要我们抛弃“闲置”的认知,不断唤醒教育激情。那么,教师成就的远不是自己,还有身边的人,而这才是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
(作者单位:山东泰安市泰山区上高街道凤台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