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主题 拒绝平淡

2015-03-16 06:26李立军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14年7期
关键词:升华绿叶道理

李立军

在写作中,把文章的境界从所描述事物的表象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实现文章的主题由浅入深、逐步深化的目的,就是对文章主题的升华。一篇优秀的作文,总会在主题的升华方面下一番功夫,才能有效避免平淡。

2013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作文题:

绿是色彩,绿是生命,绿是希望,绿是慰藉,你的心中自有一片绿……请以“绿”为题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③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绿”本来是一种自然的色彩,但在人们惯常的思想观念里,赋予了“绿”种种特定的含义,正像写作引导语所说的那样“绿是生命,绿是希望,绿是慰藉”,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绿。那么,我们以“绿”为题写一篇作文,就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绿色”这个表层含义上,而应该写出文章的深度。下面,我们就从四个方面对这个题目进行解读。

1.准确审题,切合题意。审题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弄明白命题者的意图,把握住写作的方向及写作的重点。从邵阳市2013年中考作文题目“绿”来看,命题者有意给考生设置一些审题的梯度,让细心审题、有能力审题、对命题意图理解透彻的考生写出切合题意的作文来。从写作引导语我们已经读出了“绿”的深层含义,我们在写作时就不会再停留在表层含义上,而是要围绕着“生命之绿”、“希望之绿”、“慰藉之绿”的主题来写。当然,不是说要在一篇文章中表达出“绿”的所有深层含义,只要能从某一方面深入挖掘,写出文章深度即可。

绿,是我长久以来的一个梦想。每当我看见城市里那一根根慢慢升腾的乌黑烟柱,去渐渐碰触那一片片漂浮在空中的洁白的云朵时,我的心里总有说不出的酸楚。我在想,让所有工厂里的烟囱都不再放出黑烟,让所有的白云都不再被染黑,让爬上烟囱的绿叶绿色代替黑色的浓烟,让环保代替污染,让我们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好!

可以看出来,上面文段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表达了自己的绿色希望,这样写作就比较切合题意。

2.明确立意,突出中心。不论是写人、写事还是写物、写景,我们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或者揭示某种道理。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是最根本的要求。我们是要表达对“生命之绿”的赞美,对“希望之绿”的期待,还是对“慰藉之绿”的感激,以及要揭示有关的生活道理,这都是立意的范围。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力求立意新颖、深刻,就是说文章要“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能透过生活的现象,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反映出较为深刻的主题。再看下面的文段:

取过一个茶壶,放入蜷缩的茶叶,沏上热热的水,叶子便上下翻腾着,仿佛苏醒了一般。睁开睡眼,舒展了身姿,于是得到一壶如碧潭水般的绿,就连同升腾起的雾气也成了缥缈的绿了。香气四溢,我不禁想起江南水,也不过如此清澈透明吧。翠绿弥漫着,那顽强的生命力让我暗暗赞叹,这一抹绿,如此简单,却又为何让我如此心动?望着不语的绿,我才明白:正是因为简单,那么干净、纯美,才让我心动。

沏一壶绿茶,就能有如此多的发现和感受,我们一方面感喟作者的观察和联想能力,另一方面也应该学习作者寻找、确定文章立意角度的方法。

3.精当选材,丰富底蕴。所谓精当选材,就是作者所选取的材料要能充分体现出主题来,能准确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意图。比如用“绿”这个题目来表现“对生命顽强的赞颂”这个主题,我们有这样几个写作对象可供选择:一是生机勃勃的绿色草坪,二是岩缝中一棵柔弱的小草;三是养育在花盆中的一株绿色植物。如果围绕它们演绎故事的话,好像那一棵柔弱的小草会更容易勾勒故事,更适于表现主题。另外,我们在选材的时候还要充分领会选材的典型性。所谓选材典型,就是所选之材具有的代表性,既有着事物的共性,更有其个性特征,是其他材料不可替代的。

4.巧妙表达,适时升华。写作“绿”这个题目,没有文体限制,可以借物抒情,可以托物言志,也可以通过叙述事件揭示生活的道理。因为“绿”是个相对虚指的题目,我们在写作时需要做到虚实结合,落到“实”处,通过具体的人、事、物、景来表达主题。但是,在必要的时候,一定不能缺少了对主题的升华,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更有意蕴。

人生难免也会遇到像爬山虎那样的挫折,但只要我们活着,就要像爬山虎那样拼搏,总是能创造奇迹的。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也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片绿叶,这些绿叶要经过风吹雨打才能更茂盛,珍惜属于自己的每一片生命的绿叶吧,你将会拥有一片绿色的海洋。

一场大火让满墙碧绿的爬山虎都干枯了,“我”对这一片绿色景象的消失感到惋惜不已。然而,不久之后,“我”却发现新的嫩芽正渐渐探出头来,寻找着熏黑的墙面。这些发现,让“我”由衷发出了以上感慨,也正是这些感慨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升华主题的方法有很多,以下几种方法比较容易掌握,便于操作:

一、由小见大

“小”是指具体的事物、具体现象,“大”则是事物的本质,是抽象的道理。“一叶而知秋”大概说的就是以小见大的道理。一片飘然而下的树叶,它那绿色叶脉仍透露出生命的讯息,能让我们想到一个生命的过程。叶子由绿到黄,再到枯萎,最后叶落归根,它无时不在奉献着自己的生命和能量。由一片叶子写到生命,写到奉献精神,这就运用到了“由小见大”的手法。

二、由物及人

绿色的小草,虽然平凡、渺小,但却有坚忍不拔的生命力。这是很多人对小草的一种美好认识。如果再向前延伸一步,由小草联想到人,文章的立意则会更深刻。“人的生命,就像小草一样。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坎坷与崎岖,只要我们具有小草的精神,绝望之云终会驱散,希望之花将会常开。”简单的话语,就实现了由物及人的延伸。这种升华文章主题的方法,往往是在文章的前部分,对某种事物进行形神兼备的描写与刻画,而在结尾部分,把对这种事物的赞美转移到与这种事物具有类似品格的人的赞美上来,从而达到升华文章主题的目的。endprint

三、由事及理

文章先讲述一件具体的事件,在结尾处揭示或暗示这件事蕴含着的深刻道理。事件是道理的基石和依托,道理则是事件的深化和升华。下面佳作就讲述了自己与一株绿色植物的故事:从开始发现绿色叶子顿感振奋,写到暴雨夜对绿色叶子无限牵挂,不见绿色叶子颇感惆怅,到最后见到一大片叶子欣喜至极。在完整叙述故事的基础上,小作者想到了这株绿色植物的生存环境:缺少阳光,土壤贫瘠。“可是这片绿色能够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生长,而且生长得这么茂盛,它的意志是多么坚强啊!我不能不被它的精神所折服,所感动。从它那里,我学会了在挫折面前坚强,看到它,我对未来就充满了希望。”其实,这已经完成了由叙述事件到揭示道理的转换。

各种升华文章主题的方法大多都在文章的结尾处运用,文字不多,所占的篇幅极小,但它常常会使一篇文章变得更耐人寻味。因此,更有必要润色、打磨这些文字,让它们熠熠生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绿

靳超杰

我的书桌靠着教室北面的窗户,窗外是校园的白色围墙。窗与墙之间终日不见阳光,所以窗前是不会有人去种花养草的,甚至连一株杂草都不乐意在这块土地上生长。

有一天,我坐在窗前看书,不经意间发现自己的瞳孔里闯进来一点绿色。我很诧异:室内并没有绿色的东西呀。噢,是窗前!我这才醒悟。打开窗户,我清晰地发现在窗前的白色墙壁上,从校外爬上来一片绿色的叶子,绿得沁人心脾,绿得令人心旷神怡。我不知道这种植物的名字。但是看到它,我就有一种舒服的感觉。我仿佛融入了这片绿,闭上眼,我周围出现了一望无际的绿。正有一种“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感觉。

这小小的一片绿叶可真是不同凡响:它不但把窗前装饰得如此漂亮,而且它还在我的眼前、脑海里留下了一片永恒的绿色。

可是,第二天夜里下了一场暴雨。我躺在床上突然想到那片绿叶:它是不是已被雨水打得直不起腰了?我很想起床为它找个雨伞遮雨,但我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这是一场突来的雨实在太猛烈了。

果然我的担心不是多余的,清晨我在教室里早读时,发现墙上的绿叶不见了。我顿时感到很伤心,这一切都怪我,为什么我没有去给它挡雨?一个早自习的时间,我都在对着窗外的白墙检讨自己。直到老师用目光逼视我的时候,我才收回心思到读书上。

但第三天,我又欣喜地看到那片绿叶了,它的身子坚强地立过墙来,而且长得比以前更为壮实,色彩也更为青翠。更令人称奇的是,它的下面还有许多就要露头的绿色,也快爬上来了。到了第四天,哦,那是一大片绿色啊!我欣喜极了。

我知道,那是没有阳光的地方,墙根下肯定也不会有多少营养,但这片绿色能够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生长,而且生长得这么茂盛,可见它的意志是多么顽强啊!我不能不被它的精神所折服,所感动。从它那里,我学会了在挫折面前坚强,看到它,我对未来就充满了希望。

我明白,随着季节的更迭,眼前这片绿色将会逝去。但,我并不为暂时失去窗前的这片绿色而伤心,因为我坚信:明年的春天,它将会是一株更为灿烂的生命!

本文以墙上的绿叶的成长经历为线索,为我们刻画了一个顽强不惜的生命形象。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一片绿叶,然后是暴风雨的摧残,然而后来却出现一大片绿叶。绿叶越挫越勇的形象跃然纸上。这株植物的生命是如此顽强,而且它还是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从这里,小作者感悟到了生命的哲理,进而升华了文章的主题。endprint

猜你喜欢
升华绿叶道理
回归教材,让探究升华
绿叶和红叶
浅析升华现象成因
这只猫说得好有道理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桃娃娃
还在坚持的绿叶们
道理
智珠
喜欢你,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