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玥(南京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对群众舞蹈审美多元化发展趋势的思考
梁玥
(南京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改革开放以来,在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环境下,“舞蹈”已成为人们平日消遣娱乐、健身塑体的一种重要方式。群众舞蹈的多元化发展为大众的审美水平提供了一个崭新平台,其社会功能和作用随之引发思考。从民间自发的带有“自娱”特征的功能性群众舞蹈、有专业舞蹈编导介入的民间业余舞团到风靡青少年的“时尚街舞”和大众传媒的影响,无不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主要就群众舞蹈审美多元化发展趋势作分析,探求一条有利于提高生活水平和审美情趣、增强自身文化修养的健康的群众舞蹈之路。
群众舞蹈审美特征地域性时尚元素
引言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求后,大众的目光转移到精神文化层面,开始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自我艺术情操的陶冶。“群众文化悄然兴起,特别是舞蹈从专业神坛上走下来,以各种形式进入到大众生活中来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以舞蹈来陶冶情操,以舞蹈来塑造完美形体,甚至以舞蹈来圆一个儿时的梦”①。群众舞蹈作为群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天它已经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民间自发组织的业余舞蹈团体、专业舞蹈编导的介入、颇受年轻人喜受的街舞和各大媒体举办的舞蹈比赛等,这些群众舞蹈的传播形式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为群众舞蹈的未来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群众舞蹈通常由群众自发组织,以群众为主体,在群众中直接进行,是以群众自我娱乐为主要目的的舞蹈活动。它一般由群众自己掌握和应用舞蹈手段,通过舞蹈艺术的创造和传播来表现群众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生活。”②社会发展到今天,群众舞蹈丰富了大众生活的内容,以群众舞蹈的形式强身健体、陶冶性情、提高自身的艺术审美,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影响深远。
在当今群众舞蹈的形式中,以“健身秧歌”为例。“健身秧歌”是传统民族歌舞和时尚健身潮流相结合的典范,群众体育活动中从事秧歌锻炼的占一大部分比例。通过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健身秧歌已成为全民健身的主流,并形成一种文化深受广大群众喜受。健身秧歌既体现体育的特点,又保留一定的传统秧歌特色。“其套路主要是根据体育健身的特点和规律,侧重表现人的健美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倾向于规范性和即兴性,它对动作要求规范,即每一个动作的路线、方向和造型必须统一,注意克服传统秧歌动作的随意性,使健身秧歌的动作更有科学性和锻炼价值,从而为健身秧歌的推广和竞赛提供科学依据”③。健身秧歌这一锻炼形式体现出多种多样的体育美形式,包括身体美、行为美和环境美,充满雄伟和豪放、典雅和秀婉。如在城镇中,一些退休职工、一些白领中年等汇聚到同一地点,打开录音机,和着节奏,进行健身秧歌的练习,线路流畅、舞姿优美,个个精神矍铄,生机盎然。从某种程度说,群众舞蹈发展到今天,其基础的“自娱性”审美特征已经不仅仅存在于基础的表象,不单单为大众简单的强身健体,更多的则表现为大众积极向上的生活心态和要求身体健康、享受美好生活的愿望,并在流传中呈现健身、体育化的功能性审美。
群众舞蹈的大力发展,凸显了民间自发组织的业余舞团的重要作用,他们正在使某些群众舞蹈最本质的 “自娱性”特征向半专业化转变。以社区单位为例,舞蹈团体通常由热受舞蹈且具备一定舞蹈素质(身体柔韧性、协调性、表现力等)的群众组成,很多舞团会请专业的舞蹈编导参与,在专业舞蹈编导的指导下,他们在编排舞蹈作品的同时更加注重舞蹈语言和舞蹈结构的处理,在平时的排练过程中会更加注意科学有效地训练,使其原创的舞蹈作品向着更加专业的方向发展。群众舞蹈创作的最根本性质在于群众直接参与舞蹈文化创造的实践活动,其舞蹈作品是群众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艺术地体现其价值观、审美观及思维方式、文化心理等。虽然舞蹈的训练过程和作品的编排需要专业舞蹈老师的指导,但是舞蹈创作没有过多追求“专业化”,而是把自己的审美放在专业的舞蹈层面上。
值得肯定的是,很多群众自发编排的舞蹈在近几年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他们经过专业的培训后可以自行演出,虽然专业水平并不高,但是能够满足一般群众的欣赏需求。比如《俏夕阳》这个颇具地域风格的舞蹈,由58到71岁的老年人组成,虽年事已高,但仍充满青春活力。她们把皮影戏里的动作运用到健身舞里,她们的一招一式毫不逊色于专业舞蹈团体。“俏夕阳”舞蹈队的大妈们用俏皮幽默的动作和表情,诠释了这群老年人积极向上和健康的心态。由此可见,这种群众舞蹈由业余向半专业化的转变,使得群众舞蹈的层次随之上升,成为群众与群众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社区与社区之间的一种文化交流和传播。这种民间自发形成的业余舞团已经成为我国群众舞蹈的一个主流,已经扩及每个大中小城市和乡镇,并且一直呈持续良好的状态发展,在群众中间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往往能够带动周边群众共同参与到舞蹈的队列中,循序渐进地成为一种全民健身的良好的生活方式。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与地区之间文化差异大,各地方的民间歌舞具有一定的历史传承性,人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气质。各地群众舞蹈呈现的姿态迥然不同。各地方群众业余舞团在创作的同时要注意多角度、全方位地从地域性的角度选择题材,积累和收集大量素材,并提炼其精髓进行创作,使创作出的作品凸显浓郁地方个性和鲜明时代特征。
从地域性方面选材并不是简单地描摹当地的人物、风景等外在的形象,而应着力于挖掘作品的地域文化含量,将当地民众的精神风貌予以展现。如南通海安的海安花鼓,流传至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由于受到当地这一特定地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因此其表演形式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表现或淡然从容的生活情态,或热情奔放的生活状态,或温情如水的性格特点。如今,海安花鼓这一舞蹈形式在海安地区甚至全国各地得到了更广泛的推广和传播。在海安,当地群众将其发展为更大规模的广场舞蹈,成百上千的人们同时跳海安花鼓,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其在2008年的奥运会期间还被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导演组选定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表演节目。这种因地域差异带来的强烈的地域性群众舞蹈还有很多,凸显地方风情,鲜活的形象扑面而来,让大众欣赏美和享受美的同时,领略一方水土一方人的强烈个性,由此可见其艺术感染力与美学价值。
近年来,健康街舞在逐渐发展和完善中,已越来越不受年龄限制,从10岁到50岁的舞者,已渐渐形成一种共同的思想理念和行为方式。“街舞”这类充满活力的源于西方的健身运动在我国大行其道,风靡城市的大街小巷。人们将“街舞”视作一种运动时尚,并将其引入各大城市的群众舞蹈类别中。舞者以街舞形式张扬个性。街舞不同于一般的群众舞蹈,它对舞者的身体条件和灵活度要求非常高,具有高难度的技术技巧。但是其强烈的动感节奏和张弛有力的动作,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受并大力推广。
此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媒体传播得以高速发展,舞蹈的传播速度随之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舞蹈信息已不像从前那样闭塞,人民群众通过各种媒介对舞蹈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让人感受到了“懂得欣赏舞蹈的人才是真正懂得享受生活的人”。电视媒体等大众传播媒介的介入,拉近了舞蹈与群众的距离,国内外各大电视台举办的舞蹈节目,如中央电视台每两年一届的《CCTV电视舞蹈大赛》和三套节目的《舞蹈世界》、东方卫视的《舞林大会》、《星空舞状元》和湖南电视台的《舞动奇迹》等节目,收视率较之往年都呈递增趋势。这类电视舞蹈节目通过对舞蹈的舞台、灯光、服装等经过各种电脑制作后所呈现的惊艳的艺术效果,增强了舞蹈艺术表现的魅力,带给观众的不仅仅是一场场视觉上的饕餮盛宴,更多的带给了广大观众新的艺术审美,开阔了人民群众欣赏舞蹈的眼界,提高了人民的审美标准和审美期待。正如北京舞蹈学院刘青弋教授所说:“CCTV电视舞蹈大赛最大的成功是使喜受舞蹈或不熟悉舞蹈的观众坐在屏幕前观看了舞蹈,参与了舞蹈。电话、网络热线显现了观众参与的热情,显现出现代观众对舞蹈欣赏的文化高品位。”④其中,《舞林大会》、《星空舞状元》、《舞动奇迹》这类娱乐性舞蹈节目更是通过“明星效应”将舞蹈以一种全新的时尚方式呈现在广大观众面前,把舞蹈巧妙地与时尚元素结合,摆脱了舞蹈原本尴尬的境地,重新为舞蹈找到了一个新的位置,寻找到了一个令人民大众更易接受、更愿接受的新的发展契机,为群众舞蹈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舞蹈作品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通过肢体语言使人们从中获得极大的审美情趣和美感享受。群众舞蹈的繁荣,提高了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在忙碌的工作生活后通过各种形式的群众舞蹈可以找到一个放松身心的健康方式。群众舞蹈呈现功能性审美特征、向半专业化转变的审美特征、地域性特征和加入时尚元素的审美特征,这些特征在多元化发展趋势的带动下,为大众的审美开辟了新途径,能够让大众在自娱自乐的同时,提高生活品位,对生活和艺术的鉴赏建立新的认识,在强身健体的过程中,使得精神能够得到充分放松。
注释:
①胡东琦.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J].舞蹈,2006,7(299).
②崔文英.浅谈群众舞蹈的现状与发展.http://www.05005. 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64287.
③王凯,史健.扭秧歌[M].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2008: 207.
④刘青弋.动感空间[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1]资华筠,刘青弋.舞蹈美育原理与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1.
[2]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4.
[3]刘青弋.动感空间[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4]胡东琦.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J].舞蹈,2006,7(299).
[5]王凯,史健.扭秧歌[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