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南皮县寨子镇六合小学 061500)
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的思考
马凤亮(河北省南皮县寨子镇六合小学 061500)
农村小学作文一直是困惑着农村广大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针对这个问题,笔者浅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以期抛砖引玉。
农村小学作文现状思考
农村小学作文一直是困惑着农村广大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教师布置作文,煞费苦心,找不到适合学生生活的题目。更有不负责任的教师,随便扔下一个老掉牙的、毫无生活气息的题目,自己省心了。学生呢?自有他们的对策——有《作文选》呢,好对付。于是出现了这样的状况:学生作文不是照搬照抄、应付教师,就是勉强写出、语不达意、言之无物,遣词造句干瘪难耐,更不用谈字里行间充满真情实感,表达方式有次有序了。即便到了小学高年级,也很少见语言丰茂,情感流泻,动人心弦的好文章。怎样才能摆脱当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
写作,离不开生活。因为任何一篇文章都是在截取生活的画面,感悟生活的真谛,反映学生的喜怒哀乐,书写学生的心声,表达学生的心灵。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赞扬之,歌颂之,学习之,培养高尚的情操。有人认为,农村的孩子比城市的孩子生活天地狭窄,所以写作素材匮乏,其实错了。农村虽然没有城市的高楼,却有温馨的炊烟;虽然没有繁华的街道,却有广袤的田野;虽然没有城市的繁华,却有乡村的静谧……这是农村得天独厚的优势。一年四季,风景如画;几代生活,朴实敦厚……这些是写作取之不尽的生活素材。为何不激活学生对自然、对乡土的认识和热爱呢?如果教师都没有感受到,那么学生怎么会体味到呢?
语文教材,没的说,都是精品,是范文中的经典,需要充分利用,使得学生在学习教材中潜移默化,享受美的语言,美的篇章,学以致用。如果教师只是按常规教生字、词语、篇章结构,不开启学生享受美的窗户,这样的教学会与写作严重脱节。
比如,肖复兴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还有老舍先生的《养花》,写得多么细致入微,多么贴近生活,这些内容在农家院里很多都有,怎么不引导学生去观察、去体验呢?美存在于生活里,体现在文字中,这些并不需要高深的文字,只需淡如清水的描述,在平实的语言中显露情感。如果教师讲完了课文,然后结合课文内容布置一篇作文,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感悟、去体味、去描述,学生会不愿意写?如果教师的教学造成了学生写作的瓶颈,就不能埋怨学生写不出感人的文章。
阅读是开阔学生视野的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没有阅读就没有语文。阅读会和阳光促膝,会和天籁交谈,会从古今中外的名人身上汲取能量,会给贫瘠的处女地补充养分。这样幼嫩的禾苗才能在这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思考。因为通过阅读学生欣赏了精彩,积累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兴趣,引发了表达的欲望,这样写作就能水到渠成,文字犹如小河涓涓流淌了。
虽然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减少义务教育阶段统一考试的次数,但考试分数仍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所以部分教师为了班级的名次和学生的好成绩宁可让学生去背范文,这难道不是当今农村语文教学的悲哀吗?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摆脱考试的桎梏,培养学生创作的灵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只要广大农村语文教师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以饱满的热忱、高度的责任心精心设计每一次作文课,引导学生亲近自然、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我想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摆脱当前农村小学作文的现状,一篇篇异彩纷呈的作文就会呈现在大家面前。(责编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