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5-03-16 06:12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三闸镇中心学校734000
学周刊 2015年16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数学知识思维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三闸镇中心学校 734000)

浅析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麻忠治(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三闸镇中心学校 734000)

在现代的小学教育理论看来,教师不能将教学过程看做简单、单纯的知识传授的过程,而要把它视为能够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过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知识的传授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切不可将它们割裂开来。具体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因为学生需要用各种思维方法去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其中包涵相似知识点的比较与分析、概括总结、判断正误等,这些都是思维方法具体运用的表现形式。二是因为知识的学习让思维有了运用的内容,没有数学知识,学生的思维就如无源之水,得不到有效激发。我们都知道,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小学时代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思维更灵活、更敏捷,具备基本的数学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总结了一些自己的实施经验,望各位教师能够不吝指点。

一、在小学教学的全过程渗透思维能力的开发

思维能力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从学生一年级入学时,教师就要确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目标以及步骤,并时刻牢记对学生进行点拨,开发学生的思维。

如一年级学习“认识物体的大小、多少以及长短”时,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入手,不仅对所学知识进行比较,还要对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和现象进行比较,形成比较的意识;学习“加减法”时,要结合实物,如木棒、铅笔等,让学生的思维从具体的事物转变为抽象的数字,使他们的概括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教师要抓住教学中的有效时机,为学生创造实际操作的机会,引领他们多观察,并逐渐地将比较、分析、概括等思维形式融入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顺利地形成概念,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这种做法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如果教师没有及时地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开发和培养,学生就有可能会形成死记硬背的习惯。我们都知道,数学是需要理解的,不加理解的记忆是很难维持较长时间的。当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出现这种错误时,教师要及时纠正,否则错误就会越积越多,很难再改回来了。

二、在每节课的教学中都要渗透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无论是在阶段复习课上,还是在新知识的学习中,或是在学生做练习题时,都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训练时要注意与知识相结合,不能偏离所要讲授的主题。

以“20以内进位加法”的学习为例,我在黑板上写出例题,先让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写出得数,我下去检查一圈后发现基本上大家都能算对,只有少数几个学生算错了。我就要求学生说说是怎样得出这个得数的,再讲一讲自己计算时是怎么想的。尤其是对于那些算错了的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能够让他们对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理解得也更透彻。“凑10”计算法逐渐被学生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学生也学会了怎样类推,他们的计算错误也就彻底消除了。经过大量的训练,学生对本知识点的掌握日趋成熟,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思考的过程逐步缩减,以最快的速度算出正确的得数,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敏捷。

在进行新知识学习时,教师要做的不是将相关的法则和结论教给学生,而是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让他们自己分析、自己推理,最后在自己的总结归纳中得到结论,让计算法则成为学生的一部分。如学习“两位数乘法”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直观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把两位数乘法分解成用一位数乘或是用整十的数去乘。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应该将整十的数的乘积写在哪个位置上,最后思考概括,自主得出步骤。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对算理有深入的理解,还能够对例题进行抽象和概括,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拓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只是在每节课的结尾给出几道比较有难度的题目,用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或是专门拿出一节课来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这种做法并没有在一节课的全过程中贯穿思维训练,而是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了一个狭窄的环节,这种做法不仅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还会使学生的思维局限在某一节课上,而不是具体的学习过程中。

三、在教材的各个部分贯穿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的各个部分,如教学概念、数学计算、数据测量等项目中,教师仍然可以将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其中,不能放过任何一点。每个数学概念都是经过了无数人对数量关系抽象和概括而得来的,因为数学的本质就是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进行研究。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是数学的来源与根本,我们不仅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还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之中,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寻找知识,发展自己的才能。只有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融合在一起,让数学教学与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学生才能对生活中的数学有更深的感触,学起来也就会轻松、自然。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感知“圆”的概念,再通过多媒体演示几只猴子骑着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轮子的自行车赛跑的情景,让学生猜测谁能跑得最快,然后问大家:为什么骑圆形轮子的猴子跑第一?让他们思考、探讨,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较为简单的实际问题,给学生尝试、创新的空间,以发挥其智慧的潜能,产生创新的火花,不断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或答案不是唯一的。也就是要使学生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甚至是前所未有的独特想法。这样的提问,激发的是发散性思维,培养的是想象力。传统教学的一问一答式,只提供一种可能答案,一种解决途径,堵塞学生思路,桎梏学生创新意识。开放式的提问,推动了学生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维活动,学生结合各方面的信息,在产生大量答案的同时也获得了新奇独特的想法,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譬如在学习“分数”时,教师出示用红、蓝、黄三种颜色组成的长方形,继而提出问题,学生的回答既体现了三种颜色各占了长方形的几分之几,还体现了三部分之间的关系,学生的这些巧妙回答,只有在开放式的提问条件下才能产生。可见,开放式提问考查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真正理解情况,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也提升了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贯穿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必须从源头抓起,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一抓到底,务必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责编 赵建荣)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数学知识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