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教学

2015-03-16 13:55:16
学周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新课改主体探究

(河北省冀州中学053200)

新课改下如何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教学

孟伟闯

(河北省冀州中学05320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学的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不再只是单纯地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一系列全新的教育理念,使得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我们的教学,如何在新课改下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展开快乐而主动的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呢?对此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重在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积极的非智力因素,但它在认知活动中却起着重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对教学的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教学中只重学生智力因素的调动,忽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而没有以兴趣为代表的非智力因素参与的智力活动是繁重而劳累的。这也正是传统教学中师生付出了许多的时间与精力,但学生的整体水平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就必须要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只有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积极调动一切因素来展开学习,不断地展现个性,闪现智慧、激发创新,学生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思维与注意力集中起来,让学生对认知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如图片导入、悬念导入、谈话导入、故事导入、音乐导入、情景导入等。如在学习《邹忌讽齐王纳》时可为学生设计悬念,如下导入:历代君王要成就一代霸业,身边都需要有几个敢于进谏的大臣,而劝谏能否奏效,既要看君主的贤明,又要看进谏者的技巧。有多少谋臣良相因进谏而丢掉身家性命,伍子胥赐剑自刎,史迁蒙宫刑之辱,屈原被放逐。而邹忌向威王进谏,齐威王接受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他是如何做到的呢?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二、重在参与,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高效课堂建立在学生主体参与的基础之上。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次要从属地位,只是接收知识的容器,学生并没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的教学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构建高效课堂就必须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以主体身份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为此教师要对师生角色进行重新定位,要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将新课改所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渗透于教学全过程。

首先要尊重学生。教师要放下自己的权威,尊重学生,俯下身来,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强化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要坚持少讲,科学利用教学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参与教学,以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让整个教学围绕着学生有效展开,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堂。

三、重在探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提倡要让学生展开积极探究,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探究中自主地构建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将知识毫无悬念地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要学会留白,学会提问,在知识的重难点处,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在探究中强化学生的理解,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达到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

如在学习《琵琶行》时,我将教学留给学生,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带着特定的问题展开认真阅读,在阅读中思考,并展开充分的交流与讨论,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与思维所形成的认知理解更深刻。经过这样的自主探究,在教师的相机诱导与启发下,大多学生读第一遍就可明确琵琶曲的情感与曲调变化;读第二遍时就可以分析作者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读第三遍时就能身临其境,进入诗人的角色亲历其事、亲闻其音,这样更能让学生带着特定的情感展开阅读。

每读一遍,学生都可以有新的认识,这样层层深入,就可以达到学生对原本抽象而枯燥的文言文的深层理解,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所学到的不再是教师所机械灌输的知识,而是主体参与、自主探究所主动构建的知识;不只是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能力与方法,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高效课堂。

四、重在实践,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这是高中语文新课改的重要内容,是展现学生个性风彩,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我们要结合语文教材,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设计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将所学运用于活动中,在实践活动中内化知识,提升能力。

如学完一篇课文后,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收集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或是不同作者同一内容的作品,让学生来进行分析与比较。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增长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也可以让学生在分析与比较中加深认知,掌握学习方法;结合“传记单元”,指导学生写个人传记,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传记的写作中,同时这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最好的纪念。通过这些丰富的实践活动,可以突出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可以实现学生发展的全面性与整体性,让学生在实践与生活中体验,这样更加利于学生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得到素养与能力的全面发展,以真正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责编 金东)

猜你喜欢
新课改主体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南大法学(2021年3期)2021-08-13 09:22:32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 05:11:46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38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6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中等数学(2018年11期)2018-02-16 07:47:42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5:09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