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唐雄燕

2015-03-16 08:56
通信世界 2015年27期
关键词:中国联通边缘中心

对话 唐雄燕

《通信世界》CUBE-Net2.0致力于打造云端双中心的解耦集约型网络架构,为什么要定位于“双中心”(以用户为中心,以DC为中心)?

唐雄燕:“以用户为中心”即以最后使用服务的终端用户为中心,现在这些用户更多的体现为智能终端及物联网终端,且大部分处于人口密集的城市。而“以DC为中心”是因为现在的内容都在DC内部,由于我国西部和北部地域能源更丰富、土地资源更宽裕,因此其已经成为了DC的聚集地。如此一来,用户中心和DC中心发生了地域上的分离,而两者分别对应用户的接入和内容的接入,中国联通需要基于两者做好“双中心”的网络建设。

为了更好地实现全国性的DC资源优化,中国联通目前正在构建分布式DC体系,一方面将热点内容和视频放到靠近用户的边缘DC中,另一方面将适合大容量长时间存放的内容、适合集中处理的资源以及一些时延敏感度低的内容和应用放在基地DC。新一代网络架构需要围绕这两个中心,一方面实现大型DC间的互联,另一方面还要负责网络内容的分发,以保证用户良好的使用体验。

《通信世界》如何构建分布式的DC体系,如何让网络更好地与DC进行融合?

唐雄燕:我们将DC体系规划为3个部分——基地DC、区域DC和边缘DC,基地DC指的是中国联通建设的十大云数据中心,在此之上构建了大二层的SDN网络。在边缘DC,中国联通希望在城域网中,将现阶段的部分PSTN电话局改造成DC,但究竟需要多少个DC还处在规划阶段。区域DC就是介于两者之间,边缘DC靠近用户,区域DC大概处于省级层面,类似于过去电话局的布局——长途局、汇接局、端局等。

需要考虑和权衡的问题在于边缘DC和基地DC的比例。众所周知,DC越靠近用户,内容也就离用户越近,无论在体验还是时延方面都能得到保障;但过多的边缘DC会导致资源分散,集中式的基地DC可以保证IT基础资源具备很高的使用效率。此外,不同的网络功能和应用内容需要根据其特性和需求部署在不同级别的DC中,如何统筹规划DC体系的全局建设,是一项关键工作。

《通信世界》城域网PSTN机房的DC改造是中国联通下一步比较紧迫的任务之一吗?

唐雄燕:事实上,PSTN的DC改造工作已经在启动中,但并不是要把所有PSTN局都改造为DC。因为PSTN数量很多,原来几公里就有一个电话局,电话局数量非常庞大;但边缘DC总共几千个就足够。那么,哪些PSTN局需要并适合改造、如何改造、改造后的用途等正是目前需要研究的问题。

更为关键的是,目前运营商城域网中网络功能的云化程度并不高,因此即便将PSTN改造成DC,运营商自身业务对其需求也不大。虽然也可以考虑出租给互联网服务商,作为DC资源实现收益,但这种方式在性价比上并不划算,因此地方运营商的改造动力明显不足。另外在PSTN的DC改造中,最棘手的问题就是电力不足,这严重阻碍了PSTN的DC化改造工作。

中国联通对于PSTN的机房改造还是希望建立在自身业务的云化基础之上,伴随后续接入端的网络功能逐渐虚拟化,如vCPE虚拟化、CDN虚拟化等,这些功能都需要部署在边缘DC中,届时PSTN的DC化改造才会具备更大价值。

《通信世界》在网络完全实现云化之后,将对联通自身的业务带来哪些变化?

唐雄燕:从网络角度来看,网络基础将以“云”的方式提供服务,比如针对企业用户提供自助的智能专线或VPN、ICT融合服务,针对个人客户实现业务链的编排、更加灵活的业务组合。由于引入了SDN/NFV等新技术,运营商的业务部署将更加快捷,实现灵活组合、自助服务,诸如个人用户在使用网络时可以随时选择安全浏览、内容加速、带宽点播等服务,如此一来将极大地增强业务的灵活性。

虽然这是一个长期过程,但预期会在3~5年内看到成效,因为相关试点工作已经开展,如在网络架构层面,中国联通正在实施PSTN局房的DC(数据中心)化改造以及云承载网络体系的构建,利用SDN提升IPRAN的运维效率;在基于软件层面,研发SDN/NFV基础软件;在业务应用层面,面向企业用户提供智能弹性VPN服务,基于企业云提供融合ICT服务,以及针对移动用户的业务链服务等。

猜你喜欢
中国联通边缘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一张图看懂边缘计算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
中国联通发布首个网络即服务国际标准
在边缘寻找自我
走在边缘
边缘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