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刁兴玲
万物互联时代已来行业标准亟待统一
本刊记者|刁兴玲
万物互联生态系统发展的真正障碍并不在技术,而在于系统的互操作性,实现互操作性的关键是实现标准化,尤其是协议的标准化。只有遵循统一的协议标准,不同终端才能彼此发现、连接及对话。
通信的移动化重新定义电话,互联网的移动化重新定义计算,通过为万物提供连接性重新定义万物。从个人穿戴设备到智能家居市场,从智慧城市到智慧物流等众多领域,目前大规模物联网、万物互联的需求已经产生,其连接数量将远远超过人与人的连接。我们正进入万物互联(IoE)时代,万物互联将引发整个社会的革命性变化。
万物互联被认为是未来科技产业的下一个风口。正因如此,不管是上游产业还是下游制造业,无不为这一即将到来的科技革命而严阵以待。
当物联网概念最开始被提出时,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因为那时业界缺少连接万物的工具和手段,也缺少收集、储存、分析万物数据的方法。而今天互联网与工业技术深度融合,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飞速发展,使得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和物连接在一起的万物互联愿景成为可能。
万物互联包含多种垂直领域和细分市场。万物互联的复杂性不仅在于终端数量的增长,还在于终端的多样性。多样化的终端需要多样化技术以及多样化的解决方案,比如在互联方面,业界需要高密度、高吞吐量,也需要低功率和低延时;业界需要高速度也需要高稳定性;这种复杂而又相互矛盾的连接要求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业界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推动万物互联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要想在万物互联领域占得一席之地,连接技术和智能产品组合都不可或缺。万物互联市场最初可能只需要连接技术,但很快万物互联市场会演进,对智能连接技术也会产生更多需求,只有将3G/LTE蜂窝技术、Wi-Fi、蓝牙等连接技术与智能产品进行组合,将连接与计算性能合理搭配,才能解决万物互联的不同需求。
万物互联将走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每个人生活中的几十种终端都将实现互联。Gartner预测,到2020年物联网连接设备数量将超过260亿部,而物联网产品服务提供商的收入也将超过3000亿美元。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从传统厂商到新兴企业都想进军这一领域。
为抢占万物互联市场,IT厂商已经开始行动。思科于2013年上半年发表了将主要集中在构建大型企业的大规模物联网构想;英特尔于2013年9月宣布正式进入物联网领域,并在2013年底相继发布了新网关系列产品及新的Quark和Atom E3800处理器,以应对物联网发展;今年3月,IBM则宣布投资30亿美元成立物联网事业部,进一步整合全球资源,专注于协助企业客户与合作伙伴针对“工业4.0”等重要领域进行物联网技术、应用与业务创新;而微软智能云Azure正在为物联网打造一个安全、可靠、灵活、高效的云后台,以完善的物联网解决方案,为各行各业的万物互联创造无限可能。
为抢占万物互联市场,运营商和设备商也不甘落后。华为已宣布进军物联网领域。中国移动曾在今年5月推出了“物联网专网业务管理平台”和“OneNET设备云平台”。近日,诺基亚和中国移动签署了年度总价值达10亿美元的移动通信网络设备与服务框架协议。诺基亚通信大中华区总裁王建亚表示,诺基亚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国移动加速4G网络在中国及世界范围内的部署,进而为物联网的创新应用和发展提供先进的移动宽带连接技术和解决方案。此次合作计划也是运营商与设备商合力进军物联网领域的证明。
作为一块“香饽饽”,万物互联自然少不了互联网厂商的争抢,其中,为赢得万物互联市场,腾讯公司推出了“QQ物联”,“QQ物联”关系着在万物互联时代中,腾讯能否继续扮演至关重要的连接器角色。其正式推出不过一年时间,却已成为腾讯集团内部最被寄予厚望的项目之一。
海尔等家电企业近期也陆续在万物互联领域亮相,在智能家居等场景中取得了可喜成就。通过厂商的动作,便可看出万物互联领域的火热程度。
目前,全球正进入紧密连接、开放协作的发展新阶段。而整个行业已经走到一个关键时间点,需要尽快制定统一的万物互联标准,开辟这一“蓝海”。
在物联网领域,中国的CIIAII、美国的IIC和德国“工业4.0”等组织都在积极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利用ICT技术重构传统产业,驱动新的工业革命。
在传感器智能化方面,华为已推动传感接入的标准化,提供包括LTE-M等技术在内的通信芯片和开源操作系统LiteOS,实现丰富的数据采集和控制,加速推进传感网标准制定,努力突破传感网核心关键技术,加快形成较为完善的传感网技术体系。
而在智能家居领域,AllSeen联盟是一个跨行业的联盟,致力于通过开放、通用的部署框架,实现并推动万物互联产品、系统和服务的广泛采用。AllSeen联盟致力于推动跨平台、跨操作系统和跨硬件的AllJoyn开源框架落地,实现无缝的终端查找、连接和互操作性,从而推动万物互联的发展。
同时在物联网、智能家居、传感器等万物互联领域,也面临多个标准共存的问题。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业界需要将关注点由技术和网络管理转向生态系统构建。万物互联生态系统发展的真正障碍并不在技术,而在于系统的互操作性,实现互操作性的关键是实现标准化,尤其是协议的标准化。只有遵循统一的协议标准,不同终端才能彼此发现、连接和对话。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是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的各种终端之间的无缝连接,大量互相竞争的不同协议对消费者毫无益处。由此可见,整个业界和生态系统都需要标准化的协议来实现万物互联。